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疫情:从think到project

新冠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会造成多大危害?这是困扰全世界所有人的问题。国外许多政客、专家都做出过预测,哪些说法可信,哪些说法不可信,或许我们可以从用词上窥视一二。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被问及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他说:“我觉得3.4%不对,我个人觉得远远低于1%……科学家目前的最靠谱猜测也就大约1%。”(I think the 3.4% is really a false number... Personally, I think the number is way under 1%... scientists' current best guess is about 1%.)

在这里,特朗普用的是think和guess。在描述未来可能情形时,这两个词表达的肯定含义太弱,更多是一种直观感受和没有根据的假设。就好像特朗普在解释1%数字的时候说的那样,这是基于他的“直觉”(based on “my hunch”)。

在不少西方媒体中,常常有“疫情下,你可以期待(expect)什么”?期待(expect)往往是从主观的角度出发,也就是希望达到的情形。

比如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新闻说,药店开启更多“免下车(drive-through)”服务,“如果你要去的话,下面是你可以期待(expect)发生的事情……”听上去似乎挺振奋的,终于可以期待一些事情了。但是等等,这句话的意思也可以是,除了下面提到的内容,别的服务可能都没法指望了。

当然,expect在当下的语境中也可以表达一种让政府承担更多责任的愿望。比如美国司法部的发言人也在说,“期待司法部下周能够拿出(针对宗教活动聚集的)办法(Expect action from DOJ next week)”。

一般来说,专家学者并不会向美国总统这样think,或者像普通人这么expect。卡内基-梅隆大学统计和机器学习专家瑞安·蒂布希拉尼(Ryan Tibshirani)在处理疫情数据时提出建立统计学模型“严重程度金字塔(the pyramid of severity)”,从塔底到塔尖依次是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有症状携带者、住院治疗患者、重症患者、死亡病例。

由于美国尚未做到应查尽查,统计专家与社交媒体合作,建立用户上报系统,融入模型分析,就可以算出金字塔不同层次人群的估计数量。基于这一模型对死亡率进行计算可以称为“预测(predict)”。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数据支撑,蒂布希拉尼断言,只要知道有多少重症患者,多少人会不幸丧生就很容易预测。(It's pretty predictable how many people will die once you know how many people are under critical care.)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向民众发布相关信息时,也采取类似的方式处理数据,因此才可以称得上是“预报(forecast)”。

仅看数据还不够,还需综合考虑社会各方对疫情控制措施的配合程度,才能得到不同情境(scenario)下的预估值。想要做出这样的估算,往往涉及复杂的社会统计模型,结果也自然更可信。这种结果通常叫做“projection”。

Projection在英语里有“投射”的意思,投影仪(projector)用的也是这个词。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综合起来,使用因果链条投射出的结果,自然要相对真实可信。比如,根据美国卫生统计评估研究所(IHME)的模型计算,4月12日美国新冠疫情致死患者将超过2000人,会是美国整个疫情单日死亡人数的峰值。

所以,当看到英文媒体关于疫情未来走势各种各样的报道,以及政治人物、专家五花八门的预测时,可以多留意他们究竟用了什么样的词,是think、guess、expect、predict、forecast,还是project……这些词的内里乾坤可真是不同。(宿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