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遊原》和《登樂遊原》哪個題目是正確的?為什麼?

倆哇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問題應該指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樂遊原 / 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詩歌裡的樂遊原是古長安近郊的一處遊樂賞景的佳地,登上高處,視野開闊,南可見終南山,東可望白鹿原;近處有青龍寺慈恩寺大雁塔,在唐代這裡是文人墨客常聚之地。唐代不少詩人都有登臨之作。李商隱的《等樂遊原》是其中名篇。但目前就文章題目來講有不同的爭議,一說應為《樂遊原》,一說《登樂遊原》,更有將二者同題《樂遊原\\登樂遊原》,我個人認為應該取《登樂遊原》好些。原因如下:

一,從唐人詩歌的題材分類來看

唐代詩歌從題材上來看,大體分為詠物言志詩、登臨寫景詩、即事感懷詩、懷古憑弔詩、邊塞征戰詩。就詠物詩或寫景詩的特點而言:

它要麼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來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

要麼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如果這首詩為詠物詩,即寫樂遊原,他就應對樂遊原本體作

描摹歌詠,在細緻描摹的同時,寄託自己的感情;若是寫景抒情詩,它也應以描寫樂遊原一帶的自然風光為主,藉以抒情。顯然,這首詩的重點不在此。

二、《登樂遊原》是首即事感懷詩。

這首詩寫於會昌四、五年,作者去河陽退居太原,往來京師,路過樂遊原寫下此詩。

這首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敘事點題,開篇就寫他的“意不適”,他的傷感情緒: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鬱,駕著句就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傍晚時分,抑鬱難銷,驅車登高。可以說,這一句就將全詩的情感基調定下,於是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下,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無限好”雖然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讚美。但“只是”二字,一方面寫出作者哀傷悲涼的情緒,一方面表明詩歌的重點不是要在寫景,而是為抒發心懷。無限好的景色只是對這種情緒的反襯和鋪敘,只為了讓這種情感更為突出。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深長的慨嘆。

因此說,這首詩是一首即事感懷詩。基於此,這首詩題

取《登樂遊原》是不是更好些。


一溪雲水


《樂遊原》和《豋樂遊原》哪個題目是正確的?為什麼?

(原創)《樂遊原》是李商隱郊遊之作。這個題目是正確的。但是,樂遊原因地勢較高所以用《登樂遊園》也是很切合這首詩的內容的。因為“豋”是向高處行進的意思。

樂遊原是當時文人墨客喜歡遊玩的一個景區,這個景區由於地勢較高,豋臨遠眺,無論是心情好與不好,都能讓人產生欲詩欲賦的靈感。於是,詩人在臨近傍晚的時後,豋上樂遊原,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意境渾涵的《五絕》詩。

原詩是這樣的: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詞語賞析:

“樂遊原”,在長安東南,是在漢宣帝時建造的一座寺廟,在此可以觀賞到長安城全景。由於地勢較高。開闊、軒敞,所以稱“原”。

“古原”,本詩指樂遊原。

“向晚”,將近晚上。

“不適”,心情不好,鬱悶不樂。

試譯如下:

接近傍晚的時候,

因心情鬱悶不樂,

我駕著一輛輕車,

豋上古寺樂遊原。

放眼西邊的天空,

夕陽照耀著大地,

一片美好的景象,

夕陽是那麼美好,

可惜黃昏已來臨。

賞析:

這首詩享有千載盛名的美譽。

樂遊原千百年來都是覽勝之地,遊人、商賈、乃至達官貴人或消遣,或郊遊,

亦或途經長安,無不登臨遠眺,極目天涯,特別是墨客騷人更是必豋此地,以抒發對國家的關心或抒發自已的胸懷。如唐代詩人李太白、杜甫、張祜等等都留下了寶貴的詩篇。流傳千古。

詩人李商隱也不例外。李商隱一生陷於牛李黨爭受害,仕途一直不得志。遠大的報負得不到實現,才能得不到正常發揮。目睹盛唐時期的繁華不再,晚唐的國運已經日漸衰落,戰亂時發,加之自己老病貧窮,心情鬱悶,豋上樂遊園,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名詩。

詩人首先就表明“問晚意不適,驅車豋古原”,表明了自己豋臨古原時的心情是鬱悶的。“向晚”點出了豋臨古原的時間在傍晚, 登臨的地點是古原(樂遊原),而且是驅車而去。 僅僅十個字便將豋臨時的心情、時間、地點、使用的交通工具交待得清清楚。

接著仰望美麗而火紅的夕陽,夕陽在即將沉沒之際,仍能散發出無限的光芒,灑問大地燦爛和輝煌。此時,作者筆鋒一轉“只是近黃昏”。詩人想到盛唐以來的繁華和繁榮景象已經一去不復反,猶如這黃昏時的景象,即將消逝。引起了作者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只是”,轉折到美好即將逝去,也如人到了垂老之年一般,青春不會再現。從國家的興衰感嘆人生蒼桑,發出了“只是近黃昏”的感嘆!

根據以上的賞析,儘管原標題是《樂遊原》,如果用《豋樂遊原》又有何不可!

淺見,望行家多多指教!


高樓避愁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覺得應該是《樂遊原》。為什麼這麼說,首先《李義山文集》卷一中就是《樂遊原》而非《登樂遊原》。

我們且看《樂遊原》這首詩,玉溪生登古原,因為“意不適”去排遣,並非為了找尋感慨,登高憑弔懷古。本來悶悶不樂的一個人,當他在塬上縱覽全城,無限的夕陽,灑滿長安大地,著實一種驚喜,這就和登高感懷有所不同。我們也不能把“只是近黃昏”看做感傷,因為古代“只是”並沒有轉折之意,而是“衹是”的意思,也就是“正是”的意思。比如玉溪生另外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所以,“只是近黃昏”並非傷感,而是對“夕陽無限好”的補充說明,最美不過夕陽紅,正是時值黃昏,所以夕陽才無限好。

所以,縱觀全詩,玉溪生並非為了登樂遊原而去樂遊原,並不是為了登臨詠懷。詩中已經交代,純粹是為了消遣才來的,但當他一目縱覽之時,豁然開朗,為眼前景色所傾醉,人間美景只能以詩相付。所以,這首詩就是驚歎於樂遊原的景色而寫,為了寫景而寫景,並非抒懷。加一個登字,無心變有心,作者本意就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