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關係農村所有人!“一肩挑”怎麼挑?能不能挑起群眾的期望?

農村基層組織是國家大廈的基礎柱石!民為邦之本,民穩邦乃固。基層基礎牢不牢,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村發展好不好、民心穩不穩。“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農村基層組織“火車頭”的作用至關重要!

國家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歷來非常重視,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會專門提及。而農村群眾也最迫切希望有一個好領導、好班子帶領著大家發展經濟,過上幸福日子。但是,現實中很多地方的情況並不像想像中那樣簡單!大家都知道,農村基層組織分別有一名書記、一名主任。團結的地方,兩名主官互促共進,工作搞得有聲有色,群眾真正能夠得到實惠;不團結的地方,兩人爭權奪利、各自為政、互相拆臺,班子一盤散沙,哪裡還談得上什麼發展,老百姓的美好願景常常因此破碎一地!

這事關係農村所有人!“一肩挑”怎麼挑?能不能挑起群眾的期望?

  • 推行“一肩挑”是國家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目的是讓農村更加“好起來”!

基層“領頭羊”的問題解決不好,最終影響的還是地方群眾的生活,即將到來的鄉村振興勢必得不到強力的組織保障。國家也看到了癥結所在,因此從18年底就下發《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大力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去年9月,《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出臺,再次指出:村黨組織書記應當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推行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

意思很明確,以後將普遍推行“兩委”交叉任職,一般情況下,村書記將會兼任村主任、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負責人,成為農村基層組織事權、財權一把抓的“一把手”。這就是常說的“一肩挑”。

推行“一肩挑”至少有幾個好處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對村內重大事項作決策時,不再會出現互相扯皮、互相干擾的現象;二是節約了行政成本。推行“一肩挑”就要裁減職數,兩個人拿工資變成一個人拿;三是村幹部工作積極性可以得到充分發揮。職數減少意味著待遇將得到提高,村幹部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村裡事務上;四是更利於團結幹事。班子只有一個主官,就不會產生你叫往東、他叫朝西的情況,幹事成效會明顯提升。

這事關係農村所有人!“一肩挑”怎麼挑?能不能挑起群眾的期望?


  • “一肩挑”會不會變成“一言堂”?“一肩挑”暫時不可能一刀切!相應監督管理措施也會更加“硬起來”!

書記、主任一個人幹,權力更大,什麼事都是一個人說了就算,會不會形成“一言堂”?會不會出現新的“村霸”?會不會更容易滋生腐敗?農村老百姓說起此事,常常不由自主流露出擔心。

農村朋友的想法不能說完全沒道理,但其實也不必過分擔心。這兩年的掃黑除惡工作,農村基層一大批“蒼蠅”和"惡霸”紛紛落馬,基層環境乾淨了不少。不久前,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又印發《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提出進一步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堅決把“問題村官”清理出村幹部隊伍的要求。而掃黑除惡工作在因疫情停擺了兩個月後,近日也已經按下“重啟鍵”。

此外,今後的村黨組織書記(兼村主任)要過“三關”才能擔任,即村民選舉、鄉鎮審核、縣委備案,每一關都不輕鬆。當選後,各地肯定也還會制定更多的監督管理措施加強管理。所以,在這一點上,農村朋友沒必要太過擔心!

這事關係農村所有人!“一肩挑”怎麼挑?能不能挑起群眾的期望?


對於是不是全面推行的問題,這也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所有地方“一刀切”。目前全國實行“一肩挑”的比例是30%左右。相對較高的有海南、湖北、廣東、吉林、北京、山東等。其它地方多數只達到10%、20%,甚至有10%都達不到的。

國家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村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要達到35%、到2022年要達到50%。從這個目標也可以看出,這項工作並不是“一刀切”,是漸進式的,“一刀切”既不科學,也容易脫離實際,對基層組織建設可能會產生不好的作用。

這事關係農村所有人!“一肩挑”怎麼挑?能不能挑起群眾的期望?


  • 走好群眾路線,探索多條途徑,真正讓基層戰鬥堡壘“強起來”!

儘管國家政策初衷很好,畢竟國家都是為老百姓好,但群眾自有群眾的想法。在與農村朋友交流的過程中,常常聽到群眾希望不用當地人擔任黨支部書記的說法。心情可以理解,大家還是擔心約束力度不夠,本地人作決策、幹事情會更多從個人利益出發,甚至不自覺地出現優親厚友等現象,不利於地方發展。

這事關係農村所有人!“一肩挑”怎麼挑?能不能挑起群眾的期望?


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各地結合實際進行探索,其實可以採取幾條腿走路的方式推進:

一是“選”。一方面是先在黨內選出書記,再通過合法程序擔任主任;另一方面是先通過群眾選出村主任,然後再按法定程序擔任黨組織書記。這種方式可能實現不了組織意圖,但也避免了先擔任書記可能選不上主任的尷尬。不管先選書記還是主任,這條路基本可以保證“一肩挑”。

二是“任”。鄉鎮可以從機關和站所幹部中考察任用一批年輕有為、能力突出的幹部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這些人是國家公職人員,更珍惜為群眾服務的機會,不敢輕易犯錯誤。但這種方式就實現不了“一肩挑”。

三是“派”。從縣及以上事業單位選派一批幹部到村任職,實行全脫崗,限定任期,確定任期目標責任,視任務完成情況給予提拔重用。這類幹部有資源、有人脈、能幹成事,會敬畏權力,對農村發展好處很大,很受老百姓歡迎。

四是“用”。很多地方都有大學生村官,可以嘗試把服務年限三年以上的村官用起來。這些村官年輕、有學識、有幹勁,更重要的是對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很擅長,這對於今後農村科技化發展有很大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