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有多少個寫景詩,怎麼樣?

用戶8432695161652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吉洲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與陸游、范成大、尤袤並稱為‘’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他一生寫作極為勤奮相傳有詩四千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卷,被譽為一代詩宗。其現存詩篇大部分是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扜情之作,其寫景詩有30——40首。

楊萬里的詩大多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易懂詩詞清新明快。他作為我國宋朝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山水田園詩人,他留下的作品大多數都是,以山水自然景色為主通俗易懂,雖然並沒有使用過於華麗的詞藻,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都是那麼深刻,只不過我們沒有去深入思索,理解詩人在其中真正想要說的話。他最著名的三首寫荷詩至今令人傳頌,第一首《小池》寫出了小荷初生之美、這首詩出名到孩童也能朗朗上口,但大多數人並沒能理解這首詩是何含義。‘’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小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這首詩作為楊萬里的一首代表作,既能流傳千古又豈能如比簡單?這首詩雖然是描寫夏天在剛來臨之時的那種絕美風景,是首把細流、陽光、小荷色、蜻蜒揉合在一起而寫成的七言絕句,但細細品味這口泉眼象徵是水利萬物而不自誇,只有細水才能長流。所以在這裡詩人也是告誡我們,要約束自已的言行,才能保持自已的美好品質。遇事要學會過濾,這樣才不能被外界的事所煩惱,要象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等時間一長必定會名動天下,身邊的那些追隨者就如同那蜻蜓一樣,早已悄悄的落在那‘’小荷"的上頭。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將周邊自然景物的將徵描繪的淋漓盡致,不僅出於對大自然的熱愛,何嘗不是他對人生的那種獨特的見解呢?他的第二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寫出了荷花盛放之美:‘’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他的第三首詩寫出了荷花落盡也有美,《秋涼晚步》:‘’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異最小錢"。這三首詩從組合來看、從小荷初生到荷葉連天、荷花盛開到紅蕖落盡,卻又有小錢般的荷葉再生出來、正好描寫了荷從初生到開放、從凋零到又復新的一個生命週期。生命輪迴、新老交替是常理,在這交替之中、有痛苦與迷惘,但也必定充盈著新的希望與生機。

所以楊萬里的寫景詩,淺顯易懂、意境深遠而又賦於很深得哲理,我非常喜歡他的詩。但留給我印象最為深刻,感受更為清新的還是他寫得這三首詠荷詩,讓人百讀不厭永留心中。


中園紅之詩詞如畫


楊萬里(1127一1206),字廷秀,號誠齋,今江西吉水縣人。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

楊萬里一生共寫詩兩萬餘首,留傳至今的約有四千多首,被譽為"一代詩宗“。楊萬里的詩歌大部分以描寫自然景色為主,且以此見長,語言淺顯直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調。例如他的代表作《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閒居初夏午睡起》……等。下面農夫僅以《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為例加以說明。

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原詩:

必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以直白的語言和獨特的手法描繪出西湖六月的自然美景,是與全年任何時節皆不相同地,彷彿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一般,也看到了一灣碧水中荷花盛開的美景。使人不免心曠神怡。緊接著詩人用一"碧"一"紅"來描繪蓮葉的"綠"與荷花的"紅",給讀者視覺上一種強烈的"衝擊“感。尤其是先"虛"而後"實"的寫作手法,使人印象深刻,確實感受到六月西湖的風光是與四時不同地。

二,《小池》原詩: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此詩通過對小池中,泉水,樹陰,荷花,蜻蜓的自然描寫,描繪出自然界中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表現出作者熱受生活的感情。

綜上所述,楊萬里的詩歌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上都是與眾不同,很有特色地,尤其是語言新穎,活潑,富含幽默風趣,因此才被譽為"一代詩宗",並和陸游,尤袤,范成大等人被稱為"中興四大詩人。


秦一農夫


楊萬里,字廷秀。

一生作詩兩萬餘首

但是被流傳下來的有四千多首!

提到楊萬里,首先想到的應該是他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句朗朗上口,情感細膩柔軟

自然樸實,寧靜祥和

極具特色的表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但是又高於生活,把生活美好的呈現給世人

他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

語言淺顯易懂,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風趣

也有不少反映民間疾苦和抒發愛國情懷的作品真是一代詩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