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有解思維何以喚醒沂源農村“沉睡資產”?

前言

從首批試點,到全域推開,沂源縣的“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清理規範工作”在質疑與接納的褒貶聲中,成功蹚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村民間因承包費交納引發的矛盾太多了,許多矛盾越積越深,讓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起初以為收繳工作會很難,但在推進過程中發現其實並不難,村‘兩委’全程做到公平、公正、賬目透明,村民對此均十分支持。”

強化有解思維,推動鄉村振興。截至目前,沂源縣有近600個村已完成拖欠承包費收繳約1.25億元,規範完善承包合同44279份。至此,當地百姓對收繳工作有著怎樣的心聲?收繳工作又將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日前,魯中晨報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調查。

“空殼村”百姓心聲

消除情感隔閡 實現集體分紅

4月15日中午,沂源縣大張莊鎮小官莊村。

作為該村年紀最長的老人,當99歲的婁承玉回憶此前村裡清收繳承包費和進行分紅的經歷時,心中依舊百感交集。

“這件事,應該沒人比我更有發言權吧?這麼多年了,我可是全都程親身經歷過。”

老人告訴記者,在2019年土地承包費收繳過程中,她委託子女向村裡交納了887.25元錢,這筆錢是自己多年來所欠的承包費,同時,她還收到了村裡給自己發放的100元錢,而這筆錢則是完成收繳工作後村集體的分紅,小官莊村的每一名村民都有份。

記者調查|有解思維何以喚醒沂源農村“沉睡資產”?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村民之間因承包費而引發的矛盾太多,許多矛盾越積越深,讓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婁承玉說,雖然自己因年事已高,無法完全瞭解關於此次收繳土地承包費的具體要求,但在聽到“收繳承包費可以化解村民之間矛盾”的動員後,她便帶頭交納了欠款。

在此次收繳土地承包費的過程中,村民喬義安是獲得“補償”金額最高的一戶,家中的6口人共獲補5720元。

“此前,每年都會找村‘兩委’討說法,但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鄉親之間有的甚至連招呼都不打。”

喬義安介紹說,多年來,自己的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一直處於無地可補、無地可種的尷尬境地,對比之下,有的村民卻因早前承包過土地,在不交納承包費的情況下耕種著大量口糧田。

記者調查|有解思維何以喚醒沂源農村“沉睡資產”?

小官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民生告訴記者,由於政策和歷史原因,自2000年前後,村裡的土地承包費便陸續不再收取,村民們拖欠的承包費減少了村集體的收入,使小官莊村變成了集體經濟“空殼村”。

“新增人口無地可補、無地可種,由此引發的矛盾不僅影響了村民的團結,也制約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李民生介紹說,小官莊村共307戶817口人,自2019年4月被列為大張莊鎮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範工作試點村莊後,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土地承包費收繳工作,累計收繳承包費80.77萬元。

李民生告訴記者,完成收繳後,小官莊村不僅償還了多年欠下的往來賬、補發了口糧款,還給全體村民進行了分紅,目前還有10萬餘元的剩餘資金,以後每年還能收取部分承包費,成功摘掉了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帽子。

各鎮因地制宜

化解矛盾糾紛 卸下債務包袱

土地承包費收繳工作將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不同鎮之間又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日前,魯中晨報記者就此走訪了沂源縣大張莊鎮和東里鎮。

4月15日下午,沂源縣大張莊鎮黨委書記嶽偉告訴記者,作為淄博市最南端的一處鄉鎮,大張莊鎮轄62個行政村4.2萬人,有省定貧困村9個、經濟薄弱村9個,各村普遍集體底子薄、收入少、欠賬多,2018年通過“自我造血”過3萬元的村僅6個。

“人地不均矛盾突出,土地承包合同不規範、承包費長期欠繳問題嚴重是普遍問題,根據摸底瞭解,62個村累計欠繳土地承包費4000多萬元,平均每村近80萬元。”

嶽偉介紹說,在2019年的土地承包費收繳過程中,大張莊鎮以清理規範農村集體承包合同為切入點,從全鎮8個責任區各選取1個村作為試點帶頭村,“一村一策”先行先試,在此基礎上,將其他村再分成2批次推進。截至目前,大張莊鎮62個村全面完成收繳任務,累計收繳承包費4397萬元。同時,共有50個村進行了分紅,村民分紅最高每人達到1300元,最低80元,平均600元,覆蓋貧困戶2200餘戶,佔總貧困戶數的85%。除此之外,收繳工作還為大張莊鎮62個村累計化解債務2000餘萬元,徹底卸下了阻礙村級發展的債務包袱,實現了村集體發展輕裝上陣。

而在距離大張莊鎮60公里外的東里鎮,承包費收繳工作也同樣喚醒了各村的“沉睡資產”。

4月16日上午,東里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宗浩告訴記者,作為沂源縣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清理規範工作的首批試點鄉鎮,東里鎮於2018年9月分4批鋪開了土地承包費的收繳工作。

東里鎮轄64個行政村5.3萬人,由於政策和歷史原因,64個村累計欠繳土地承包費1590.95萬元,村均25萬元,很多村因此成為集體經濟“空殼村”。

“因新增人口無地可補、無地可種,致村民間的矛盾糾紛不斷,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絆腳石’。”

宗浩介紹說,截至目前,東里鎮所轄村的64個行政村均已全面完成土地承包費的收繳工作。收繳工作完成後,又進而開展了土地丈量等工作,經過重新丈量土地,預計全鎮可新增土地6000餘畝,為村集體增收500萬元以上。

“在此過程中,東里鎮沒有一戶是通過訴訟等法律手段完成收繳的,也未引發任何信訪案件,由此可見,當地百姓對承包費收繳工作的認可。”宗浩說。

近600個村完成收繳約1.25億元

強化“有解思維” 推動鄉村振興

調查中記者發現,承包費收繳工作不僅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喚醒了農村的“沉睡資產”,還基本解決了困擾村級發展的歷史遺留債務問題,化解了村級債務矛盾糾紛,維護了農村社會公平正義的環境。

4月16日下午,沂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齊俊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鞏固清產核資成果,夯實鄉村振興物質基礎,針對清產核資過程中發現的集體資產、資源被私自佔用、低價承包、無償使用,以及承包合同不規範、承包費長期拖欠且村集體難以收回等突出歷史問題,2018年底,沂源縣率先在東里鎮、石橋鎮推行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清理規範的試點工作。沂源縣農業農村局在指導試點的基礎上,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全面排查摸底、嚴格組織清收等措施,紮實推進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範工作。

“結合工作需要,各村均成立了由村‘兩委’成員和老黨員、老幹部、村會計、村民小組長等組成的工作組,按照‘先賬內、後賬外’的順序,對過去幾十年的老賬、賬外賬甚至是沒有賬目可查的賬,進行反覆核對、清查。對不配合、不支持的村民採取上門服務,講解政策,耐心勸說,通過多次上門服務做通村民工作。”

齊俊濤介紹說,以“三表四榜”工作法、“十一步”工作流程為工作指引,沂源縣12個鎮(街道)均已順利開展了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清理規範工作,通過收繳承包費,化解了村級債務包袱,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維護了村民合法權益,贏得了積極政治效益。

根據沂源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沂源縣已完成拖欠承包費收繳的村近600個,完成收繳承包費約1.25億元;已完成合同規範完善的村469個,佔總村數的74%以上,規範完善承包合同44279份。

沂源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縣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範工作專項工作組組長尚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沂源縣委、縣政府通過強化“有解思維”,將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範工作作為促進鄉村社會治理、推動集體經濟增收和規範農村經濟行為的“大事”來抓,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扶貧工作的破題。

“同時,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範工作也使沂源縣全部村莊實現了集體收入3萬元以上目標,增強了自我造血功能,為走出沂源鄉村振興特色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尚武說。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景陽 姜濤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