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人們常說老虎身上有斑紋,而獅子身上比較“光滑”,沒有什麼斑點或者斑紋,類似的貓科動物還有美洲獅、細腰貓等。其實這句話也並不是那麼準確,無論是獅子還是美洲獅,當它們還是小獅子的時候,身上其實也長滿了斑點,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身上的斑點逐漸淡化消失了。

不過現實中也存在因基因突變而保留下這一性狀的成年獅子,它們體型跟普通獅子無異,只是身上多了些斑點而已,與老虎的“白化”,豹子的“黑化”一樣,“斑點獅”也是無害的變異。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小獅子

動物表現出的性狀與環境有關

可能我們會很奇怪,大多數貓科動物小時候跟長大後外表都差不多,只是體型變大了而已,唯獨獅子這類,小時候跟長大了完全就是兩幅面孔,這其實與它們所處的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關,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動物所表現出來的大多數外在性狀,基本上都是與環境相關的。

比如老虎身上的條紋,能夠幫助它們更好地在森林中隱藏起來,非洲草原象皮膚褶皺要比亞洲森林象更深更多,原因是非洲草原太陽較大、氣溫較高,它需要更多的皮膚褶皺來降溫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獅群

包括已經滅絕的,現代虎一共有9個亞種,雖然它們在外表上面很像,我們很難發現它們的不同,但只要細心觀察,還是能夠看出一些差異的

比如華南虎,與孟加拉虎相比,它身上的毛髮更短,顏色更黃,條紋更窄數量更多,爪子看起來更白一些。而在所有老虎亞種裡面,新疆虎的顏色最淡,最接近沙子的顏色,因為它本就生活在亞洲最乾旱的地區之一。

現代虎的發源地在我國河南一帶,經數次遷徙擴散之後才遍佈亞洲大多數地區,我想說的是,正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才造就了不同地區下老虎的一些差異。

東南亞各海島雖然相隔很近,但是卻有著“一島一氣候”的說法,每個島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環境,所以即便馬來虎、蘇門答臘虎、巴釐虎、爪哇虎等相距很近,但外表也存在較大差異,蘇門答臘虎的顏色比爪哇虎更深,條紋也更寬。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花豹是存在黑色變異個體較多的一種貓科動物,但是作為花豹最主要的分佈地點非洲來說,黑豹卻是一種十分罕見的動物,而在東南亞的馬來半島上面,黑豹卻很常見,幾乎佔據了當地花豹總量的一半,即“黑化”率在50%左右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我們不妨來分析分析它們所處的環境。科學家們研究得出了一種結論,動物的黑色變異會阻礙交流,非洲花豹的生境主要是稀樹草原,這裡獵物眾多,它們不分晝夜捕食。

而在馬來半島雨林中生活的花豹,則主要在白天活動,這裡植被茂盛,林下葉層、灌木層光線較暗,但卻足以看清黑化的個體,所以對個體交流並不會產生大影響,反而黑化有利於偽裝,所以導致了這裡黑豹的產生率超高。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普通豹與黑豹

現代獅子起源於140萬年前的非洲東部和西部,由於當時的地球上已經沒有超大型的捕食者了,所以獅、虎、狼等中小型的食肉動物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獅子很快就發展壯大,並迎來了自己的全盛時代,終於在距今2萬多年前走出非洲,進入歐洲南部及亞洲地區。

可以說如今的亞洲獅都是由非洲獅發展而來的,但是我們看今天的亞洲獅,由於長期生活在印度半島上面,在外在某些性狀上面,已經跟非洲獅有所差異了,比如亞洲獅體型更小,雄獅身上的鬃毛也更短。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非洲獅(左)與亞洲獅(右)

小獅子需要這些斑點

環境能夠影響動物的性狀,但是為何同一種動物,同樣生活在一片地區裡的成年獅子與小獅子,會展現出兩種不同的性狀呢?關於這點,我們還是來看看各自的生活環境。

小獅子與成年獅雖說在同一生境中生活,但彼此的最主要的日常活動場所卻是分開的。成年獅需要經常到不同的地方去狩獵,有時候甚至要跟著獸群到很遠的地方,而在獅子狩獵的時間段裡面,小獅子基本上就被藏在灌木叢或者巢穴附近。

在這種環境裡面,類似於豹子一樣的斑點皮毛,才是更有效的偽裝。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在非洲大草原上,小獅子的死亡率很高,它們一方面要防止來自其他雄獅的捕殺,另一方面又要防著鬣狗、非洲野犬、花豹等食肉動物的捕殺,所以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大自然給了小獅子一種保護的偽裝,那就是斑點。

雖然斑點在空曠的沙黃色草原上面不是很好的偽裝,但出現在這種地帶裡的小獅子,一般都跟隨著獅群,在獅群強大的力量保護下,我相信它們也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了。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小獅子與獅群

小獅子沒有足夠的自保能力,所以它們演化了一套保護機制。對於其他動物來說,這個“保護機制”可能是爬樹技能,也可能是能夠釋放臭液的腺體。

“優勝劣汰”在大自然裡面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就拿獅子的“白化”現象來說,在野生環境下,過於顯眼的白獅在捕獵技能上顯然更差,所以這類個體漸漸地就被大自然淘汰了,留下來的不多。

對於小獅子來說也一樣,可能剛開始的時候也存在沒有斑點的小獅子,只是在物種的演化過程中,這類小獅子被淘汰了而已,留下的都是帶有斑點,生存率更高的後代而已。

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偽裝的目的就只有兩個:

  • 一是為了躲藏,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讓天敵更難或者無法發現自己,從而達到遠離危險的目的,這類多見於一些較為弱勢的動物身上,比如北極兔,渾身雪白,在雪中極難被發現;
  • 二是為了狩獵,讓自己悄悄接近獵物或者靜止不動時獵物走過來不會發現自己,以提高狩獵成功率,這類見於一些捕食者上面,比如老虎的條紋、豹子的斑點等等。

顯然小獅子選擇了前者,是自己更加安全,而成年獅子選擇了後者,讓自己的狩獵成功率更高。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成年獅需要為生活奔波

為什麼成年之後獅子身上的斑點就消失了呢?原因是成年獅子需要為生活奔波,我們在紀錄片裡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場景:

獅子在空曠的沙黃色草原上匍匐著,等待獵物靠近自己的伏擊圈,或者匍匐著接近獵物。

雖然獅子是群體狩獵,也像狼群一樣追逐,但同樣也需要潛伏,在這種環境下,是斑點更能融入周圍的環境還是獅子目前的皮毛顏色?顯然是後者,所以獅子保留了這一性狀。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獅子匍匐接近獵物

雖然成年獅子在一些灌木叢裡面會變得顯眼,但此時它們已經長大,完全有能力自保,相較之下,還是選擇對狩獵更為有利的一套偽裝色。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在同一片生境中的花豹還是保留著斑點呢?這也與大自然的選擇有關。花豹在非洲的分佈不僅限於草原上,在雨林中亦有大量分佈,在非洲屬於“全地形”的物種

像獅子一樣的顏色在草原上是很好的偽裝,但進入雨林之後就很明顯了,而斑點在雨林中是很好的偽裝,進入草原之後似乎也沒有變得很差勁,所以豹子也就將這套保留了下來。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密林中的花豹

進入亞洲的獅子,雖然很多人認為它會生活在亞洲的森林裡面,但從實際分佈上面看,亞洲獅的活動場所依舊跟非洲獅很像,它們沒有往更深的內陸走,基本上都生活在稀樹平原,或者林中的開闊地帶上。

在這些地形裡面,有利於將獅子群體狩獵的優勢發揮出來,所以沙黃色的外表也沒有使得它們在亞洲地區的生存能力變得更差,所以也將這一性狀保留了下來。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獅子在貓科動物家族裡面,的確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不僅群居、雌雄兩態,就連小獅子與成年獅也存在顯著的差異。獅子的有無斑點,是並行進化的結果,它不一定相關,就像是兩個相互獨立的系統一樣,最終表現在結果上面,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

小獅子為了躲避天敵、保命,發展出了在灌木叢暗影地帶下更具偽裝效果的斑點,而成年獅子,為了提高狩獵成功率,更好地接近獵物,發展出了與環境更完美融合的光亮黃色。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野生動物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