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的寂寞時光

天寶三年對李白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這一年的正月,李白的好酒友賀知章上書請度為道士,其實就是上書請辭了,賀知章當年八十六歲,這在古時候可算是高壽了,玄宗皇帝挽留了一番,沒留住就答應讓他還鄉越中,還很給面子的在長樂坡搞了一次百官送行,讓當時朝中的一群文人寫了一堆文章送行,應該說算是榮歸了,李白當然也寫了文章送行,除了應景的命題作文,李白還寫了一篇《送賀賓客歸越》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的寂寞時光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這是恭維賀知章的書法水平可以和王羲之比肩,還羨慕賀知章從此可以泛舟鏡湖可以自由快活了。不管多麼不捨吧,反正老賀是離開長安了,從此李白少了一個酒友也少了一個可以欣賞自己文章的知音,李白很憂鬱啊。

命運總是很奇妙的,李白在長安一共就兩個玩得來還能在玄宗面前說上話的朋友,一個是賀知章,另一個是道士元丹丘。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的寂寞時光

元丹丘是李白二十歲之前在蜀中認識的道士朋友,兩人相交二十多年,元丹丘多次在李白窘迫的時候解囊相助,應該說是李白最好的朋友之一了,而且在李白的詩中記載,元丹丘應該還是一個修道有成的術士,而在現實中,元丹丘是青城山道士胡紫陽的徒弟,胡紫陽師承茅山宗十三代宗師李含光,而李含光是唐朝著名道士司馬禎的弟子,這樣說起來元丹丘算是司馬禎的徒孫的弟子,而元丹丘的確主持過皇家道觀的監造,從這一點來看,元丹丘的師門背景非常雄厚,他自己應該也是有一些道行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得到那麼優渥的職位。

元丹丘和李白之間的友情是發小的感情,所以比較純粹,而且元丹丘也喜歡喝酒求仙問道,甚至可以說李白自己喜歡求仙訪道也應該是和元丹丘有一定的關係。說了這麼多,重點是在這一年的春天,元丹丘也離開了長安去遊仙訪道了,李白把元丹丘送到華山之後寫了首詩之後就回到了長安,這下子,他可堪對飲的朋友都走了,沒有了喝酒的朋友,李白只能自己一個人對著月亮喝酒了,孤獨寂寞下寫下了《月下獨酌四首》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的寂寞時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天若不愛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 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 ,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 ,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 ,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為醒者傳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的寂寞時光


三月咸陽城 ,千花晝如錦

誰能春獨愁 ,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 ,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 ,萬事固難審

醉後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 ,此樂最為甚


窮愁千萬端 ,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 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聖 ,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 屢空飢顏回

當代不樂飲 ,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 ,乘月醉高臺

這四首詩,第一首意境最美,寫的是李白孤獨寂寞中在花下飲酒,因無人相伴,只好對月而飲,喝多了,恍惚間將明月和自己的影子當成兩位朋友,於是起舞、放歌,將孤獨的一個人獨酌變成了熱鬧的朋友相聚,將一個孤獨的飲者醉後的心態、行為刻畫的歷歷在目,栩栩如生,同時其唯美的遣詞又將整首詩的意境烘托的非同凡俗。

第二首將視線從天上的月亮轉入手中的杯酒來,論證了天地神聖都愛酒,所以沒事喝喝酒是一種修行,是可以堪破大道的。

第三首其實是寫自己的苦悶的,李白的苦悶在於對自己的仕途悲觀失望,他覺得自己仕途不如意是命中註定的,是無法改變的,所以絕望之下的李白只能通過醉酒來排解自己的失意悲觀情緒,在看似曠達歡樂的醉後情緒中,我們其實能感受到深深的哀愁

第四首由愁轉樂,看似是勸人以酒消愁,及時行樂,但正如那句“借酒消愁愁更愁”所說,飲酒並不能真正的排解他的愁苦,反而加深了李白的愁緒,這首詩七十個字就出現了三個愁字,可見李白酒後真的是更愁了。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的寂寞時光

在這場醉酒後不久,李白就向玄宗遞交了辭呈,玄宗沒有多做挽留,他大概也是覺得李白不適合在朝中為官,所以就賜金還鄉,把李白從朝堂的羈糜中解脫了出來,至此李白的仕途就此終結。

李白的確是不適合官場生活的,離開長安後,一路散心一路玩,在當年的夏天他來到了洛陽,在洛陽,李白除了和朋友聚會,在這裡還認識了一個小朋友,杜甫。大唐詩壇的雙壁終於見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