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穎《知否》的人生哲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

由趙麗穎和馮紹峰領銜主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雖然是一部古裝劇,但裡面含有眾多人情世故和人生哲理。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以庶女的出身,書寫了一個傳奇的人生。在明蘭的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為人處世道理。

趙麗穎《知否》的人生哲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

明蘭生活在宅鬥激烈的盛家,為了不被壞人抓住把柄,做事從來都是小心翼翼。她也因此擁有了正直善良的心,常常願意幫助那些和她一樣友善的人,比如閨蜜餘嫣然、五姐姐如蘭和沈家大娘子張氏。因為明蘭對她們有過幫助,在後來遇到困難時有了更多相助於她的人,正如老話說的那樣:助人者,人恆助之。

趙麗穎《知否》的人生哲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

1、明蘭真誠地幫助張氏

在明蘭剛剛嫁入顧家時,張氏並不瞭解明蘭的為人。在寧遠侯府宴請京城各府貴婦時,張氏從搬弄是非的康姨母那裡聽了許多明蘭的壞話。因此張氏在看到明蘭時,狠狠地教訓了明蘭。明蘭知道張氏是將門虎女,嫉惡如仇,想著張氏應該聽了別人的閒言蜚語,因此沒有記恨張氏。

趙麗穎《知否》的人生哲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

張氏在沈家因為丈夫寵妾之事一直委屈憋悶,整日愁眉苦臉,心中鬱結無法釋懷。應沈皇后的請求,明蘭不計前嫌,前去開導張氏。經過深入交談,張氏才發現明蘭的為人。在兩人的談心中,明蘭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與生活感悟說與張氏聽,張氏豁然開朗,並感謝明蘭的一番苦口婆心的開導。

趙麗穎《知否》的人生哲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

為何明蘭遭到張氏的詆譭,卻還是選擇去幫助開導張氏?一是因為她知道張氏是一個本心善良的人;二是她看不慣囂張跋扈的小鄒氏,看不慣寵妾滅妻的沈家,畢竟明蘭從小就生活在寵妾滅妻的盛家,母親就是死於妾室林噙霜之手。

張氏臨產時,接產的趙太醫突然不見了蹤影。明蘭挺著大肚子來到沈家,在看不到趙太醫時,拔劍來到小鄒氏的住處,果斷讓下人進房去搜,果然搜出了趙太醫。張氏最終因為明蘭的拔劍搜人,得以順產,逃過了一劫。

趙麗穎《知否》的人生哲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

事後,張氏對明蘭仗義相助的舉動感動不已,兩人因此成為了最好的閨蜜。張氏後來在明蘭遇到困難時,多次出手相助於她,把明蘭當成自己的最好的人關心著。

2、張氏多次回助明蘭

在顧廷燁遭到官家的囚禁時,明蘭心急如焚。想面見沈皇后求情,卻不能以顧家人的身份進宮。張氏知道明蘭的遭遇以後,來到顧府為明蘭出謀劃策,並決定以英國公嫡女、國舅府大娘子的身份進宮,明蘭則假扮成隨從跟在身邊。最終明蘭得以面見沈皇后,也看到了顧廷燁。

趙麗穎《知否》的人生哲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

張氏不僅在大事上幫助明蘭,在日常中關於面子上的事情,也常常幫助明蘭。當明蘭辦滿月酒時,自家四姐姐墨蘭看到明蘭後,屢次拿話對她進行諷刺。剛剛到達的張氏聽到墨蘭的話以後,大聲地說:

“她盛明蘭的席面,從來都是金貴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張氏言簡意賅的一句話,不但幫助明蘭掙足了面子,更是狠狠地反擊了墨蘭尖端刻薄的話。從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她對於明蘭的保護,也就是對於明蘭的幫助。

趙麗穎《知否》的人生哲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

張氏能夠切身體會明蘭的處境,並全心全意幫助她的原因,在於明蘭以前有過對她的幫助。因為她知道明蘭當初是不顧一切來幫助她的,並且希望她過得好。她懂得明蘭的心意,因此也心甘情願地來幫助明蘭。

趙麗穎《知否》的人生哲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

3、助人者,人恆助之

除了張氏,明蘭還常常為幫助其他友善的人,比如幫助堂姐淑蘭教訓孫秀才。在如蘭流產時,明蘭幫助她出氣教訓了惡毒的婆婆。在馬球賽上,明蘭幫助嫣然奪回了母親的遺物。

明蘭在幫助別人的時候,都是真心為她們著想的,這樣的心態讓大家對她產生了好感。在後來的生活中,她們也都常常給予明蘭真心的幫助,或姐妹談談心,或應對生活中的大事。

趙麗穎《知否》的人生哲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

和明蘭的處世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的四姐姐盛墨蘭。墨蘭從小就受她母親林噙霜的影響,是個自私自利的人。凡事總想著自己的切身利益,從來不會讓別人過得比自己好,更別說幫助別人了。比如在書塾讀書的時候,因為小公爺送明蘭筆,就對明蘭指手畫腳;在屏風後面偷窺世家子弟被發現時,汙衊如蘭和明蘭;在顧廷燁入獄時,還說一些尖端刻薄的話。

趙麗穎《知否》的人生哲理: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幫助你

墨蘭的所作所為不會為她帶來任何好處,因為她不會幫助別人,不會切身考慮別人的利益。對這樣的人,沒人願意接近她,沒人願意幫助她。

所以說,明蘭的為人處世準則,更值得我們去思考學習。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可以像明蘭那樣真心幫助別人,為別人著想,那別人也會看得到,因此也更願意幫助你。正如那句老話說的:助人者,人恆助之。不過有個前提,你幫助的那個人應該是與你同樣友善的。

關注@暢敘幽情娛樂,帶您瞭解更多影視資訊,學習新觀點,掌握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