瘦子增肌平臺期?70年前這位健身作家提出的辦法仍值得借鑑

許多人在健身房裡面訓練,以求在夏天來臨之前獲閃耀的肌肉。有一些人成績斐然,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達到了自己的增肌目標。但同時也有一些人在健身房裡面花費了大量時間,增肌收益卻不怎麼理想。

他們到了所謂的平臺期。要度過增肌的平臺期很多辦法,其中很多健身博主推薦的一條是——繼續做下去,並且比以前做更多的訓練。

於是有人按照這一條去做了,但收穫的卻更少。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都需要通過更高強度的訓練(以累積更多的訓練容量)來滿足其肉生長所需的條件(機械破壞、代謝壓力)。這是我們所認為的漸進性超負荷。不過有時候確失效了,原因是身體的代謝失常,無法完成有效的肌肉合成。

瘦子增肌平臺期?70年前這位健身作家提出的辦法仍值得借鑑

70年前(1950),美國有一位名叫Harry B. Paschall的健身寫作者,為多本老牌健身雜誌供稿,他也發現了這種情況,不過那會兒並沒有“平臺期”這一說,就連現在通用的Bodybuilder這個詞,也僅僅是用“barbell men”來代替。

瘦子增肌平臺期?70年前這位健身作家提出的辦法仍值得借鑑

Harry B. Paschall在繪製插畫

當時他經常蹲各種健美比賽的現場,並有機會接觸那些體型一流的健美者。他觀察到很多訓練者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卻無法有效地進行增肌。於是他建議這些增肌者“休息一個月”,在休息的這段時間裡不要碰啞鈴。

有一位名叫馬克(Mark Berry)的訓練者,做了十年的健身增肌訓練,但體重還不到130磅,原因是馬克一直很努力的訓練(常常過度訓練),但只吃蔬菜對吃肉不怎麼感興趣。在Paschall的指導一下,馬克開始減少鍛鍊,並吃大量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在幾個月後,他的體重增到了170磅。因為減少了鍛鍊,他的新陳代謝發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這是非常有利於增肌的。

Paschall接觸了很多平臺期的例子,在現在看來,他們無法增肌的原因,可能是做太多的訓練而沒有時間休息和補充營養,因此身體會分解肌肉作為能量來源。

瘦子增肌平臺期?70年前這位健身作家提出的辦法仍值得借鑑

Paschall寫的一本增肌書

當前,但很多增肌緩慢者會對自己抱有各種懷疑——最大的一點來源於很多健身博主的錯誤科普——我是不是屬於所謂的外胚型“死瘦子”?在這裡要澄清一個事實,內胚型,中胚型和外胚型,這三者的區分,原本是美國心理學家謝爾登(W.H. Sheldon)所制定的分類法。而這位心理學家做這麼一個區分,並不是為了指導減肥或者是健身,而是為了更好地探討人格類型。現在很多健身博主用這三者去宣傳所謂的增肌方法,是完全驢唇不對馬嘴的,這屬於心理層面的區分,而不是生理層面的事實。

現在基因技術告訴我們,確實有一些人更容易增肌,但這種人百裡挑一,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增肌停滯僅僅只是訓練或者營養或者回復不足而已。

順便說一下,如果你認為這種方法可以用來指導增肌減脂,那麼我們國內的所謂金木水火土性格也可以用來指導增肌減肥。

回到Paschall的增肌方法上來。他認為,在做再多的努力也沒有進步的時候,那就不要去做更多的嘗試了,不如徹底停止鍛鍊。停止鍛鍊的時間是一個月,在這一個月之內不要看、不要碰槓鈴啞鈴,不要讓自己處於緊繃的狀態。

瘦子增肌平臺期?70年前這位健身作家提出的辦法仍值得借鑑

在休息了一個月之後,開始進入一個新的增肌時刻。接下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他的建議是這樣的:休息一個月後,接下來的六週時間內,每週練三次,但是不要做那些你很喜歡的訓練動作。比如,如果你喜歡做很多深蹲,那麼最好避開深蹲。

在這六週時間內,要喝大量的水,睡足夠長的時間,保持適度的營養補充(不要過度吃太多蛋白質),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以及合理的控制好外部壓力來源。

在這六週的時間內,堅持每天做記錄,寫下每個訓練日的所做的和所吃的。當為期六週的訓練結束時,拿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作為休假。這一週的假期被稱為休假周。他寫道,就像和美國的一些大學教授每七年休一次假一樣,也應該利用好這個休假周去休息旅行,但是不要去碰槓鈴。

瘦子增肌平臺期?70年前這位健身作家提出的辦法仍值得借鑑

第二階段

在休息一週之後,開始第二階段。第二階段的時候需要做更多的訓練(每週四~五次),保持好睡眠,而且儘可能的多吃一些,以提供高容量訓練所需要的能量。這樣保持六週之後,又來一次為期一週的休息。

等再一次從休息中返回健身房,你將會擁有一個更為強壯的身體和更大塊的肌肉。

瘦子增肌平臺期?70年前這位健身作家提出的辦法仍值得借鑑

回顧一下他的這一套解決增肌平臺期方法,其實這裡面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地方,看起來更像是很多人經常會提到的減量訓練。但比減量訓練更有創意的是,他提醒我們做更多的健身運動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整整一週不去鍛鍊,可以讓自己的健身和生活做一次和解,暫時的從增肌壓力中解脫出來。

健身樹洞認為,作為非職業運動員,我們去健身房訓練,並非是為了讓肌肉維度飛速膨脹,更重要的是有目的的提升個人肌肉力量、耐力、速度,以及樹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給自己放一週假,你覺得怎麼樣?

#健康科普排位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