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傩尊者传经,为什么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几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西天灵山大雷音寺,得以面见如来。如来大发慈悲,命阿傩.伽叶二位尊者传经与唐僧,让他带回大唐,超度众生,解释灾愆。

阿傩尊者传经,为什么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第一次传经时,阿傩.伽叶向唐僧索要人事无果,传了无字真经,让唐僧师徒带回。不意被燃灯古佛听见,在途中施法,将经包捽碎。唐僧师徒几人发现经书全部无字,很是气愤,回头向如来告状。

如来安抚唐僧师徒一番,再命阿傩.伽叶传经。阿傩.伽叶又向唐僧索要人事,唐僧只得把唐王亲手所赐,沿路化斋用的紫金钵孟奉上,并允待回奏唐王,再有厚谢。阿傩接下紫金钵盂,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抹脸的抹脸,扑背的扑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他“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

阿傩尊者传经,为什么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阿傩传经,为什么要向唐僧索要人事呢?想那阿傩.伽叶尊者,早已开悟证道,对于身外之物,肯定不会放在心上,那他俩为什么会向唐僧索要人事呢,这主要是在为后人作想。

阿傩.伽叶在第一次传经时,向唐僧索要人事无果,大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唐僧师徒几人回头向如来告状,如来也说:“经不可空传,亦不可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子孙没钱使用……”。

阿傩尊者传经,为什么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经书的传承,主要靠佛教徒维持,但佛教徒也要生活,生存。由于世人愚钝,不能理解经书的重要性,如果空传空取,易生轻慢之心,长久下去,得不到世人重视,经书慢慢会流失掉,佛教徒也就没法生存下去。

另外,佛法传承下去,需要有个人人都能实行的道德标准,如果有佛教徒因为自己富裕,不在意人事,佛经空传空取,人为的拔高道德标准,只会给后人带来不好的示范,让其他人难以企及,到最后佛法就没人会传承下去。

有个例子可以说明,《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中,鲁国制订了一道法侓,凡是鲁国人见到同胞在他国遇到不幸,沦为奴隶,只要能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与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由于经商,非常富有,把鲁国人赎回来,拒绝了国家补偿。孔子就对子贡说:“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再没有人去赎回自己遭遇不幸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为了报答,送于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争向勇于救溺水者了。”

阿傩尊者传经,为什么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子贡用自己的钱赎人,不领国家补偿金,本来是做了大好事,但人为地拔高道德标准,其他人难以企及,使其他人对赎人望而却步。而子路救人,领受了被救人的报答,使道德标准是一个人人都能做到,对他人对自己都有利的行为概念。

听一遍经书,就能保全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这么大的法力效应,只收三斗三升米粒黄金,舍卫国赵长者肯定会心甘情愿的给。阿傩传给唐僧那么多经书,索些人事,既让大唐子民得到了好处,也让佛教后人得些利益,不至于挨饿,这样有利了双方,实现了共赢的局面。

阿傩尊者传经,为什么要向唐僧索要人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