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美國打過幾回仗?為什麼?

81111566


美國首都華盛頓曾經被攻陷過?白宮又是誰燒燬的?這筆賬要算到英國人頭上。



1812年戰爭是美國與英國之間發生於1812至1815年的戰爭。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

這場戰爭的起因是,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美之間的主權之爭並未停止。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省,人口稀少,防禦鬆懈。美國欲向北擴張,並且期待加拿大居民將美國軍隊視為解放者。

戰爭開始後,剛建國不久的美國在政治和軍事上仍十分幼稚,在戰爭進行到第二年,美國首都華盛頓被攻陷,英軍隊放火焚燒了當時正在建設的總統官邸,即後來成為美國政治統治的象徵和象徵的白宮,這是當時的世界領導人和後來的世界領導人為了維護和爭奪霸權而進行的唯一直接對抗(獨立戰爭不是一種霸權戰爭)。戰爭結束時,英國正準備在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邊境建立一箇中立的印第安緩衝國,美國幾乎被肢解。然而,崛起的美國一直是幸運的,就像總統官邸大火期間的暴雨,歐洲維也納和平會議的不利談判,以及拿破崙戰爭後法國的混亂。英國不得不放棄肢解計劃,與美國簽署了根特條約》,否則,一個新的超級大國——世界霸主——的誕生可能會推遲一百年,甚至英年早逝。歷史假設無法檢驗,因為它們充滿了變量。


當時的英國,攤子鋪得太大,敵人樹得太多,就連它的近鄰法國,也成了和它百年死磕的勁敵。英國有太多的敵人需要關注。也就導致這次英美之間的第二次戰爭最終以雙方握手言和結束。1815年雙方停戰,邊界恢復原狀。


飲馬瀚海封狼居胥


美國做為英國的近親,從來都是與英國關係最近。兩國曆史上,只發生過兩次戰爭—從1775年到1779年的美國第一次獨立戰爭,和1812年到1815年的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英屬殖民地時期的美洲

自從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了美洲大陸,西班牙先是成為世界殖民霸主。大英帝國經過與西班牙、荷蘭、法國等殖民列強的爭奪,自17世紀初開始逐步把美洲大部分殖民地,據為己有。

英國人最初移民到殖民地美洲新大陸

接著大批的英國人,懷揣著對生活的美好夢想,來到美洲新大陸,卻發現這裡一片荒涼,連吃飯都成問題,於是開始了生存自救,開始了勤勞的新家園建設,開荒拓土,種植作物,逐漸紮根,繁衍後代,成了這塊土地上的主人。這就是美國一直引以為榮的西部開拓精神。

但是英國殖民政府對本土和對美洲大陸在經濟政策上,區別對待,殘酷剝削掠奪殖民地,引發了殖民地的民兵起義,並發展成大規模的民族獨立戰爭。

大英帝國殖民時期的軍隊

美國的獨立宣言,於1776年7月4日發表,這一天也成為美國的國慶日。戰爭開始的三年,美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一步步從艱難中走過,取得了戰爭優勢。

有喬治。華盛頓率領的獨立戰爭

法國、荷蘭、西班牙於1778年開始加入,對英國宣戰,實際上也是在報被英國人從美洲殖民地趕走的一箭之仇。

法國於1886年美國100年國慶贈送自由女神雕像

戰事最終於1779年,以英國的投降而告終。但是英國心有不甘,對美國實行了經濟制裁,並佔據了加拿大領土,遏制了美國的海上運輸通道。而美國對加拿大領土,也有覬覦之嫌,於是便發生了第二次英美戰爭。最後結果是互有輸贏,邊界維持第一次戰後狀態。

美國人通過獨立戰爭贏得了國際聲望,並藉助這塊大陸的地理優勢,以及西部開拓精神,以不久後發生的南北戰爭,進一步解決了南方的奴隸制,使聯邦政權制度得以完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逐步向世界第一強國邁進。

美國人阿姆斯特朗於1969年首次登月


凡幾


1850年前,包括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兩次英美戰爭時,兩國實力相去甚遠。今天的美國強大的可怕,你能想象有人會攻克華盛頓嗎?你能想象白宮被人一把火燒了嗎?看看美國大兵的氣勢,看看美國人的家底,不要痴心妄想了!很可能這是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英國人做到了,美國人剛獨立時,不知怎麼想的,突然和當時的老大約翰牛叫板,英吉利正為小美幾年前的不聽話大為光火,於是一支艦隊開了過去,輕而易舉華盛頓陷落了,美國總統如喪家之犬,這可是今天的布什永遠想不到的!

從美國獨立開始,英美之間的關係就是衝突不斷,雙方在1812年甚至還再次兵刃相見爆發戰爭。這次戰爭後,英美之間的舊仇新恨依舊未能化解。隨著美國人大批越過阿帕拉契亞山脈前往西部移民擴張,英國於北美的各處領土不可避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脅。基於全球戰略的考慮,英國無意在北美投注過多精力,於是在領土問題上作出了些許妥協。1818年英美簽署了確認雙方共同擁有佔據俄勒岡地區權力的協議,雙方隨即進入了一段互相對峙的平靜時期。

時過境遷,到了1845年初,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都對當初的協議表示了不滿。英國方面決定不再對美國移民越過洛基山脈進入英國宣稱主權地區的行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英國認為根據過去的種種條約以及英國哈得遜灣公司在此地區長久以來的貿易經營活動,這片洛基山脈以西的地區,理所當然地屬於大英帝國。美國當局對此的回應也毫不示弱,他們認為這是對美國的公開挑釁,出於實際利益以及國家尊嚴的考慮,洛基山脈以西大片土地在外國勢力的控制下是絕對無法接受的。隨後一年雙方都提高嗓門地互相恫嚇,終於在1846年雙方拉鋸式的協商有了結果,雙方重新簽署了俄勒岡1845年條約。

這個協議確認了美國擁有北美西處49度緯線以上領土的主權,其國境止於分隔範庫俄峰島和大陸間的海峽中線處,自此以北的地區為英國所有。這個條約的出臺解決了英美之間懸而未決的領土劃分問題,但是卻也同志製造了一個新的領土糾紛。在條約中忽略了一個位於範庫俄峰島和大陸間海峽中的一個小島-聖胡安島的主權問題。英美雙方對條約中所謂的“海峽中線”(middle of the channel)完全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由於範庫俄峰島所處的位置,實際上就造成了兩個不同海峽。一個是黑洛海峽,其離範庫俄峰島較近;另一個則是羅薩里奧海峽,其離大陸較近。而聖胡安島正好在兩者之間。英國認為所謂的“海峽中線”穿過羅薩里奧海峽,而美國則認為“海峽中線”應該穿過黑洛海峽。雙方都想把聖胡安島納入自己的殖民範圍。

早在1845年,位於維多利亞要塞的哈得遜灣公司就宣稱擁有聖胡安島。1850年,公司在島上設立了小型得食品中轉站,三年後更是在島上起了辦起了牧羊場。與其同時美國俄勒岡地區議會則宣佈聖胡安島在其管轄範圍內。1853年3月,美國正式了建立了華盛頓行政區,美國人將聖胡安島劃入了全美最西北處的縣-沃特康縣的轄區。

到了1859年,已經有超過25名美國人長期生活在聖胡安島上。這些人移民島上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加速對聖胡安島主權的爭取,當然這在英國眼裡是不折不扣的違法越境。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都否認對方的對該島的主權,這些美國人的上島為日後矛盾的擴大乃至危機的爆發埋下了誘因。

最終危機於1859年6月15日東窗事發,一個名叫萊曼•卡特爾美國移民開槍打死了一隻屬於哈得遜灣公司的豬,理由是這隻豬踩壞了他的菜園子。結果這隻豬的“慘遭殺害”引起了英國人的“無比憤怒”,英國殖民當局威脅逮捕萊曼•卡特爾。島上的美國人也是群情激憤,紛紛要求美國當局給予軍事保護。結果這些英國刺刀下“惶惶不可終日”的美國移民的要求傳到了俄勒岡軍區威廉•S•哈內准將的耳朵裡,這位將軍恰好以反英而出名。於是哈內准將當機立斷命令美第9步兵團一部在喬治•E•皮吉特的指揮下在聖胡安島登陸。皮吉特帶領首批部隊66人在7月27日登陸,美軍駐紮地就選在哈得遜灣公司的港口和農場邊上。

英屬哥倫比亞新冠區的總督詹姆斯•道格拉斯被美軍的貿然登陸而激怒,他派出三艘戰艦在皇家海軍上校傑富佛利•霍恩比的指揮下前往聖胡安島驅趕皮吉特率領的美軍。不過,道格拉斯的腦子還保有一絲冷靜,他命令霍恩比儘可能避免和美軍的武裝衝突。面對壓倒性優勢的英軍,皮吉特卻還是倔強地拒絕撤退,雙方開始劍拔弩張的對峙。7月的最後幾天以及8月初裡,英軍繼續調兵遣將,大批部隊集結聖胡安島。霍恩比始終沒有美軍正面衝突,而是荷槍實彈地與之對峙。此時,英國太平洋地區海軍指揮羅伯特•L•拜尼茨少將也趕到了聖胡安地區。他隨即會見了道格拉斯,建議其“不要讓這兩個偉大國家因為一隻豬而陷入戰爭之中”。

與此同時,在8月10日,皮吉特得到了增援。155名美軍在塞拉斯•凱西中校的率領下登陸聖胡安島。不過,相較而言美軍戰力仍然屈於劣勢,於是哈內准將繼續動員其他增援部隊。到8月31日為止,美軍已經有461人上島,另外還裝備了14門火炮,同時還修築了一座臨時的多面堡以供防禦。而英國則集中了5艘戰艦總計超過167門火炮,同時英國艦隊還搭載了包括水手、皇家海軍陸戰隊、炮兵、工兵在內的多達2140人的作戰部隊。不過其中有超過1500人沒有裝備合適的陸戰武器,只有400名海軍陸戰隊和工兵可以登陸作戰。

當聖胡安危機的消息傳到華盛頓的時候,政府的官僚們都大為震驚。時任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緊急召開了白宮會議商討對策,最後他決定派遣美國陸軍總司令溫爾菲德•斯格特趕往俄勒岡和英國協商處理這個由一隻豬而引起的巨大危機。斯格特是美國當時最德高望眾的將領,曾經參加了之前的美墨戰爭,一度成為了美國人的戰爭英雄。這次白宮要他親自前往,不難看出其對於這一事件緊張和重視的程度。

斯格特趕到當地後,馬上向道格拉斯提議雙方各自從聖胡安島上撤軍,美軍只保留一個連的兵力而英國則也只保留一艘戰艦於島附近海域。9月中旬,在斯格特的努力下,英美雙方政府表示同意雙方共同軍事佔領聖胡安島直到簽署新的協議。美國政府隨即撤銷了哈內准將的職務,令其強迫退役。1860年3月21日,英國海軍陸戰隊在聖胡安島西北角登陸並建立了營地。

之後的12年裡,聖胡安島一直處於英美軍事共同佔領下。1871年,英美正式簽署了《華盛頓條約》,但是聖胡安島歸屬問題依然懸而未決。最後這個爭端只好通過外交調解和仲裁解決,德皇威廉一世興致勃勃地擔任起了外交調解的工作。英美在德國的主持下於日內瓦進行了將近一年的馬拉松談判。1872年10月21日,在德國的偏袒下,美國最終迫使英國作出讓步,美英之間邊境被確定為黑洛海峽中線,如此以來聖胡安島被劃在了美國境內。雙方在西北部的邊境糾紛也終告一個段落。1872年11月25日,英國海軍陸戰隊撤離聖胡安島。1874年7月,最後一批美軍也撤離了聖胡安島。

這件由一隻豬引起的外交糾紛乃至軍事對峙,日後被戲稱為“豬邏戰爭”(The Pig War)。而整個軍事對峙中唯一的傷亡也正是那隻被美國移民萊曼•卡特爾的豬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