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中七成虧損 影視業的“至暗時刻”何時能走出

來源: 每日財報

雖然整個行業正面臨風雨飄搖的至暗時刻,但未來依然存在諸如視頻等可能突出重圍的方向

(原標題:影視業的“至暗時刻”何時能走出)

19家中七成虧損 影視業的“至暗時刻”何時能走出

出品 | 每日財報

作者 | 劉雨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也讓原本就身處寒冬之中,翹首以待新年的影視行業,再次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逐步邁入至暗時刻。

電影產業鏈上下游遭遇重創,從拍攝製作、營銷宣發到院線放映,都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橫店、無錫、東方影都等多家影視基地暫時關閉,影視劇組相繼停拍,引發資金損失、項目停滯、檔期衝突、中小企業倒閉等多重蝴蝶效應。影片集體撤檔,全國影院關閉,春節、情人節等重要檔期幾近顆粒無收,全年預計票房損失數十億元,《囧媽》快速賣身網絡平臺自救,但是換來的卻是徐崢遭受多方院線抵制的尷尬結局。

雖然春節後一些基地、劇組已著手籌備復工事宜,影院也開始隔座售票,但大規模復工和大場面拍攝仍無法進行,消費心理的迴歸也仍需時日。多數電視綜藝節目停止錄製,一些即將上線的新節目延期播出,由此或將帶來廣告主撤資的壓力。

資本推動下的非理性繁榮

客觀的來說,過去十幾年,紙醉金迷的中國影視行業一直處於虛假繁榮的狀態,由於受到資本的熱捧,整個電影行業水漲船高,導致整個產業鏈各個環節供求關係的失衡,像天價片酬、明星資本化、金融槓桿等問題頻繁發生。

看似臃腫的體態卻難掩其弱小的本質,在外界資本的“狂轟亂炸”之下,各大影視公司逐漸失去了方向。由於影視行業沒有很好的社會管控機制,對資本的流動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監督,導致行業在管理失效狀態下開啟野蠻生長的時代。

在那段鶯歌燕舞的日子裡,明星導演們拿著天價片酬,利用工作室制度逃稅避稅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影視明星甚至開始涉足資本市場,黃曉明作為華誼兄弟的股東在公司股票暴漲時賺得盆滿缽滿,隨後又陷入“18億股票操縱案”,趙薇親自操盤萬家文化,利用槓桿撬動資金割韭菜,范冰冰站臺唐德影視,期望從中分一杯羹。與此同時,民營電影公司的發展也進入爆發期,誕生了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博納影業、萬達電影、樂視等影視行業的“五虎上將”。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的祥和氣氛,但危機早已醞釀多時。

2016年中國電影總票房454.41億元,只比2015年同期增長2.37%;觀影人次為13.8億,同比增長僅9.5%,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和觀影人次增速首次出現下降。國內票房市場增長似乎進入一個瓶頸期,想要延續過去的高速增長變得困難了。

19家中七成虧損 影視業的“至暗時刻”何時能走出

真正讓影視業走向衰落的是資本的突然撤退。經濟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資本紛紛尋找避險的方向,影視行業的不確定性和金融行業需要的確定性產生矛盾,前期過熱而後期受政策影響突然冷卻,再加上影視圈內近年來的各種圈錢套路使得資本受傷離去。

從2018年開始,很多金融機構感受到資本市場的乏力。在資本寒冬下,資金優先保障實體經濟的發展,開始陸續從影視行業撤離。以華誼為代表的A股影視公司開始逐步走下坡路,經營虧損,股價一路暴跌,王中軍甚至開始變賣字畫維持公司的現金流。至於影視演員更是苦不堪言,崔永元和馮小剛事件引發國家稅務部門徹查影視業逃稅漏稅現象,經歷了一輪“補稅潮”之後,很多演員又面臨失業的困境,迪麗熱巴去年親承八個月沒有拍戲,後排演員已經開始轉型做直播。種種情況表明,整個影視產業鏈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從鶯歌燕舞的人聲鼎沸到曲終人散的門可羅雀,潮水已經退去。

上市公司的狼狽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不只是中小公司,影視行業的上市公司日子更加難過。

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2020年以來,A股已有19家影視上市公司陸續發佈了2019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19家上市公司中只有6家為盈利,其餘13家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報顯示為虧損,數量佔比達到七成,其中華誼兄弟預虧近40億,萬達電影預虧33-45億元。

如果我們用截止到2019年三季度的數據,那麼有38家影視公司的歸屬淨利潤是同比下滑的。


19家中七成虧損 影視業的“至暗時刻”何時能走出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廣電總局通過控制備案號的方式嚴格控制上映的影視的數量和質量,“品質上行,數量下行”已經成為大的趨勢。2019年上線劇集351部,比2018年的445部下降了21%,網絡電影789部,相較於2018年的1537部大幅減少了近50%。

影視作品長期積壓、平臺無法順利播出等問題導致回款困難會導致應收賬款無法收回、存貨積壓等問題,很可能導致有關公司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及存貨減值從而影響利潤。統計了東方財富劃分的影視概念的65只股票,其中存貨週轉天數的平均值為1148天,應收賬款的週轉天數為316天。

19家中七成虧損 影視業的“至暗時刻”何時能走出


春節檔電影對於影視行業可謂是一年當中的重頭戲,尤其是從去年開始,影視業整體迎來寒冬,很多影視公司對於2020年春節期間的票房寄予厚望。從以往的數據來看,春節期間的票房收入在一年當中的比重逐年增強,幾乎佔到了全年總票房的十分之一。

19家中七成虧損 影視業的“至暗時刻”何時能走出


1月18日,春節檔的7部電影開啟了預售,從預售情況來看,的確讓眾多影視公司看到了春天的曙光,但天有不測風雲,影視行業原本期待的“小陽春”變成了“倒春寒”。隨著疫情肆虐,1月24日,全國所有影院被暫停營業,春節檔的電影推遲上映,緊接著情人節計劃上映的多部影片也被無限期推後,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影視公司“割韭菜”的套路

商譽減值成為近幾年影視股虧損的重要因素,本質是為前期的一擲千金還債,而買單的人變成了股東。以大家比較熟悉的華誼兄弟為例,最常用的手法就是高溢價收購藝人旗下的公司,拉昇其股價,併產生大量的商譽,之後通過商譽減值,讓投資者買單。

2013年,華誼兄弟的全資子公司浙江華誼以人民幣2.52億元的股權轉讓價款收購南京弘立星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南京嘉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計持有的浙江常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升影視”)70%的股權。但與此同時,弘立星恆擬使用浙江華誼支付的部分股權轉讓價款購買華誼兄弟的實際控制人王忠軍和王忠磊持有的股票。看似普通的股權收購卻暗藏各種套路。

首先,被併購方常升影視是影視明星張國立在交易發生的4個月前成立的,註冊資本僅為1000萬元。也就是說,華誼此次收購,相當於用2.52億元收購了一家註冊資本1000萬的公司的70%股份,2.52億元買了700萬元,溢價率高達36倍。華誼兄弟並沒有給出標的公司的投資價值所在,只是強調這是正常的商業交易價格,但如何證明這是正常的商業交易價格,華誼兄弟並未給出有說服力的依據。

其次,在華誼收購常升影視後,常升影視卻用股權收購款中的1.52億元購買王忠軍和王忠磊所持有的華誼兄弟的股票500萬股和從二級市場購買的32.44萬股共計532.44萬股,也就是每股28.547元,而2013年底華誼兄弟的股價還不到20元。也就是說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這是在變相的在高位套現離場,接盤的資金用的是華誼兄弟股東的錢。

2015年10月23日,華誼兄弟又以7.56億元的高價收購浙江東陽浩瀚娛樂有限公司70%的股權,把李晨、馮紹峰、楊穎、鄭愷、杜淳、陳赫6位明星納入旗下。而通過查閱工商信息,這家公司於2015年10月21日成立,也就是說,這家公司在成立2天后,估值就高達10.8億元,顯然並不合理。

而僅在一個月後,華誼兄弟又以10.5億元的高價收購了馮小剛99%控股的東陽美拉70%的股權。收購前,東陽美拉資產總額僅為1.36萬元,負債總額卻達1.91萬元,淨資產為-0.55萬,公司註冊資本為500萬元,這筆總估值高達15億元的交易為華誼兄弟創造逾10億元的商譽。

顯然這些公司是不能給華誼帶來相應的利潤,最後在2019年只能以商譽減值的方式收場,造成淨利潤的大幅虧損。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統計了2019年商譽大幅減值的影視公司,結果如下圖。

19家中七成虧損 影視業的“至暗時刻”何時能走出

其中北京文化去年的商譽減值佔淨資產的比重達到近30%的水平,其次是萬達電影和華誼兄弟,而造成減值的原因無一例外都是因為前期收購的公司盈利不達目標。

《每日財報》注意到,雖然整個行業正面臨風雨飄搖的至暗時刻,但未來依然存在可能突出重圍的方向。在視頻網站方面,演員片酬的下降將會大大降低製作成本,付費用戶將會帶來業績增長,2019年三季度以後,騰訊和愛奇藝的付費會員數量均突破1億人次,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用戶對視頻付費的購買意願也逐漸提高。


影院方面,內容為王效應繼續延續,在經歷了內容氾濫的時代之後,目前中國電影的觀影需求主要取決於影片質量,未來能夠輸出高質量影片的製作公司將會脫穎而出,特別是能夠反應中國傳統文化的影片將會受到追逐,比如去年的《哪吒》,就是國漫的代表作品。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5G時代的到來,也將為影視行業注入新鮮的生命活力。一方面,5G到來後網速提高資費相對下降,有望加大用戶觀看視頻的時間,以及改變視頻終端使用習慣,以至於用戶留存率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從技術端來看,5G的到來也將為相關企業提供了包括超清視頻、VR、互動視頻等方面的機遇。

聲明: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