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3月份工業產值同比實現正增長-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記者昨天從江蘇省政府新聞發佈會上獲悉,3月份全省工業產值同比實現正增長,逐步走上正常軌道。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李鋒介紹,我省復工復產情況總體好於全國,工業經濟運行正在加速恢復、加速激活。目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面已經提升至99.7%,剔除有關市因化工安全環保整治提升需關閉、改造的企業和本年度擬退出規上企業庫的企業,規上工業企業已基本復工;人員返崗率由75.6%提升至94%;中小工業企業復工面達84%;按工業用電測算,工業產能恢復由71.1%提升至94%。

25項國家工業強基項目進展順利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著重抓了五方面工作:

聚焦龍頭企業,全面梳理產業鏈、精準打通供應鏈。以先進製造業集群、重點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省級層面排查出491家龍頭骨幹企業清單,梳理復工達產、特別是產業供應鏈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累計推動供應鏈上1400多家企業復工復產。據對2906家重點企業(其2019年銷售收入佔全省規上工業52.8%)摸排,一季度完成銷售收入、實現利潤降幅比1—2月明顯收窄。

聚焦重點產業鏈,提高復工復產整體效率和水平。對醫藥、汽車、鋼鐵、水泥等23條產業鏈復工復產及受疫情影響情況進行梳理,找準“難點”“堵點”“斷點”,並針對性加以解決,幫助企業釋放產能。目前重點產業鏈復工面均在95%以上,企業產能利用率普遍超過85%。其中,汽車產業鏈,整車及規模以上零部件生產企業實現100%復工。

聚焦中小企業,加大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力度。2月12日省政府辦公廳引發了《關於支持中小企業緩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並多途徑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印發《關於進一步落實惠企金融支持政策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融資困難的通知》,開設“抗疫情促發展中小企業綠色通道”,及時幫助中小微企業瞭解政策、用好用足政策。

聚焦重大項目,推動儘快開工建設、投產達產。跟蹤推進447項年度省重點工業投資項目、1000項集群重點項目、676項新增長點項目建設,協調保障續建項目加快復工、新建項目按期開工,確保全年時序進度。目前,正在實施的25項國家工業強基項目和6項重點技改項目均進展順利。省重點工業投資項目計劃投資2365億元,初步統計,一季度已完成投資近600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25.2%。

運用信息技術,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提質增效。制定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措施,及時開通企業上雲和平臺服務“綠色通道”,免費提供100多款工業APP、50多個優質軟件產品,為超過6.9萬家工業企業提供雲上服務,幫助企業解決遠程辦公、物資緊張、訂單下滑、招工用工緊缺等問題,提升復工復產效率。

力爭今年數字經濟規模超4萬億元

李鋒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要求毫不鬆懈抓好疫情防控,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大力推動全產業鏈復工復產,及時幫助解決企業用工、資金、原材料供應和重大項目開復工等問題,支持供應鏈核心企業帶動上下游特別是配套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努力保持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加強全球疫情對重點產業鏈影響的分析研判,積極拓展國內和國際市場,在市場需求總體下降的情況下,力爭提高江蘇製造業市場份額。

加快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緊緊圍繞提高集群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以穩鏈強鏈補鏈延鏈為重點,持續推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大規模實現技術改造、本土企業自主品牌培育三大核心任務,支撐引領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加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按照《2020年智慧江蘇工作要點》,打造10個標誌性和50個示範性工程,做好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產業前瞻佈局和龍頭骨幹企業培育,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力爭今年年底全省信息化發展水平指數達到96,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萬億元,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積極幫助困難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抓好已出臺的財稅、金融、社保等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問題,加強企業減負政策研究儲備。

南報融媒體記者 徐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