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之微曹榮根:仿真科技與真實世界的擺渡人

鴻之微曹榮根:仿真科技與真實世界的擺渡人


​受訪人物 | 鴻之微董事長:曹榮根

採訪主持 | 蝴蝶派·蝴蝶與獨角獸創始人 範範

編輯 | 賈凱強


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高效將會是為了唯一追尋的訴求。中國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國,在向製造強國邁進的過程中,材料科學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高質高效的材料生產將會更好地賦能多行業的發展進步。而經歷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市場缺失和技術斷層,新興的材料設計與工藝仿真突破了傳統的材料獲取方式,採用計算機輔助技術和更標準化的工具來助力材料的發掘、設計和生產,給眾多行業提供方便的同時,自己也面臨著複雜的挑戰。


市場在擴張,技術在進步,國內外眾多材料設計企業蓬勃發展,而怎樣才能使技術基因的企業向著綜合型的方向邁步,並在強烈的競爭下獲得長足發展?權衡好市場、技術和企業管理的關係是每一個創業者無法迴避的難題。曹榮根,懷揣泰山之志,建立鴻之微科技,便是要向這樣的時代發起挑戰:從事材料設計、工藝仿真軟件開發,到工藝控制與工藝優化,高性能雲平臺打造,和高水平定製化的計算解決方案,為突破材料科學的限制,為世界尋找更為真切的一個答案。

鴻之微曹榮根:仿真科技與真實世界的擺渡人

信仰極致效率,用算法減少彎路

材料設計和工藝仿真是發現、製造、生產材料的一種新形式。 這個行業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那樣高精尖,其主要針對大家每天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材料。


在以往,常規的材料獲取是通過實驗的方法,比如鍊鋼和煉焦等。但自然界存在的材料,與在生產生活中發現並投入使用的材料之間有著很大的種類和量上的差距。人的能力有限,大量的材料尚未能被發現。而曹榮根和他的團隊便是要把材料獲取的行為仿真化、計算機化,希望能通過計算機代替實際實驗來發現並製造材料,這就是材料設計與工藝仿真的技術。

鴻之微曹榮根:仿真科技與真實世界的擺渡人

那麼材料仿真有哪些用處呢?簡單來講,不論是工業、建築,還是醫療、航空領域新的材料都能極大的幫助產品升級。典型的來講,如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光電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以及新能源材料等新的材料技術更是撐起了現代材料創新的脊樑。但是,地球上的元素一共也就一百多種,拋開氣體液體和放射性物質,可選的元素更少,如何組合這些元素,滿足我們人類日益增加的需求,過去人類一直採用"炒菜式"實驗方法,隨著近些年計算機計算水平的大幅提升,基於計算機的材料設計和工藝仿真方法可以超大量的進行仿真實驗,將實驗次數大量減少,加快了新材料的發掘、改性和製造。


材料設計和工藝仿真其實並不是稀奇的領域。從技術層面來講,在50年代計算機被髮明的同期,這項技術在中國就開始存在了。80年代末的時候,國內就有了商業化的產品,在部分領域材料的計算仿真處於領先地位。但材料設計與工藝仿真其實屬於工業軟件的一部分,它與工業的發展進程是一致的,而改革開放初期工業應用連同配套的軟件主要靠海外引進,這使得國內的同類軟件失去了應用市場,也導致這類軟件在工業應用領域逐漸消失。但好在,仿真技術並沒有停滯,其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一直在穩定的發展,國內,如曹榮根率領的鴻之微等創新的企業也一直在進行工藝仿真技術的改良和研發。


那麼,在這樣的一個領域中,如何才能殺出一條新的路徑呢?曹榮根深刻的認識到,這條產業實現路徑要比其他的路更長一些。首先,一個很好的科學環境是必要的,藉此虛擬出一個材料生長仿真環境;其次,要熟知科學的發展過程,以此來解釋材料誕生的過程。因此,曹榮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過去人們所積累的材料科學知識軟件化,同時還要軟件化一部分帶有行業特性的材料的形成過程,他們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就需要建立一個具備行業特性的材料庫;再者,虛擬材料誕生的整個實驗場景,其中包括了溫度、壓強等環境要素。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在技術上做顯示,保障用戶能夠實實在在的看到整個仿真的過程,最後還要分析各個步驟的完成情況。只有把以上幾個部分整合在一起才是一條完整的實現路徑。


有了理論基礎,想要變現還差市場的檢驗。想把這樣複雜的產品全面標準化,一般來講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在經歷多年的歷史演變後,各行各業都有了長遠的發展,但在特定行業材料又有很多個性化需求,希望讓產品在多領域通用,就必須把方方面面的內容都整合進產品裡。

將產品磨成利器,持續迭代實現升級

打磨產品是每個企業都需要面對的難題,其不僅需要突破很多技術難題,還要面對用戶的使用習慣和行業特性。曹榮根與鴻之微率先選擇瞭如半導體、鋰電池等熟悉的行業,為他們提供具有一定科學環境仿真能力的工具。


不過,在一個成熟的行業裡推廣產品,是一把雙刃劍。在成熟的市場裡,肯定有更加激烈的競爭,推廣自家產品可能市場的接受速度快,但訂單的產生速度並不快,因為買方的選擇會更多。在鴻之微對產品進行不斷探索升級的同時,消費者提出了很多新生的理念,這就加大了推廣的難度。因此鴻之微一方面要說服消費者,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產品。而這樣做也並非全無好處,一方面來講,能夠提升自身競爭力,將滿足客戶核心的訴求和價值變成自主知識產權;再者所有企業都在追求"多快好省",用最好的材料、以最高的效率生產產品,同時又能讓企業省錢,因此這樣的產品能夠贏得更多企業的認可。


在這種理念之下,鴻之微在過去兩年間發展了諸多可以在行業裡進行應用的技術,並對產品進行持續迭代。就像VR產品一樣,從3D一直迭代到nD,鴻之微在儘可能完備所有的仿真的可能性,儘可能讓知識軟件化,從而使計算科學能完成實驗科學做的事情。最終實現利用計算機輔助技術為行業客戶提供足夠強大的工具,輔助材料的開發、研發和生產,在這些過程裡讓軟件能最大程度上為行業賦能。

鴻之微曹榮根:仿真科技與真實世界的擺渡人

為了讓技術和產品不斷成熟,曹榮根將目光瞄向多個應用領域,如集成電路、鋰電池、合金、化工、醫藥等諸多方向,這是一種技術平推的模式。這種平推式的發展,意味著每開發一種技術,就可以水平覆蓋一部分企業應用,技術相對而言投入更為集中,同時拓寬市場的成本也同步降低。不過,仿真技術每向前走一步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應用的打磨,產值上升較慢,因此好的市場也一樣的重要。

技術人創業,平衡之道尤為重要

創業對於曹榮根這樣做技術的人來說,是有很大挑戰的。做技術的人普遍認為技術是最為重要的,技術就相當於是地基,其代表著房子是否穩定;但是對於用戶來說,他們是住房子而不是住地基,因此要想把房子賣出去肯定要依靠銷售水平和產品展示力。所以一個優秀的公司一定要兼顧技術和銷售,技術人吃虧在於用心去把地基打好,卻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房子會好賣。可後來的創業經歷讓曹榮根逐漸明白,一個企業要想長足發展就必須要依賴三駕馬車——技術、銷售、企業管理,三個要素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


不過,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曹榮根清晰的認識到鴻之微本身缺的是市場,這也是由企業的技術基因決定的。一心做技術的人對市場的敏銳度是不夠的,所以在市場方面有著天然的欠缺,在短期之內可能難以平衡技術跟市場的關係;但長遠來看,鴻之微一直在錘鍊市場,慢慢需要把一些純技術人員轉變成複合型人才。


技術和市場的平衡是一個值得玩味的事情,研發的技術何時推進市場的節點很難界定。理論上講,當產品做到60%時就推進市場,一定會被人認為產品很差;80%的時候推進市場,會給人留下一點好印象;99%時再進入市場,則會收穫滿滿的好評。因此,不難發現產品在不同階段進入市場帶來的認知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99%進入市場就是最好的選擇嗎?在商業上和技術上的認知全然不同。曹榮根認為,鴻之微實操帶來的經驗是,一個產品做到60%的時候就要開始做宣傳了,80%的時候推進市場,然後和客戶一起成長到99%,最後經歷數年,完成從99%到接近100%的蛻變。不過,這一過程對於銷售環節考驗很大,尤其是做好從60%到80%產品成長區間的銷售。那麼,為何要這樣做呢?因為在60%到80%的區間,很可能會出現閉門造車的情況。技術人都有各自偏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產品做到完美,但可能忽略了市場上的實際情況。


創業除了要平衡市場和技術之外,還要平衡企業內部的關係。鴻之微企業內部學術的氛圍比較濃厚,員工本身對技術懷揣強烈的情懷,他們的背景也是和技術緊密相關的,平常就是很沉默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因此經常自願加班。在他們看來,工作本身是很有價值的,為事業而奮鬥是一種幸福的感覺。而在此基礎上,鴻之微也提供了對更有競爭力的員工相對應的待遇,這樣就能保持企業的活力和穩定性。


沒有一個創業者希望自己的企業一直緘默無名。不過如何向別人介紹鴻之微,卻是曹榮根比較頭疼的事情,因為一家默默無聞的技術公司可能介紹了也不會被人記住。大道至簡,曹榮根用最簡單的辦法介紹了鴻之微,那就是:"我們創造了一個技術平臺,來幫助改善人類的生活,我們正在創建一個科學管理平臺,幫助客戶進行創造。"


範範而談


Q:請問曹總,上次經歷讓您比較開心的事情是什麼時候?

A:一週之前,收穫了一個很好的項目。


Q:您最想擁有的才華是什麼?

A:演講。


Q:您認為自己哪方面能力被高估過?

A:技術能力。


Q:您最欣賞自己哪方面的人格魅力?

A:開朗。


Q:您被別人欣賞的人格魅力是?

A:勤奮和樂觀。


Q:如果用幾個詞語來形容你的童年,您會用哪幾個?

A:開心、勤奮。


Q:有沒有讓您比較欣賞的相互熟悉的創業者?

A:首先就是我的搭檔,我們很合拍,當然我欣賞很多成功的創業者,除了事業成功之外,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各具特色,比如77文創產業園的總經理王雷,我是看著他一步步走過來的。


Q:創業以來給您帶來的最大改變有哪些?

A:對我責任感的培養、做事情的全面性大大提升、讓我變得更樂觀。


Q:您覺得創始人需要具備哪些優秀品質?

A:包容性強、內心堅強、客觀冷靜、擁有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