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基礎設施 是拍出好電影的基礎

雖然說電影是工業化的藝術,但顯然,大部分人在談論電影時更側重於談電影藝術,而非電影工業。即使工業化如今已成為衡量小到一部作品、一位導演,大到一個產業的重要指標。


搞好基礎設施 是拍出好電影的基礎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在全世界範圍內廣受好評的,就是一部將藝術與工業完美結合的電影。影片中那位叫派的少年在太平洋上漂流了227天,那些浩渺無涯、巨浪沒頂、鯊魚奪命、水母成陣,如大洋紀實般壯觀、暴烈、反覆無常的場景,最後被揭秘出原來是導演李安在臺灣臺中市,花費1.5億元新臺幣打造的一個全自動波浪裝置水池,長75米、寬30米、深3米,能模擬海上各種天氣環境,包括平靜無波和波濤洶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成功一半歸功於敘事,另一半得歸功於其背後完善、精密而科學的好萊塢電影工業化體系。沒有“高精尖”的工業化製作,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類似的許多優秀電影作品恐怕很難完成它們的藝術表達,達到它們的藝術高度。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近兩年出現的國產電影《戰狼2》《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等。這些電影之所以能稱之為國產電影中的現象級,不僅因為他們高額的票房,更因為他們折射出的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的最新成果。

搞好基礎設施 是拍出好電影的基礎

《戰狼2》

  很多人對《戰狼2》片頭的水下打鬥戲印象深刻。與《少年派》一樣,這場6分鐘的戲大部分是在遼寧大連的一個水池裡拍攝的。黑布把水池罩住,模擬海里的環境,並且製作搭建不同的輔助拍攝道具,然後結合不同深度的水下鏡頭後期合成。以往,因為這樣的拍攝場地、設備、技術,國內有短板,很多作品不得不出國進行拍攝或加工。而現在及將來這種情況將逐漸減少。

  雖然中國電影在“硬件”領域起步較晚,但近幾年,無論是高科技影棚建設、先進拍攝設備的使用、數字化後期製作,都在以後來居上的速度迎頭趕上。如近期剛落成的總投資500億元的青島東方影都產業園,就按照電影工業體系要求,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影視製作軟硬件設施。以其近萬立方米的大型室外拍攝水池為例,深水池深度3.6米,淺水池深度1.4米,藍幕長90米,高18米,完全可以滿足拍泰坦尼克號沉船這種大型水下戲。而更重要的是,這裡不僅有先進的場地、設備,還有包括先進的製作區研發中心、後期製作中心在內的全產業鏈。中國電影要走向工業化,大規模的電影片場是一個必須的硬件條件。

確實,在經歷了黃金十年、高歌猛進的中國電影,是時候改變粗放的發展模式,重塑電影產業未來的發展格局了。而要謀求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轉變,夯實工業化體系這個地基,搞好電影製作的基礎設施,是眼下必須要做的緊要的事情。相信,隨著一批電影工業“先行者”的先行先試,將有力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