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丁國年當選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來看他的先進事蹟

寧波丁國年當選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來看他的先進事蹟

丁國年

日前,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評選出18名“最美退役軍人”和兩個“最美退役軍人”集體,寧波國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國年是18名“最美退役軍人”之一,是浙江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退役軍人。

“能得到這份榮譽真是沒有想到,今天剛好是我從部隊轉業回來第34年零2天。離開部隊時,我告訴自己,兩個名字不能抹黑,我是一名黨員,是一名軍人。30多年,我做到了,能為一些老兵做一點事,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義務。”

12月17日,採訪丁國年是在他的辦公室,即使坐著,他也是身板筆挺。記者曾在多個不同場合見過他,不論是在怎樣的人群中,你都能一眼看出,這是個老兵。

當兵11年,最感謝部隊給他學習的機會

1956年,丁國年出生在海曙古林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1976年的冬天,丁國年實現了自己當兵的夢想,在廣州空軍高炮某師3年不到,就提了幹。

丁國年說,他最感謝部隊給了他學習的機會,“我躲在被窩裡練鋼筆字,主動幫戰友去頂夜班,這就能多出三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1979年初,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1981年元月,丁國年隨指揮排開赴中越邊境,戰場上,指揮排是高炮的“眼睛”和“耳朵”,不僅要出去執行任務,還面臨遭遇敵人伏擊的危險。

“妹妹,我這次上前線,很可能回不來了,保家衛國是軍人的職責,替我照顧好爸媽……”丁國年至今記得當年預先寫好留給家人的書信內容。最後,他安然歸來。

從戰場回來,丁國年因表現突出被提拔為連副指導員,並被保送到桂林空軍高炮學院學習,他更加求知若渴,人生格局大大提升。

創業28年,始終堅信“退役軍人是人才”

1986年,丁國年轉業回到了寧波。因為骨子裡的那股“衝鋒”勁兒,1992年,丁國年響應南巡講話精神,放棄公職,下海經商。

創業不易,丁國年也嘗過無數次“嗆水”的滋味。那年砸進全部資金開發石碶北路二村,16棟房子造好卻無人問津,公司一度陷入困境。這天,丁國年從電視新聞第一次聽說“物業管理”,當即坐飛機去廣州取經。回來後成立了寧波市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還招了中央警衛局20名退伍軍人。

那是他第一次成功實踐“退役軍人是人才”,房子很快售空。多年以後,這一批最早的物業公司員工也多已成為浙滬各地物業公司的老總。

這次經歷不僅奠定了丁國年創業基礎,也讓他堅定了自己的管理理念。“企業最重要的是執行力,我從部隊出來,那就重新拿出帶兵那一套來管企業嘛。”丁國年說幹就幹,20多年來,國驊集團以半軍事化管理名聲在外。

“我們每年組織兩三百名管理人員參加5天4夜的正規軍訓,非常嚴格。國驊規定,公司領導轉正前,必須要在軍訓時當過連長、指導員。”每年的軍訓,丁國年都會親自參加,用他的話講那是在“過過癮”。“在國驊,退役軍人招錄優先,待遇從優,累計已經招了2100多人,現在集團1500多人裡還有300多名退役軍人。”

退役34年,一直是熱衷慈善的“老大哥”

退役34年,老兵們有困難總喜歡來找丁國年,能幫的他總會幫一把。有情緒,丁國年出馬去勸,比誰都管用;有老兵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丁國年就把他帶到身邊,委以重任,最後,他真成了公司的骨幹。

1994年起,扶貧濟困成了國驊集團慈善公益事業的主要方向,從出資為村裡老人置辦年貨到專項設立100萬元“東方慈善扶貧基金”、500萬元“國驊慈善扶貧基金”;從捐資建校,到與省內外各大高校合作,設立教育助學基金,國驊集團慈善公益支出光現金就已累計超過2.6億元。2015年起,國驊集團還將12月25日設為國驊慈善日,舉行“慈善一日捐”,號召員工們都加入慈善事業。

對於未來,丁國年說,以後,國驊將成為一個實訓基地,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作出貢獻。“現在,國家對退役軍人越來越重視,榮譽就是責任,我‘退役’的日子又要推遲了,再好好幹一番新事業,為寧波的老兵們再多幹一點事。”

記者 戴曉燕 文/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