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這一家弟兄10個,每個人都有項“絕技”,皇上也治不了他們

看民間故事,瞭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故事:這一家弟兄10個,每個人都有項“絕技”,皇上也治不了他們

很早的時候,這一家子弟兄十個,每人都有一樣拿手的本事:

老大看得遠,人家叫他“千里眼”;

老二順著風能聽很遠,人家叫他“順風耳”;

老三的腿能縮能伸,他愛伸多長就能伸多長,因此上人們管他叫“萬里腿”;

老四力氣頭很大,一手能搬動一座山,人家叫他“大力氣”;

老五不怕火燒,燒他十天十夜也燒不著他一根汗毛,他的外號叫“燒不死”;

老六身子比鋼還硬,刀砍不動,槍刺不進,人們就管他叫“不怕砍”;

老七能在水裡上躥下跳,和在陸地上一樣,人家就叫他“浪裡跳”;

老八的頭很大,人家叫他“缸腦袋”;

老九的嘴巴很大,能一口吃下很多東西,人家叫他“大嘴巴”;

老十的腳很大,人家叫他“簸箕腳”。

上頭七個大的哥哥是一次生下的,長得一模一樣,外人分不出誰是誰來。這兄弟十個勤勤懇懇的過日子,整天不愁不憂。

故事:這一家弟兄10個,每個人都有項“絕技”,皇上也治不了他們

這一天,這兄弟十個在山上種地,猛然間“順風耳”聽著有人哭,他就和兄弟幾個說:“我聽著有個人哭,哭的怪可憐的。”兄弟幾個一聽,忙叫“千里眼”看看是誰在那裡哭。“千里眼一看”,見一個穿的破破爛爛的女人在那裡哭的死去活來,就快叫“順風耳”聽聽是怎麼回事。

“順風耳”聽了聽說:“那女人的男人叫官府裡抓去修宮殿,叫石頭砸煞了。聽說給皇上修宮殿要使很大的石頭,那些民夫因為抬不動大石頭,叫石頭砸死了不少。”

大夥裡一聽都很可憐那些民夫。“大力士”說:“我去幫著修吧,省得以後再砸死人。”大家一聽,都很贊成。“萬里腿”自告奮勇說:“這裡離宮殿太遠了,我揹著你去吧。”就這樣,“萬里腿”把“大力士”一下子背到修宮殿的工地裡,他擱下“大力士”就回家了。

到了第二天,“大力士”就和那些幹活的一塊修宮殿。他力氣大,幾千斤的大石頭不費勁就搬了過來,沒用幾天就把宮殿修好了。監修宮殿的官兒去報告了皇上,皇上一聽很納悶,心裡話:“這宮殿原先一年多修了不到一半,怎麼如今沒幾天就修完了呢?”他就問道監修官。監修官說:“本來修的很慢,前幾天來了個很有勁的人,幾十個人抬不動的大石頭他一個人就搬動了。結果很快就修好了。”

皇上一聽覺著很新鮮,就叫監修官把那個“大力士”領來看看。“大力士”叫來了,皇上一看,不得了了,皇上從來就沒見過這樣又粗又大又壯實的漢子,他就心思:“這個人要是造了反可了不得!就想除了這個後患。”皇上轉了轉眼珠子,說:“你為什麼很有勁?”“大力士”沒想到皇上會問這個,一時不知怎麼回答。這一下皇上找著把柄了,他說“大力士”目無皇上,犯了欺君之罪,叫人把“大力士”綁了門外柱子上等明天砍頭。

故事:這一家弟兄10個,每個人都有項“絕技”,皇上也治不了他們

再說家裡那弟兄幾個,天天上山頂上看,盼著“大力士”快回來。這天,皇上要殺“大力士”的那些話叫“順風耳”聽著了。“千里眼”一看,“大力士”叫綁了柱子上,一下子急了,問那弟兄幾個怎麼辦?“不怕砍”說:“快叫我去替他吧!反正咱長得都一樣,官員們也認不出來。”大家一聽,都說行,就叫“萬里腿”去把“大力士”使“不怕砍”換回來。到了皇上要殺人的時候,那刀斧手怎麼也砍不殺“不怕砍”。砍了一天也沒把“不怕砍”殺了。

皇上一看,說:“給我幫的結實點,等明天使火燒殺他。”就把“不怕砍”又綁了那裡。家裡那弟兄幾個一聽要使火燒,就麻利的使“燒不死”去把“不怕砍”換了回來。到了第二天,怎麼也沒把“燒不死”燒殺。皇上說:“給我把他再綁回去,明天把他扔到海里去。”家裡那弟兄幾個一聽要要扔到海里去,忙使“浪裡跳”去把“燒不死”換了回去。

到了第三天,皇上派人把“浪裡跳”扔了海里。“浪裡跳”到了海里,見那麼多魚,就在海里逮開了魚。等他逮了魚拿不了的時候上岸一看,皇上早走了。他就把魚擱了岸上,又下了海逮,結果是越逮越多,到末後怎麼也拿不了了。這時候,“大缸腦袋”來了。“缸腦袋”說:“你拿不了就擱了我那帽子裡吧。”他倆就把魚擱在了帽子裡抬回了家。

弟兄們一見那些魚喜得不得了,就使柴禾燒了吃。燒著燒著沒柴禾了,“簸箕腳”說:“前天我的腳上紮上了幾根刺,我把它挑出來當柴燒吧。”等“簸箕腳”把腳上的刺全挑完了,那魚也燒好了。“大嘴巴”在一邊早已忍不住了,等那魚一熟,他一口全吃了。“缸腦袋”一看都叫“大嘴巴”吃了,他張開口就哭了,他那眼大,眼淚也大,這眼淚一滴就跟河裡發大水似的。

再說,不知皇上怎麼知道“大力士”沒死,可氣毀了,親自帶著大兵來抓。剛到了山下,“大缸腦袋”那眼淚衝了下來,皇上和那些兵沒跑迭,全叫“大缸腦袋”那眼淚淹死了。(潘兆祥)

編後:本故事取材民間,因各地方方言不同,文字有的取意方言,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因此在詞意上可能會出現理解不同,請讀者多批評指正。同時也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和見解,同時也歡迎分享您身邊的精彩故事。

本民間文學作品由《牆根故事》團隊主創人員宋成泰、劉明照、陳金鵬等整理創作的原創民間文學作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