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動筆的輔導員不是一個好科研者

從學校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文字編輯,在一個原創雜誌社幹了兩年。最終是因長時間對著電腦、運動量太少還是在學校讀了二十多年書、習慣了有寒暑假,因此就辭職了。

來到了高校,應聘的崗位是輔導員。要知道剛畢業那會,我是看不上輔導員這個職位的,因為在我讀書那會兒就很清楚輔導員的工作性質。但今時不同往日,那時得要在學校留下來,只能先“屈就”輔導員崗位了,想著以後再找機會轉崗。

從剛開始的“趕鴨子上架”到漸漸地“進入佳境”,再到後來的“欲罷不能”,我是越發喜歡輔導員這個崗位了。倒不是因為輔導員的待遇有多好,相反可能與大多數人想象中的高校教師的待遇相去甚遠。

這裡最讓我歡喜的是能夠和學生在一塊,能近距離地去接觸他們,去感受他們的青春活潑、簡單無邪。我覺得這是最難得可貴的,最讓我去值得珍惜的,也是最讓我難以釋懷的!

所以,在輔導員崗位上我的幸福指數是很高的。而且,我認為要幹好輔導員工作,必須要有情懷和熱愛,不然真幹不下去,至少在以前的學校是這樣的。

在學校除了做好輔導員工作,我還承擔學院的宣傳工作。也許是我有編輯的工作經歷,以至於學院領導認為我文字功底會比較好。這就由私及公,從開始各類發言稿、文件材料的撰寫到後來負責學院公眾號和網站的寫稿、審稿及推送,範圍也從黨務到心理,再到宣傳,最後是但凡學院涉及文字的材料絕大多數要經我手。

當然,承蒙領導如此的“特別關照”,我的文字功底確實比做編輯時要精進多了。從編輯到輔導員,輔導員又兼“編輯”,一路走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學校做輔導員有近5年的時間,去年9月離開海南,就從學校離職了。現在的工作也是在高校,不再是輔導員,在發展規劃處這個部門,主要是對學校中長期事業發展進行規劃,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做科研。

這項工作無意當中又與文字、編輯掛上了鉤,而且似乎還集結了編輯和輔導員的工作性質。既需要有編輯的文字功底,同時又得有輔導員的高校工作經驗。

雖然以前在高校做了近5年時間,但在科研這一塊並不是我擅長的,也是因為那時過於專注其他工作事務,在科研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很有限。所以,對於目前的工作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當然也希望自己能夠在科研上有所成果,能為自己的高校工作經歷上錦上添花。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做輔導員的幸福指數很高,那為什麼不再做輔導員呢?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說的。正因為我有輔導員的工作經歷,所以也是一門心思地應聘輔導員,但奈何不盡如人意。

為了這個崗位,開始一心想去合肥,可還是來了昆明,昆明遇挫,又去了合肥,合肥也是波折不順,末了還是回了昆明,也就有了現在的工作。對於目前的崗位,我非常喜歡,也很滿足,再也不想動了!

通過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經歷,我有一些親身感觸,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一定要做自己喜歡而又感興趣的事,這樣幸福指數才會高。所經歷的皆是財富,很大可能會成為你以後脫穎而出的資本。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那個你一心想要得到的,可能不是最適合你的。相反在尋求的過程中還會遇上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會讓你感到很不順,也很沮喪。但要始終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最後到你手上的可能不是最好的,可一定是最適合你的!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