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創作者們是如何愛上詩詞的?為什麼愛詩詞?

馨香閣文學苑


【北京老漢觀點】

有一首歌寫的很好,歌名為《因為愛,所以愛》,是由香港著名詞作者林夕作詞,謝霆鋒唱紅的,之後多位歌者都唱過。正象歌詞所言,“因為愛所以愛,溫柔經不起安排,愉快那麼快”。這首歌是表達給人的,對於詩詞,依然如此。因為美,因為“愉快那麼快”,所以愛。

【詩詞之美】

詩詞之美,個人以為大致有五個方面:

一是簡潔美。簡單幾句話,表達出作者想要說明意思,比如:駱賓王的《詠鵝》:鵝,鵝,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就幾個字,表述的意思清晰明瞭,且讀來朗朗上口。再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床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古鄉。短短四句,通過月亮表達了思鄉之情,簡介,明瞭,且富有美感。

二是意境美。詩詞古代是用來唱的,在唱和之中,表達出了無盡的意蘊,給人以美的享受。比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由表及裡,層層推進,給人以悠遠、哲思,有一種身在山中之感。

三是韻律美。唐朝是中國詩歌繁盛的時代,唐及以後的詩歌稱律詩,之前的稱為古詩(包括賦、樂府詩),民國新文化運動後興起的詩為新詩(個人認為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詩,僅可以稱之為短“散文”)。不論古詩還是律詩,都是講究格律,都是用來唱的,既然是唱的,必然有韻律美或稱之為格律美,尤其是律詩。比如: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有韻律,遊街拍,可讀性強。

四是言志之美。詩詞不僅僅是記錄的,是用來唱的,更是用來抒發情感,表達志向,施放心情的。比如孟郊的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將作者登科後的高興心情通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一下子就施放出來了;再比如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將李白就要到京城就職的高興之情,一腔抱負將要施展的豪邁之志表達的一覽無遺。

五是哲理之美。

詩詞,字少,內容厚重,詠頌唱和之餘,在抒情言志之中,還表達出一種哲思,給人以心靈的啟迪。如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又去蘇軾的《水調歌頭》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 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其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無不透出生活的哲理,及對生活的思考。

【如何愛上詩詞】

愛上詩詞,是一種生活的選擇,也是一種對生活的必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始自私塾,自孔子開始教學生開始,便延續下來經史子集,經即《詩經》,那時候就開始了詩的傳承。唐朝更是將會不會寫詩,以及寫詩作為科舉的核心內容。及之宋、明、清,詩詞作為傳統文化寶庫中瑰麗的珍寶,學習,喜歡便成為一種自然了,也成為日常進學的重要內容。新文化運動後,由於白話文的興起,開始了費“舊”活動,但詩、詞、曲、小說依然作為國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一句話,詩詞已經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裡了,如何能割捨,如何可以割捨。毛澤東主席就是一位詩詞大家,他的許多詩詞也是倍受大家喜歡的,現抄錄部分。

毛主席詩作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詩魂白居易


老漢說體育


我們是熱愛生活的現代詩詞人(隨筆)

因為有你,有你真好

因為有愛,滿腔熱血

因為有情,真誠熾烈

我的情感我的詩歌

我的生活我的歲月

我的人生我的春秋

我的光采我的芳香

我的勇氣我的翅膀

我的樂曲我的天地

我的藍天我的大海

我是你,你是他

我們是一群熱愛詩詞的有志人

酸甜苦辣鹹是我們方正的字

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是起伏的歌

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是精彩的畫

雪霧霜凍冷熱寒溫一切皆自然

再高的山任我攀,與白雲悠閒

再深的海任我遊,與魚蝦共歡

再寬的天任我飛,與飛鳥齊進

再大的地任我行,與萬物齊肩

我就是你,你就是他

我們就是熱愛生活的現代詩詞人

中國作家網註冊會員,中國詩歌網藍V詩人,新浪微博優秀季度主持人,全網統一個性品牌一一柔美的風飄悠的雲甘甜的雨


柔美的風飄悠的雲


抒發情感,陶冶情操;自認境界高,自豪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