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全国的梅山武术中有虎拳吗?

享誉全国的梅山武术中有虎拳吗?

梅山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地方,自古至今都很神秘,原因在于他的文化从来没有被正统文化所接受,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所以很少人知道梅山,也没有兴趣了解梅山,梅山人背负着蛮族的称号,上万年生活在这个平静的深山里,每日与动物为伍,反而自得其乐,久而久之,也不愿意与外人交往了,一旦受到惊扰,便像虎一样冲锋一阵,爆发一阵,便退往更加偏僻的深山中去了。

那么梅山有虎拳吗?没有。

但梅山却走出了很多打虎的英雄。

打虎何以称英雄?是因为打虎之人比虎更加健壮勇猛吗?不是,是因为虎本身就是英雄,打虎之人学会虎的习性,懂得虎的性情,他就成为了虎。

享誉全国的梅山武术中有虎拳吗?

虎有何习性?最容易脱口而出的就是残暴凶狠,遇到猎物冲上去就是一番撕咬,绝不留情,如此残暴凶狠,能否成为自然界的强者呢?不,一经世态变故,虎就变得软弱无力,随时处于灭绝状态。

为了生存,虎是否变得聪明狡诈?没有,他天性笨拙,比不上狐狸和鬣狗,会使用技巧展开围攻,虎从来都是单打独斗,发起进攻直来直去、简单利落,可遇到狡猾的猎物,就没了主意,常常无功而返。

虎贪婪多欲吗?不,虎最守本分,从来都是退居深山守住自己小小的地盘,好不容易搞到一只猎物,几只秃鹫、一群鬣狗就会顺利的从他嘴里抢到胜利果实,虎只有无奈地走开。

虎有深谋远虑吗?没有,他绝不懂狡兔三窟,他只是活得安逸,死了认倒霉。

这是因为虎心胸豁达吗?不,虎的心胸很狭隘,长期生活在深山之中,根本看不到外边宽广的天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他绝不会像蜘蛛一般放长线钓大鱼。

享誉全国的梅山武术中有虎拳吗?

虎捕食凶猛,肆无忌惮,是不是就胆大包天吗?不,虎最胆小,随时保持着机警,发出一声吼叫也是给为了自己壮胆。

然而虎却位于食物链的顶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看到过有人或者其他什么生物敢骑在他背上,因为如果真得到那个时候,他就要不可收拾地爆发了,他会撕碎任何平时敢于虎口夺食的贪婪者,简单率真让他成为了山林之王。

而这一切正是梅山人的习性,每日与野兽为伴的梅山人浸染了他们的习性,梅山人从来都是保守,胆小,守规矩,思维简单,目光短浅,可一旦受到侵犯,破坏了他的简单的思维逻辑,他就会轰然爆发。

享誉全国的梅山武术中有虎拳吗?

梅山人终日与土地、动物打交道,就缺少了中原人变得聪明狡诈起来的契机,大脑简单,只知道祖先是鬼怪神灵,在桃源峒保佑自己,不相信任何天王老子,为此每年舍弃极为珍贵的耕牛也要举行椎牛大祭,祭祀祖先神灵。

一旦遭到中原文化的渗透,他们恐惧至极,因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简单逻辑全部被搅乱,于是暴怒,他们为了维护他们的逻辑和生计冲杀搏斗,历史上倒是兴旺了一阵,号称十八溪峒蛮兵,但本是因为胆小才组建起类似国家机制的队伍,却因为被中原文化所熏陶出来的只为争夺王位和地盘相互厮杀的汉兵所利用,到处替军阀冲锋陷阵,一下子让当时的唐朝政府知道了深山里还有一族彪悍的梅山蛮力量,于是展开剿杀。

享誉全国的梅山武术中有虎拳吗?

结局呢?自然是再一次的败退迁徙,这样的败退仅此一次吗?远远不止,唐朝之前有,之后更加有,从蚩尤战败开始,这种宿命就一直伴随着这一伙梅山人,三苗国被大禹击败从长江流域退回家乡梅山,问鼎中原之后,这一支有着共同信仰的族人再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度,隋朝仍有一支失散的族人为了逃避繁重的徭役从浙江迁回梅山;元朝起义,明朝起义,清朝起义,一次又一次的被杀戮,一次又一次的迁往更深更高的山区,让他们的历史成为了一首悲壮的痛苦的但是彰显人性倔强愚蛮的诗歌。

于是,梅山人,终于成为了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