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中的年

古有宋代王安石寫:“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今有歡歡喜喜過新年。

春節是我們傳統節日中必不可少的節日,

也是中國各個地區地區一定會過得一個節日,

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文化,尤其在各個節日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我們那春節就有一道歷史悠久的必備佳餚——寶慶丸子。


回憶中的年

我的家鄉湖南邵陽也被稱之為寶慶,名字來源於清代。

因為寶慶府城資江繞郭,邵水穿城,

十分難攻因此留下了“鐵打的寶慶”的美名。

如果你來邵陽,

不在當地吃上一口地道的寶慶豬血丸子,將會是一輩子的遺憾。


回憶中的年

豬血丸子在我們邵陽市被稱為“血粑”,

是我們那春節必不可少的佳餚。

每年的臘月份,

每家每戶便開始忙碌著做血粑,

我記憶中奶奶家總有那麼幾天非常的忙,

家裡擠滿了人,當然都是來磨豆腐的。

奶奶家門口有一口很古老的磨,

據說是她的爺爺留下來的,

它見證了村莊三代磨豆腐準備新年的繁華。


回憶中的年

聽奶奶說以前村莊裡的人很窮,

冬天的菜很容易潮溼壞掉,

發現隔壁村莊每年冬天都會磨豆腐然後熏製好過整個冬天,

所以都想擁有一口磨,

但是根本單獨買不起,

偶然的機會爺爺在外面上學兼職學會了磨豆腐,

於是在打工的老闆那用勞力換回了這口磨。

並且組織和教會村裡所有人使用它,

還許諾只要它不壞永遠都為大家免費服務。

所以每年的十一月末成了村裡集體磨豆腐的季節。


回憶中的年

每家每戶都會用桶裝著浸泡好的大米或者黃豆來到奶奶家,

然後奶奶便會把水稻苗做成掃把的模樣

,將清水倒入放大米的入口小心翼翼的清掃乾淨,

爺爺便很有默契的推動磨的手柄旋轉,

讓裡面清洗的水快速的排出來,

來打豆腐的女性則會用勺子從桶裡乘出一勺子材料裝滿小口,

村裡的男性則三個按著順序

站成圓形一起將手放在磨的手柄上,

默契的開始向同一個方向發力旋轉,

轉個十多次你就會發現磨盤下面流出白花花的液體,

這就是我們的豆腐啦。


回憶中的年

用個竹篩子,

在竹篩子上面放一塊白布固定好放在磨盤下面接,

等到裝米的小口開始不見米的時候

女孩子們便又開始加水加米加黃豆,

就這樣一直循環往復直到把桶裡的材料全部倒完,

我們的豆腐就初次打磨完成啦!


回憶中的年

如果你要問我最嚮往什麼生活,

那麼我想說一定是這種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狀態。

村裡的人團結合作互幫互助,

小孩子也在這裡歡聚一團,

傳統的手工健康食品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完成,

我想它承載的不僅是一種味蕾的享受,

更是一種傳統樸素農民的快樂。

這是現在機器磨豆腐遠不能帶給我們的精神享受。

回憶中的年

當然想做好正宗的豬血丸子怎麼可能單單磨個豆腐這麼簡單,

一定還需要傳統的手藝啦。

村裡的奶奶們會坐在一起

將開始竹篩子裡裝的豆腐用紗布把水分擰乾捏碎,

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暴曬幾個小時,

這個時候一起將豬肉剁成碎片放好油鹽醬醋麻油生抽姜蒜攪拌醃製入味。


回憶中的年

最重要的一步來啦,

那即是和豬血,

選豬血可是大有學問,

不能太稀也不能太濃,

豬血和的好,

那丸子一定好吃極了,

豬血完美的決定了丸子的Q彈程度以及緊密程度,

所以看時機便是最難學的手藝。

但是奶奶們總是可以在恰好的時間點

將豆腐和豬血完美的混合在一起,

然後將醃好的肉也混合一起捏,

捏成一個橢圓形,

奶奶說一定要柔到十分的緊,

不然到後面很難成型容易裂開。

捏好的小丸子塗點植物油放在竹篾裡就不會被粘住啦,

整整齊齊的擺好每個之間留點小空隙

放在陽光底下曬幾天讓它風乾多餘的水分定型。


回憶中的年

這個時候很多人便開始有了疑問,

這樣子做出來難道不怕他餿掉嗎?

答案是一定不會,

因為為了利於保存聰明的湖南人

在康熙年間就學會了熏製這一技巧,

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等到我們的豬血丸子風乾定型後,

人們會將竹篾掛在柴火灶的上方,

然後蓋一層報紙以免灰掉落裡面。

平常人們生火煮飯就可以一邊熏製,

煮完飯將柴火鋪上一層碳放入幾片曬乾的橘子皮,

時間燻的越久臘香味越濃,

你會發現當你吃丸子的時候會有一股淡淡的桔香味,

色香味俱全,

是我們那每逢喜事都必送的佳餚之一。


回憶中的年

現在去奶奶家,

我發現磨盤已經落了很重的灰,

年輕人越來越多開始去一些加工廠

直接買或者是找一些農婦買手工的然後直接熏製加工回來,

以前逢年過節送的是心意和自己的手藝,

滿滿的人情味,

而現在送的確是包裝和品牌,

滿滿的商業化模式。


回憶中的年

以前聽到的總是誰家誰家送的這個丸子

做的是真的好手也太巧了,

改天我一定要去她家學學,

能吃到真的是太幸福了。

現在普遍聽到的是誰家誰家送的是這個牌子的,

好像聽說挺貴的,

這份人情我們得記住啊!

我想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們

看到這種現象無疑是寒心的吧,

傳統節日流傳幾千年的歷史,

就是為了讓人們通過這些所謂的儀式感關係相互密切,

讓人們互送自己的手藝讓對方感受到濃濃的關愛,

絕不是為了讓一些商業化的商家鑽了這個“情”的空子,

將傳統的東西價格炒到天上,

原本每家每戶都能買得起的東西變成了富人之間的攀比品。


回憶中的年

就像雙城記說的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個交通便利繁華的時代帶來了太多的美好,

可我依舊還是懷戀那個樸素無華的時代。

時代的變遷讓我們更快節奏的生活,

擁有更高生活質量。

可是以前的時代時間很慢,

人很溫情,

快樂都是發自內心的。

如果你問我你最愛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我還是會告訴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回憶中的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