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技術工人朝聖地,如今“鋼都”子弟多網紅,誰懂鞍山的情懷

鞍山,中國第一鋼鐵工業城市,有著“共和國鋼都”、“中國鋼鐵工業搖籃”之稱。

鞍山因市內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因盛產岫玉,又有“中國玉都”美譽,這裡擁有世界第一玉佛。

鞍山曾繁華驚鴻過,1953年是中央直轄市,1954年成為省直轄市。那時全國各地的鋼鐵人才,紛紛來鞍山謀生,這裡是全國的工業高地,知識分子心嚮往之的夢想地。

這首先跟它的資源有很大關係,鞍山鐵礦已探明儲量100億噸左右,居中國之首位。其他礦石儲量也非常大,目前鞍山礦產資源高達35種。

其次就是鞍山的地理位置,處於遼寧中部城市群與遼東半島開放區的重要連接帶。

那時的鞍山因何而迷人?對於生活在90年代之前的人來說,記憶中一切懷舊的元素,都與這座城市的氣質不謀而合。

曾為技術工人朝聖地,如今“鋼都”子弟多網紅,誰懂鞍山的情懷

鞍山的焦耐院大樓,始建於1954年初,原名是“新建鞍鋼設計辦公室”,曾作為冶金部黑色冶金設計總院鞍山分院辦公樓,此後陸續分出了五個鋼鐵院、兩個礦山院、一個洛耐院、一個熱能院,這裡是“新中國鋼鐵科技的搖籃”。

大樓佔地17200平方米,塔樓部分高46.5米,塔為水箱,頂部為防空用瞭望塔,採用了仿清式建築手法,樓內的走廊、門、窗戶採用了各種雕花裝飾。

多年之後站在鞍山勝利廣場,依稀能感覺到這座城市當年的流金歲月。站在鞍鋼老一號高爐舊址,這個產於1919年4月的爐子,可是代表當時國際鍊鐵設備和技術最高水平。

作為曾經的直轄市,鞍山人保持著從容高貴的生活品質,大街上,如果你盯著別人看,他問一句“你瞅啥”,怎麼回答,答案分兩種,假如打得過,就說“瞅你咋地”。假如打不過,就說“大哥,你這貂哪買的。”

曾為技術工人朝聖地,如今“鋼都”子弟多網紅,誰懂鞍山的情懷

鞍山是東北沉浮歷程的縮影。鞍山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和美國西部非常相似,與移民的開拓息息相關。清朝末年開放龍興之地,大量移民闖關東,遂成今日之東北板塊。

鞍山作為東北王張作霖、張學良的老家,父子倆靠著海城兄弟們發家,統領了名噪一時的奉系軍閥,鞍山地帶一度是奉天時期的人口集聚中心,因為這裡當時最安全,畢竟兔子不吃窩邊草,無論哪座山頭的鬍子都要給張大帥幾分面子。

後來,平穩度日的鞍山,又歷經了民國、“偽滿”時期的發展,已然成為工業基礎深厚的大都市。建國後,這裡一下子就成為引領潮流的大都市,直接進入了直轄市行列,即便後來劃歸遼寧省管理,鞍山那也是不一樣的地方,起碼不能輸瀋陽。

鞍山這段時期的輝煌,對所有鞍山人來講,是內心深處最重要的一段記憶,因為它塑造了東北國有經濟大工業化的漂亮名片。“共和國港獨”“鋼花之城”“鞍山斯克”的標籤,讓這座城市瞬間萬眾矚目。鞍山用突飛猛進的鋼鐵架構,為國民經濟體系建設支撐起了半邊天。

那時候,鞍山以鋼鐵工廠和職工文化中心為點,以鋼鐵運輸和包裝為面,形成了和諧紅火的鋼鐵子弟學校和社區。

曾為技術工人朝聖地,如今“鋼都”子弟多網紅,誰懂鞍山的情懷

對於眾多住在宿舍區的鋼鐵廠子弟來說,他們的內心世界,對生活品質的想象,就像工人宿舍的筒子樓一樣,空間狹小,但並不貧乏,家家都有著對生活的講究和追求,這種長期穩定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推動形成了鞍山長久穩定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傳統。

90年代後期,計劃經濟終結了國有企業的小資日子。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變軌,鞍山經歷了足夠多的陣痛和磨鍊。

時代的洪流注定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只會按照既定的方向和軌道奔波向前。

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工廠子弟,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也開始紛紛走出工廠,奔向外面的世界。

“鞍鋼大白樓”是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機關辦公大樓的俗稱,正上方有老一輩革命家題寫的“鞍鋼”兩個大字。鞍鋼大白樓現已成為鞍鋼的生產指揮中心樞紐,具有標誌性意義。

眼前這座鋼鐵城,在城市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時代洪流中,儘管有著人口外流、經濟滑坡的壓力,鞍山人的心境,卻有如玻璃般寬敞和明亮。

曾為技術工人朝聖地,如今“鋼都”子弟多網紅,誰懂鞍山的情懷

鞍山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應該在遼寧處於中上游,而且非常穩定,特別是這裡全城的房價沒有過明顯的飆漲,在全國地產的癲狂中,保持著足夠的另類與平和。

幸福是個難於測試的概念,然而又是避不開的終極概念。

隨著抖音、快手等平臺的興起,愛逗樂的鞍山人在視頻裡曬出自己的幸福:這裡沒有高昂的房價,上下班基本不堵車,三個人下頓館子也就五六十元,年輕人熱衷追消費潮流,刷刷網紅店……,鞍山人的幸福指數看上去很高。

曾經有多少輝煌,現在就有多少懷念。

鞍山勝利廣場是以景觀、集散為主的交通型廣場,雕塑主題為《盛世》,表現“鞍山在我心中、我為鞍山奉獻、鞍山為我自豪”的鞍山人精神,也表達鞍山人對未來盛開繁榮之花的追求和嚮往。

鞍山奧體中心總佔地面積44萬平方米,包括4萬座席的體育場、6000座席的綜合體育館、2000座席的游泳館和3000座席的速滑館,這是比較大氣的體育館了,很多地級市可能都沒這麼大、這麼專業。

曾為技術工人朝聖地,如今“鋼都”子弟多網紅,誰懂鞍山的情懷

輕度霧霾瀰漫在城市上空,鞍山的年輕人也有著自己的傷痛。因為鞍山城市產業結構相對單一,過分依賴鞍鋼,中高端服務業發展緩慢,如今重工業產能過剩,就業崗位有限,年輕人沒有好的工作機會,向外流失明顯。留在鞍山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大,被迫向拿退休金的父母求助。

雖然鞍山的房價不高,但很多年輕人卻在“啃老”,這也是工廠文化的傳承,父母願意幫兒女出首付,甚至父母幫忙還貸的還大有人在。

老年人喜歡兒女在身邊,自己可以過得節省點,能夠幫孩子過更舒適的生活,老年人就感覺有成就感和存在感。

在買房換房瑣碎日常中,這座城市褪去了物質的浮華,在舐犢情深中,我們突然發現鞍山依舊是真誠的,真誠得足以抵禦無情的時間。就像記憶中曾經發生過的那樣,那年媽媽搬出去和工友一起擠宿舍,因為二舅要結婚了,全家都在為二舅的婚事做著貢獻,這就是東北一家人的情誼,一個家的概念和擔當。

在此插句話,鞍山人都是好心眼,這個城市還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郭明義。

曾為技術工人朝聖地,如今“鋼都”子弟多網紅,誰懂鞍山的情懷

享受父母資助的年輕人,不再像父輩一樣鍾情於鋼花四濺的鍊鋼生活,而是就業目標緊盯一線,開始了雲上的生活。

新興網絡直播領域,近年實現爆發式增長。互聯網數據公佈的地域分佈顯示,超2成網絡主播來自東北,花椒等多個“熱門主播”中,東北籍主持超過一半。

鞍山的海城是全國有名的直播小鎮,不少年輕人都幹起了網絡直播,網紅產業成為非常吸引年輕人的行業,一些小有成就的主播年收入幾十萬元,風風光光地成了高收入群體。

面對各種帥哥靚女,你很難以成功或失敗簡單定義這個在時代沉浮中暫時雄風消逝的城市,每個時代的需求不一樣,所以有一些城市起來,自然也會有一些城市下去,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網紅產業能否成為激活鞍山的驅動力也還是個未知數,需要時間來慢慢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