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东”,就和芜湖有关:芜湖-南京段的江流,由东西走向转变为南北走向。因此,从芜湖到南京这一段的江南,在古代被称为江东。狭义上说,只有这一地区的江南人,才最有资格被称为“江东子弟”。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在六朝的历史上,芜湖的地位相当重要,因为它是上游拱卫都城建康的最后一座重镇。即使到了1949年,发动渡江战役时,芜湖也是我军中突击集团的主攻点。当汤恩伯无奈地放弃芜湖的时候,南京就离解放不远了。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而在芜湖上游,还有一座城市,叫铜陵。它和下游的金陵,名字相似,甚至同意(在古代金指的就是熟铜,故有“金无足赤”之说)。

然而,从古至今,铜陵和金陵的地位,从来就不在一个等级。两者之间的差距,也恰似如今安徽和江苏两省的关系。

苏皖两省,明朝本是一家,直到顺治年间才将南直隶(后来的江南省)拆成两省。这个拆分方式遗留下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两省内部互相攻讦一直不休。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苏南苏北的口舌之争,早已全网皆知;皖南皖北的问题,也同样在省内广为人知。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这两个省刚好被淮河和长江三分,导致南北差异在这里尤其显著而已。

当我们把目光推回到魏晋南北朝时,你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西晋那短暂的几十年以外,苏皖两省的北方和南方,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从张辽威震逍遥津到濡须口之战,再到灭吴、平王敦、淝水之战、剿卢循、灭桓玄,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元嘉北伐、普通北伐,乃至梁末陈初的一系列战争,全都爆发在安徽和(或)江苏,并且集中在江淮一带。这些决定南北命运的战争爆发于此,绝不是巧合,而是因为这里就是当时双方争夺的主战场。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就是依照南北朝时期的国境线来划分的。无他,只因当时南北之间大多数时期的国境都是划淮而治而已。此后南宋和金朝之间的国境线的划分,也参考了这段历史。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实际上,在中华大地,你很难再找出两个省如苏皖一样,不仅纬度几乎完全一致,还横跨南北分界线,更在中间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类似于陕西和山西那样中间有黄河为天然省界的不算)。

年轻气盛的时候,小徽也曾发出过感慨,倘若在古代,甚至就是大明朝,哥们也算是京畿人士,归陪都南京直辖。网上也一直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将苏皖再次合并为古南直隶(江南省),或者是依照文化、地域,将其沿淮或江再次切分可好?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后来年纪增长了些,阅历也多了几分,尤其是在对南北朝的历史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以后,使小徽深切地感受到,当年清朝如此切割苏皖,绝非是一时兴起,而是极富深谋远虑的安排。

先说两省合并一事,这个倒不是没有理论上的可能,但是早在明末清初之时,这两个省的人口数量就已经极大了,如今苏皖也是高居全国省级行政区人口榜前列。加起来能破1.5亿人口的两个大省合并,那是不太现实的。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再说划淮或者划江的事,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别的不说,你去看看中国的所有江城,从上游的重庆,到中游的武汉,再到中下游的芜湖、南京,乃至入海口上海,你见过哪个江城是不跨江只在江南或者江北的?

之所以要跨江,从正面来说自然是为了带动经济发展。以芜湖和南京为例,江南的发展明显好于江北,这早就是不争的事实;城市如此,省份亦然。以相对发达的皖南苏南带动相对落后的皖北苏北,符合“先富带后富”的规律(尽管苏北依然落后于苏南,而皖北皖南的资源全部集中于某城市上)。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具体的原因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其中最重要的政治考虑,恐怕就是因为江、淮,这两道天险,足可以造成分裂的危险。

还是回到我们的南北朝。南朝的国境线从黄河退到淮河再到长江,始终以大河作为天然的分界线。这在已经有一座座长江大桥横跨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今天也许很难想象,但如果你在下游的江边驻足观看,或是去长江大桥上走一走,你就知道如果没有这些长度超过十里的大桥,想要横渡大江有多困难;北方那些都没见过浪花的游牧民族,想要坐船渡过长江发动攻击有多不可能。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正因为如此,自秦朝开始,每一个统一天下的王朝在设置行政区时,都不可能按照江、淮的自然条件来划分。秦、汉不会,明清同样不会。也许一省之内,会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吵闹不休;但那样,起码比有居心叵测之徒彻底裂土称王要好得多。

写下这段文字时,小徽已经坐在离家千里之遥的北方某城。尽管如此,我的思绪依然跨过大河大江,飞回了我的家乡。

小徽仿佛看见商杭高铁正在修建,芜宣机场正在修建、轻轨1、2号线正在修建……每每想到此时,小徽会为我亲爱的家乡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南北朝留下的最后遗产:苏皖两省的格局,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注定


芜湖是小徽的家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衷心地祝愿她永远繁荣富强!

最后,一首词,作为本章结束语:

虞美人-咏长江公铁大桥合龙

长龙今朝衔南北,天堑变通途。圣鸠神鸦率汇兹,湖阴扶阳濡须太平府。

江东子弟卷土来,常恨无亚父。向使宋魏今犹在,敢笑寄奴道济不丈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