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兩獲全場最佳,等於用十年的時間證明了國安的糊塗與錯判

同恆大的兩場比賽,如果評選國安的場上最佳球員是誰,我想非侯森莫屬,這個結果沒有任何爭議。

在同魯能的系列賽中,郝偉曾說國安的防守有漏洞,還著重說了國安的門將是弱點,但侯森給郝偉一個響亮的耳光。與魯能的比賽,侯森的表現就已經相當出色,可能很多人會說王大雷在第一場比賽的高接抵擋,但別忘了,張玉寧在第二場比賽的決勝球,是從王大雷的近角打入的,這個球,王大雷負有直接責任。

這就是侯森的難能可貴之處,他不會出現王大雷這樣的低級失誤,即便是丟球,他丟的球基本上也都跟他沒有直接關係,甚至魯能和恆大的點球,侯森也都判斷對了方向,幾乎就碰到了皮球,只是因為外援們的射門球速太快而未能立功。


他兩獲全場最佳,等於用十年的時間證明了國安的糊塗與錯判


同恆大的比賽,若不是侯森的出色發揮,第一場國安很難拿到0比0的平局,而第二場比賽,更是會早早就結束懸念。

如果僅從第二階段的四場比賽來看,侯森的表現至少可以進入國家隊門將的序列,因為除了顏駿凌和劉殿座之外,侯森並不比其他門將更差,甚至光從對恆大的比賽來看,侯森比劉殿座要搶眼。

對於侯森,很多國安球迷一直對他抱有質疑,這個質疑從他第一次代表國安登場就開始。但事實上,很多年過去了,侯森有解圍沒踢到的失誤嗎?有把近角漏給對手的失誤嗎?有撲救脫手的失誤嗎?有抱球漏蛋的失誤嗎?都沒有。但很多人還是對侯森不夠信任。

從2010年進入國安一線隊,到2020年侯森踢出正名之戰,這期間用了十年的時間,這十年時間裡,侯森幾乎沒有低級失誤,但他卻飽受非議,有人甚至說,侯森的“堅守”其實並不是北京孩子對家鄉的情懷,而是“沒人要”。

這10年間,侯森從一個21歲的年輕球員,變成了31歲的老大哥。在和10年間,侯森從來沒有成為國安一門,前面六七年是楊智的時代,後面三四年是“N+侯森”的時代。

不知道那些褻瀆侯森“堅守”的人是怎麼想的,事實上,侯森的存在對國安來最有利的一點在於,侯森,決定了國安門將的下限。也就是說,只要侯森在,國安的首發門將水平就不會比他低。

那麼侯森是什麼水平呢?

我們總說,楊智在國安耗走了很多門將,那麼如果用這個觀點去看侯森,會發現國安的門將裡超越侯森的幾乎沒有。

侯森在國安十年,2012年他首次登場以前,國安的門將還有楊智和張思鵬。2012年楊智受傷,國安慌不擇路的引進了柏小磊,但帕切科選擇信任侯森,結果柏小磊在國安做了兩年的替補。楊智傷愈後迴歸主力,張思鵬後來離開,國安又引進了石笑天,結果發現石笑天體重超標,在國安的一年都堅持減肥。再後來,楊智開始遭遇傷病,國安又引進了池文一,還提拔了郭全博和張巖進入一線隊,最終的結果大家也知道,池文一一場比賽都沒有上,侯森踢了一段時間後讓位給U23政策下的郭全博,然後張巖在一線隊才半年多就離隊。接著楊智退役,又來了鄒德海,鄒德海打了一年主力,侯森又回來了。

從這十年來看,國安先後引進了柏小磊、石笑天、池文一、鄒德海四個門將,從梯隊提拔過趙石、郭全博和張巖,後來,柏小磊、張思鵬、趙石、張巖、石笑天、池文一先後離隊。


他兩獲全場最佳,等於用十年的時間證明了國安的糊塗與錯判


柏小磊離隊以後基本上就沒在中超露過面,池文一去了河北華夏幸福,因為出點較多低級失誤,被U23門將鮑亞雄取代,石笑天有一度表現不錯,甚至還進了國家二隊,遼寧隊降級後他去了中甲的長春亞泰,倒也一直都是主力。張思鵬後來去了江蘇和貴州,雖然打上了主力,但也被詬病不少,今年他在貴州效力,表現起伏不定。兩個從梯隊上來的門將,趙石和張巖分別在青島和江蘇效力,目前都是擔任二門角色。

從這也能看得出來,國安這些年引進的門將,其實在各隊都是二門或者中甲水平,他們本來就很難威脅到侯森。

可為什麼國安還是會引進這麼多門將呢?因為不信任。比如,柏小磊是2012年楊智受傷後引進的,當時球隊中還有侯森和張思鵬,如果從梯隊再提拔上來趙石,也是足夠用的,而且楊智也不是回不來,根本就沒有必要把轉會名額浪費在柏小磊身上。但最後國安沒有引進帕切科急需的邊後衛,而是引進了一個柏小磊,但侯森的表現卻相當不錯,柏小磊的引進屬於“自己嚇唬自己”。

再比如池文一。他也是楊智受傷後引進的,當時國安隊內還有侯森和郭全博、張巖,三個門將足夠用了,即便不夠,再從梯隊調上來一個也行。因為張巖畢竟是國青隊的門將,郭全博預備隊表現也不錯,並不是不能用的。但國安並不信任郭全博和張巖,結果引進了池文一。可他並不在施密特的計劃裡,施密特原本是希望再引進一個年輕一些的後腰,結果這個計劃因為池文一的到來而擱淺。

當初石笑天引進也同樣如此,張思鵬離開後,國安隊內還有老將楊智、侯森和梯隊上來的趙石,但國安就是對侯森和趙石不放心,引進了一個石笑天,結果光減肥了。

其實看得出來,國安引進的這些門將裡,大多都是因為門將受傷,然後對現有的門將,尤其是年輕門將不放心。當年柏小磊來國安的時候,侯森22歲,張思鵬24歲。石笑天來國安的時候,趙石22歲。池文一來國安的時候,郭全博和張巖21歲。


他兩獲全場最佳,等於用十年的時間證明了國安的糊塗與錯判


這種不信任並不是針對侯森,而是針對侯森、趙石、張巖、郭全博,而這四位門將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出自國安青訓。

但其實,大家都知道,國安青訓培養出來的門將,沒有太差的。無論是現在留隊的侯森和小郭,還是離開的趙石和張巖,他們能夠在中超球隊踢上球,就說明他們的能力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差。國安之所以認為這些梯隊的年輕門將“不行”,還是對自己球員水平的認知出現了偏差。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國安寧可花錢去買寧偉辰和鄭一鳴這種球員,也不給97和99梯隊機會,並很快就把他們解散了。從非陰謀論的角度來說,國安俱樂部對於自己梯隊的球員毫無信心,可事實上,國安梯隊的球員又常常能夠有不錯的表現。那麼,這問題一定出現在俱樂部高層在對球隊進行規劃建設時的判斷失誤。

有意思的是,柏小磊、石笑天和池文一,都不是當值主教練的選擇,帕切科信任侯森,施密特不僅信任侯森,還信任郭全博,可是真正規劃球隊的人卻不信任他們。不知道是規劃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認知失誤的原因何在?雖然柏小磊、石笑天和池文一不是同一時期引進的球員,但至少說明,國安隊內確實有貶低自己梯隊球員,誇大其他對球員的主觀思維。

今天,當張玉寧在場上無法堅持的時候,很多人會為國安的後備力量和苦惱。但侯森證明了一點,國安梯隊球員不是能力不行,只是沒有機會。這機會,主教練是願意給的,但謀局者卻刻意在打壓這種機會。結果就是國安在轉會市場做了很多無用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