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郵票的收藏,敢問路在何方?

近十年,郵票收藏逐漸降溫,受到郵票收藏群體的斷帶,再到偽郵迷們的炒作割韭菜,再加上郵票的職能已喪失,郵票的濫發,因此眾多因素疊加,導致了郵票收藏對於人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弱,人們對郵票的熱情已經逐漸消失殆盡。

筆者曾經說過,在郵票當中,有一個獨特的系列,這就是號稱老精稀的老郵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晚清、民國、解放區和新中國的老紀特文編JT票,這些郵票由於發行年代早,使用和分散充分,有具有文物價值和一代甚至兩代人的人文情感在裡面,因此這部分郵票是與後期發行的天量“花紙頭”郵票是不能相提並論的,那麼在郵票收藏日益夕陽化,青黃不接的今天,過去的那些老郵票的收藏還是否能保留郵票收藏的一方熱土?老郵票的收藏路在何方?筆者今天就這個問題再給大家做一個全新的分析和討論。首先筆者認為,老郵票總有路可走。理由如下:

老郵票的收藏,敢問路在何方?

第一, 從思想觀念上認可老郵票的文物和人文價值

老郵票的發行年代較為久遠,從晚清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80年百餘年,品種和版別雖然浩如煙海,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這百餘年發行的郵票,基本都被真正當做郵票使用了,因此消耗量巨大、分散也較為充分,很多品種都已成為實至名歸的珍郵,大量的普通品種存世量也遠遠小於近幾年發行的“花紙頭”,新票原膠票就更少了,再加上這些郵票陪伴了過去的一兩代人,人們從思想情懷上對這些郵票存在感情,他們真正的影響了幾代人,也正因為如此,這些郵票也反映了那個年代的各種事件和人們的思想以及審美,因此他們具有文物價值,因此人文情懷和文物價值是老郵票的“魂”,是老郵票收藏的根基,因此筆者認為,即便是郵票有朝一日不會再發行,老郵票就像老酒一樣,越放越香。

老郵票的收藏,敢問路在何方?

第二,老郵票反映了近代史和現代愛國主義情懷

我們都知道,從最早的晚清龍票,到新中國成立後的老紀特文編郵票,他們橫跨了整個近代史和現代史,浩如煙海的郵票上記錄的信息也幾乎完全反應了這跨度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滄海桑田,可謂是信息量巨大,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本近代史、現代史的書,對照的郵票去看,相信你會更加領會和印象倍增這段歷史,解放區郵票和新中國的老紀特文編郵票也訴說了解放前後跨度五十年的風風雨雨,訴說著中國革命從星星之火到全面勝利的激情燃燒的歲月,這些郵票是不折不扣的現代愛國主義情懷的歷史佐證和教科書,看著那一枚枚郵票,使你自然而然的穿越到那段激情燃燒、慷慨激昂的歲月,這些難道不也是當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愛國主題學習和不忘初心的最佳歷史佐證嗎?因此老郵票從文化角度上說是十分厚重的,而且這份厚重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濃重。

老郵票的收藏,敢問路在何方?

第三,老郵票也許會脫離郵票本身成為實至名歸的紅色收藏項目

由於老郵票的文物價值、文化價值和人文情懷價值,反應了歷史,凝結了情感,因此這部分郵票正在逐漸的成為紅色收藏的一個分支,說句不好聽的,老郵票可以和新郵票說拜拜了,尤其是解放區郵票和老紀特文編郵票更是正統的紅色收藏品種,因為他們完全反應和記錄瞭解放前的革命戰爭和解放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文化大革命等歷史內容和元素,尤其是凸顯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毛主席的艱苦奮鬥的革命歷程,勵精圖治的新中國建設和改造活動,那一枚枚方寸之間的郵票,不斷的在向我們訴說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和光榮歷史嗎?因此老郵票已經成為了紅色收藏的一部分,完全是正統的,關於紅色收藏,筆者會在後續開篇中進行更深入的介紹。

老郵票的收藏,敢問路在何方?

第四,老郵票的價值實至名歸

這一點比較俗,也比較受人質疑,畢竟談到了郵票的經濟價值以及廣大受傷的郵友的唏噓,但是筆者不這麼認為,東西自然有他的經濟價值,具體還要看人,對於真正的郵票收藏者,他們是無價的,對於偽郵迷們來說,真是利字當頭,筆者真的希望廣大郵迷朋友們把老郵票這塊淨土給玩好,讓大家共同努力來保護郵票最後的一片天地,這就要看廣大郵迷們怎麼去看,怎麼去努力了,但是從自然角度來說,由於老郵票的認可度遠遠高於新郵票,且存世量、文物和人文屬性作為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老郵票的價值會被認可、傳承, 老郵票的價值定會更上一層樓,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品種,他們會像第一套人民幣那樣,屬於富貴階層的首選藏品。

老郵票的收藏,敢問路在何方?

收藏的東西,亙古不變,存世量、文化和歷史價值以及人文情懷,這些因素老郵票均具備,因此筆者在這裡告訴各位郵迷前輩們,你們不要灰心,你們的堅持是值得的,老郵票一定也會在正統的愛國主義教育中被新時代的年輕人所認識、接受和喜愛的,凡是不要太悲觀,我們絕不能,也不應該放棄我們的堅持,唱衰郵票,至少老郵票是不能被唱衰的,只要您不是偽郵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