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割袍斷義”等同於“管寧割席”?

割袍出自割袍斷義,意思等同於割席斷義,用來說兩個人就此絕交,如同割斷的袍子,自此不相往來。

“袍”對於古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戰國時期有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裡見得是戰友情,用衣服來代指這種生死的交情,可見其對袍子的重視,所以用“袍”來代替“義”,“義”也不會掉價。

為什麼“割袍斷義”等同於“管寧割席”?


那為什麼說“割袍斷義”等同於“管寧割席”呢?

它出自一個歷史典故。

《世說新語》德行篇。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在園中鋤菜,看見地上有片金,管寧繼續鋤菜,跟看見瓦石一樣,而華歆卻撿了起來。還有一次兩人同席讀書,有人坐著轎子從門口經過,管寧像剛才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門看。管寧於是就與華歆割席分坐,說:“你再也不是我的朋友了。”

形容兩個人的友情,情誼不再有了。從此恩斷義絕。

斷袖,形容兩個男子之間的愛戀。“未曾悔,斷袖恩” 說的是漢哀帝劉欣和寵臣董賢的故事。有一天兩人同床而寢,早晨劉欣起來上早朝,到自己的一隻衣袖被董賢壓住,為了不吵醒董賢, 漢哀帝拔出自己的佩劍割斷了自己的衣袖。

為什麼“割袍斷義”等同於“管寧割席”?


而割袍斷義這個詞真正出現是在《說唐》中,“茂公飛奔向前,一把扯住雄信的戰袍,大叫道:“單二哥,看小弟薄面,饒了我主公吧!”雄信道:“茂公兄,你說那裡話來?他父殺俺親兄,大仇未報,日夜在唸。今日狹路相逢,怎教俺饒了他?決難從命。”茂公死命把雄信的戰袍扯住,叫聲:“單二哥,可念賈柳店結義之憂,饒俺主公吧!”雄信聽了,叫聲:“徐績,俺今日若不念舊情,就把你砍為兩段。也罷,今日與你割袍斷義了吧。”遂拔出佩劍,將袍袂割斷,縱馬去追秦王。”

為什麼“割袍斷義”等同於“管寧割席”?


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描繪道:陳矯說完上述話,拔劍割下袍袖,厲聲曰:“即今日便請世子嗣位。眾官有異議者,以此袍為例。”百官悚懼,“即具官備禮,一日皆辦。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從陳矯的所作所為來看,他旗幟鮮明的挺曹丕,如果朝中大臣反對曹丕繼承王位,他就與此人一刀兩斷、勢不兩立,這正是“割袍斷義”的本來含義。

從上述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不論是“割袍斷義”還是“管寧割席”,都能表達出的彼此之間的距離變遠了,感情生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