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相伯:前半生為朝廷做事,隱退歸鄉

馬相伯因做神父,曾發誓終身不娶。可是他最小的五弟馬建忠去世了,如果馬相伯不結婚,馬家就將絕後了。那個時候社會奉行的還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舊禮俗。所以馬相伯在濟南兵工廠(濰縣機械局)當督辦時結婚了,就此犯下了“彌天大錯”。

馬相伯:前半生為朝廷做事,隱退歸鄉


讀者可能有所不知,馬相伯到過羅馬,摸過教皇的戒指。因此懲罰措施有一條,叫他去羅馬向教皇承認錯誤,把他摸過教皇戒指的手指剝去外皮,還要求他到各國都會大教堂闡述“背教”理由。對於馬相伯來說,這是鍛鍊演講口才的好機會了。

與教會人員的爭執,正是因為理念的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教會還歧視中國教士,馬公在多次受挫後,決意退出教會。無疑,他被視為教會的叛逆者。從他的爭辯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其待人和做事的“道”,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是超越一般宗教桎梏的。

1881年,隨使日本任參贊時,他對文化與知識的理解是“無分國界”的公器。作為一位天才的雄辯家,當時就和日本高官同僚談及“人類文化,互相融會,無分國界,好像是光”這樣的豪言。

1883年自高麗回國後,就從事洋務新政活動,協助李鴻章對招商局財務進行的2年的調查,並建議闢九龍為商埠招商引資,修通鐵路。馬先生為幫助李中堂舉辦海軍,通過熟識的外商赴美借款。

馬相伯:前半生為朝廷做事,隱退歸鄉


1892年,清廷推行新政洋務無實效,馬相伯赴日本任長崎領事一年,後應梁啟超邀請擬主持籌備譯學館,因戊戌變法失敗而止。

儘管馬相伯人生的前半程為朝廷做事,效力國家,不算順利,不算成功,但從其外交格局之大氣,思想站位之高遠,足見他已經盡心盡力了。有時,甚至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了大義,不成功也無怨無悔。

1899年,馬公結束了官場的縱橫馳騁,退官回滬,歸隱徐匯,潛心於天文度數的研究和譯著,助其弟馬建忠著《馬氏文通》。

馬相伯:前半生為朝廷做事,隱退歸鄉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60歲退休是常態。而對於馬公,這種退隱只是暫時狀態,這使他有時間和心力,去醞釀和開啟人生更精彩的“下半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