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取快遞需要消毒嗎?市民能否外出就餐?專家答疑

問 取回家的快遞需要消毒嗎?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主任王偉炳:一般情況下,快遞包裹在運輸過程中被新冠病毒汙染的可能性小

目前確定的新冠病毒傳播方式有:飛沫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和相對密閉環境中氣溶膠傳播。王偉炳認為,一般情況下,快遞包裹在運輸過程中被新冠病毒汙染的可能性小。如能對快遞包裹及時清理消毒,完全可以將傳染風險降到最小。

王偉炳提醒,市民在取快遞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接觸傳播的風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快遞員在處理和運送快遞包裹過程中全程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注意保持包裹的清潔,尤其要避免包裹在處理和運輸過程中被汙染;

二、取件人也要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如果取件經過的電梯、樓道、走廊剛有感染者經過,汙染的空氣還沒有及時排出,也有感染的風險。取件後,將快遞外包裝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要求及時妥善處理,處理完包裹後及時摘下口罩,並洗手、消毒;

三、在有條件的社區或單位,可儘量將快遞包裹存放在固定的儲物櫃,採取非接觸式收取快遞。

問 防疫期間,市民能否外出就餐?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院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新冠肺炎防控專家組成員姜慶五:若確有需要在外就餐,也要注意防控

目前尚處於疫情防控階段,因此暫時不建議市民朋友外出聚餐。姜慶五認為,聚餐活動仍存在一定傳播風險,若確有需要在外就餐,也要注意防控,切不可放鬆警惕。

首先,市民就餐時應採取分散落座的方式進餐,避免大範圍人員聚集就餐。同時,在等待就餐的過程中,應佩戴口罩、有序排隊、避免人群擁擠,儘量保持一米左右的間隔。

姜慶五建議,如需在公共場所就餐,最好選擇靠近門窗等通風比較好的位置就坐。取餐時應避免用手直接觸碰頻繁接觸的物品表面。

若在公共場合就餐,也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市民就餐前應先洗手、消毒,不觸摸桌面。就餐過程中,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最好同向而坐,不相互交流。若在此過程中摘下口罩,一定要注意保持口罩內側的清潔,避免汙染。儘量縮短就餐時間,就餐結束後應立即離開餐廳。

姜慶五提醒,市民在付款時儘量選擇非直接接觸的電子支付方式,減少採用現金等接觸式支付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