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交易平臺

這是《三五環》的第 14 期,我跟少楠聊了聊交易平臺,未來可能會做成一些系列,持續聊下去。

這次少楠老師親自操刀來完成設計剪輯,風格一變,也挺有意思的。以下內容來自少楠公眾號的首發。

劉飛

之前和飛哥聊得投機,相約有空多聊聊產品。最近正好自己一直在研究「交易平臺」,就先從這個地方下手試試看。這期挺特別的還在於飛哥把方向盤都交給我了,剪輯和配樂都是由我操刀。

聊聊交易平臺

本來以為是挺簡單的事兒,結果開了剪輯軟件職業病就犯了,聽到各種卡殼的地方不剪輯掉實在是難受,只可惜音頻軟件沒有「一鍵修復」,索性 24K 手工一刀一刀的切起來。大概 1.5 小時的音頻被縮減到了 45 分鐘,想起了大學時代學動畫時的段子:片頭 2 分鐘,字幕 2 分鐘,正片 2 分鐘,基本上就能交作業了……

另外有幾個需要感謝的朋友得單獨再提一下:

  • LUXU興宇,幫忙設計了產品沉思錄的 Logo(就是現在這個頭像)。作為一個能錄音能寫代碼的獨立設計師,推薦大家可以下載他的助眠作品「Mion」

  • Jingy,在 Jellow 上認識美團快驢的小夥伴,和他的討論引發了最近一段時間的思考和研究,在交易策略和會員上認知頗深也操刀不少。

  • 42章經的曲凱老師、米讀小說的老戰友王中傑都提供了非常多的關於交易平臺的研究資料。

本期主要回顧了互聯網交易平臺的幾個階段,以及各個階段裡面我們親身經歷過的一些事情,以及促成交易的核心因素等,下面是部分摘錄。

  1. 雙邊市場的交易平臺分為三個階段:信息平臺(58、趕集),商品平臺(淘寶、ebay),服務平臺(滴滴、外賣)。衡量一個平臺是否為交易平臺,要看其是否介入交易。服務平臺也隨著逐漸進入到非標服務,所以開始有了新的分支:Managed MarketPlace —— 丁香醫生這種非標的醫療服務便是其中一個代表,類似的還有家政、教育等。

  2. 什麼叫配對市場,什麼叫商品市場。商品市場是客觀設計(如電商、期貨等),而匹配市場是個體化設計(如求職,相親)。在匹配的市場中,錢並不是萬能的,你在意的是你在和誰交易,比如在相親市場中,很難單方面同意之後就達成交易;同樣,一個人面對不同的配對者,要求也在不斷的變化。

  3. 分類信息的本質。一條分類信息,僅對兩個人有效,對其他人都無效。比如某人發佈了一條二手手機的轉讓信息,最終只有唯一的買家和這條賣家才覺得這條信息有價值,而對其他人來說這條信息都是冗餘。尤其是這條信息在成交之後更是冗餘,對成交雙方及潛在買家都是干擾。所以當年做分類信息的時候意識到信息的稀缺性需要解決,卻忽略了信息的流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沒看到業務的本質。

  4. 網絡效應和病毒傳播不是一回事。一般來說交易平臺具有網絡效應,但是並不具備很強的病毒傳播屬性。這一點對於新興平臺的創業團隊來說很容易誤以為是一回事(我曾經也犯過類似的錯誤)。媒體、遊戲、通信產品具有很強的病毒傳播效應,但平臺(非通信類)並不是如此。這裡面大家容易搞混的是「類型」,即不應該總想著讓平臺進行病毒傳播,而是把平臺的某些使用場景,用媒體、遊戲等方式進行傳播,繼而帶來用戶增長。這個最典型的就是拼多多的果園和螞蟻森林了。邀請用戶給 X 元這種方式實際上除了養肥了羊毛黨,並不會給平臺帶來爆炸性的效應 —— 想一想聊天寶的悲慘境遇吧。

  5. 為什麼新加坡說英文。1965 年前後,新加坡是夾縫中(馬來西亞、印度、中國與西方之間)生存的200多萬人口的小國,要避免淪落到周圍大國的附庸,必須得與當時的主流世界接軌。而當時選擇英文作為母語,很明確的一點就是能迅速的加入到國際主流經濟協作體系中,而加入到一個更大的網絡能讓這個小國快速的騰飛。

  6. 交易的核心公式。參與者 + 價值單元 + 過濾器 = 交易;

  7. 價值單元的四個因素。所謂價值單元,便是供給方和需求方在平臺上交換的基本單位(如 Facebook 的每個人的每條狀態、丁香醫生上的每個醫生擅長的)。每次業務的突破,都是價值單元的再細分(都是吃,點評是店、外賣是菜) 非虛擬商品的交易,本質上我們都是在線上交換信息。而信息能匹配上則需要滿足四個條件:rice-價格、Availability-可獲得性、Content-內容、Extra feature-特殊權益和功能

  8. 平臺的治理工具。法律、規範、體系結構、市場。比如為了減少吸菸。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禁止吸菸;出臺規範禁止打廣告或者進行負面例子教育;推廣菸草替代品或者限制菸草的焦油含量;收取菸草稅收或補貼「戒菸」項目。

參考資料

  1. Boris Wertz, Angela Tran Kingyens @ Version One Ventures《A Guide to Marketplace V6.0》

  2. 埃爾文 E.羅斯(Alvin E. Roth)《市場設計及其應用:Who Gets What —— and Why》

  3. 勞倫斯 · 萊格斯(Lawrence Lessig)《代碼 2.0》

  4. 李光耀《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

  5. 張川《什麼是 Listing 業務》

  6. BGM:Athletics 《Who You Are Is Not Enough —— III (Find Yourself) 》

另,最近在用即刻團隊出品的「小宇宙」聽播客,體驗很棒,作為一個曾經的古典產品經理留下了羨慕的淚水。

如想嘗試「小宇宙」,可以使用邀請碼「LFG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