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從平民窟流浪兒到哈佛女孩

������好書推薦

《風雨哈佛路》這本書作者莉斯默裡從最貧窮的流浪兒

《風雨哈佛路》--從平民窟流浪兒到哈佛女孩

成為哈佛女孩的真實故事。

她出生於1980年也就是所謂的八零後女孩,感覺就像離我們很近的的一個人。

但是她的童年卻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她的父母都是年輕時染上毒癮,也參與販毒,一家人生活在平民窟狹小髒亂的房子裡,小時候目睹父母帶著別人在家裡吸毒的場景,靠著領救濟金生活,吃不飽穿不暖。

她唯一希望的就是得到父母的愛,她最愉快的就是曾經爸爸帶著她讀書,媽媽陪她講話的時候,可是家人一次又一次的爭吵戒毒再吸,她從小東奔西跑不願意回家,晚上陪伴著吸毒的媽媽忍受痛苦,白天無法正常上課,經常曠課,她的人生像似在大海上漂泊的小船,沒有停靠岸,沒有方向。她的人生似乎只有貧困,吸毒,逃學,偷竊等等相伴,她不知道世界的更多的其他面,所以沉淪流浪過一段時間,直到17歲媽媽因為艾滋病生命垂危,她對媽媽的愛在心裡卻又不知道如何面對,因為無法拯救媽媽而不敢去面對媽媽,最終媽媽離開了,帶著曾經對她的愛離開了,她才明白媽媽就像是牡蠣,她是那裡的珍珠,珍珠在裡面經過了太多的煎熬和痛苦才成為珍珠,而媽媽是保護她的牡蠣,她看到男朋友也重蹈家人的覆轍似乎在做著毒品的交易,這是她最低的底限被擊穿了。於是離開了男朋友,重新開始她的生活,雖然她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而那時她已經沒有完整的家,父母早已離婚,父親不知道在哪裡,她是個流浪兒。

經過了解,她還可以上特殊高中,於是自己一個人申請上高中,為了不讓社工認為她是流浪兒把她送進收容所,就到處在朋友家借住,有時候睡在外面,當她看到一點希望的時候就開始努力,決心要用兩年的時間完成高中課程並且要獲得A,能上大學,別人上四年她必須要兩年因為當時她已經17歲了,年齡比同學們大,就這樣她一邊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到處蹭住,一邊努力上學,面對各種誘惑和困難堅持的走下去,因為她心中有看到那個不一樣的自己的光。

高中時期她和同學一起做宣傳預防感染艾滋病項目,從自己的經歷中蛻變為幫助他人的行動,她也得到了老師的幫助和認可,但是沒有人知道其實她是流浪兒,就這樣兩年時間她完成了學業並且每門都是A,老師鼓勵她去申請哈佛大學,但是因為哈佛大學的學費很高,光靠自己打工是賺不了多少錢的,於是需要申請獎學金,在申請獎學金過程中,她爭取《紐約時報》給予的高額獎學金,面試的時候她把自己的經歷告訴面試官,讓面試官大為驚歎,於是將她的故事發布到了報紙上,自此她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和關愛,她失去了父母的愛,但是得到了很多很多人的愛。

她找到父親,得知父親也得了艾滋病,在她大學時期還是堅持照顧父親,不想再留下和母親那般的遺憾。

以前的她以為人生沒有選擇,因為父親年輕時上過大學卻這樣沉淪,母親吸毒解讀反反覆覆也沒有成功,她沒有家沒有收入來源只能像母親一樣依靠另一半養活沒有選擇,只能等待成為受害者角色,以前她以為聽別人的就是對的,自己沒有意見,不想成為別人評價的對象,領生活救濟金聽政府的,要生活下去聽男友的,就像母親指望著父親一樣。直到她開始重新學習受教育,才發現自己有選擇,一直都有選擇,只是卻被別人的評價所束縛。


莉茲默裡的一手爛牌硬是被她翻盤了,很多我們常人輕鬆可以得到的生活,在她那裡卻是要用生命的代價,也很難得到,最讓我感觸的是,她童年的經歷讓我內心產生柔軟之心,人生低谷越低,她的勇敢就像跳板一樣,發力越猛,跳出了那個沒有自我,沒有未來的人生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