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散文雜談類文體應該注意些什麼地方來提高水平?

小北2014


謝邀問,回答,寫散文雜談文體應該注意什麼地方提高水平?寫散文雖散,作者可以自由奔放些,激情豪邁些,但所表達的主題,核心,要明確凝鍊。散文,雜談,看起來簡單,但要想學好,也是需要作者有廣泛充足的知識做基礎,所寫的作品,內容要新穎獨特,意境要真實可靠,思想先進,理據充分,用詞優美準確,給讀者一個不耳目一新,知識,感悟先進深刻。多學,多看著名作家的優秀作品,象魯迅先生的《雜談》,汪國真作家的《散文》作為寫作的範文和指南,定會加快寫作的優秀和進展。供參考!謝謝!


高靜環


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涉及散文和雜文兩個方面的內容,很難作出完整的回答。本人不具備專業寫作的條件,只能根據自己的積累,單獨就散文寫作談一點皮毛性的東西,以“拋磚引玉”。敬請大師名家指教。

一、什麼是散文?

對散文的定義和範圍,歷來有著各種各樣的見解。在我國古代,散文是對“韻文”和“駢文”而言的。除了詩、詞、典、賦等有韻的作品之外,其它不受格律約束的文章,便總稱為散文。

“五四”運動之後,散文成了一個獨立的文學品種。概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現代文學分類中,把散文、詩歌、小說和戲劇相併列,成為四大部類,這是散文的廣義概念。如果把文學四大部類中的散文再進行細分,則包括報告文學、傳記文學、雜文和散文等。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散文”,便是狹義概念的散文。

什麼是狹義的散文呢?如果粗略地下個定義,大體上劃個範圍,狹義概念的散文應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以記人敘事、詠物抒情為主的一種自由、零活、篇幅短小的文學體裁。因為這類散文偏重於抒寫真實感情,所以通常稱為抒情散文。

例如郭沫若的《銀杏》、茅盾的《白楊禮讚》、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是抒情散文的典範作品。

二、散文的種類

就狹義的散文來講,一般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以記人敘事為主的散文。

這類散文在記人的時候,要求作者著意刻劃人物性格中自己感觸最深的某一特徵,並不要求全面展現人物的精神世界。例如魯迅先生寫的《藤野先生》,沒有去寫藤野的一生,也沒有從多個方面刻劃藤野的性格,而是著重表現藤野的正直、誠懇的品質和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這類散文在敘事的時候,要求作者選擇感受醉深的生活片段,用簡練的筆墨勾勒出一幅幅富有時代氣息的生活畫面,並不要求祥細地描寫複雜和曲折的情節。

第二類,是詠物抒情散文。

這類抒情散文,往往通過對現實生活和自然界一事一物的刻劃與描寫,著重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真摯愛憎,富有詩的情調。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讚》,作者託物言志,詠物抒情,通過描寫傲然挺立在西北高原上的白楊樹,滿懷激情地歌頌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抗日的軍民質樸、嚴肅和力爭上游的崇高品質,以及他們堅強不屈、團結抗戰、“用血書寫新中國歷史”的革命精神,讓人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深沉而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與樂觀情懷。

在這兒需要強調的是,以記人敘事為主的散文,要側重於記人敘事;詠物抒情為主的散文,應側重於傾訴感情。但兩者之間沒有隔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事實上,在記人敘事的散文中,作者並不是客觀地記人敘事,而往往用飽滿的感情筆墨去記人敘事;在詠物抒情散文中,作者也不是空洞抽象地去抒情,而往往把濃烈的感情寓於娓娓動聽的敘述和栩栩如生的描寫之中,使得感情有根有源。

所以,在寫散文的時候,要注意防止把記敘和抒情對立起來的傾向,學習運用夾敘夾議的方法,把記敘和抒情自然結合起來,努力創造生活畫面和健康感情相交融的藝術境界。

三、散文寫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抒發真情實感。

任何文學作品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小說、詩歌、戲劇的創作,要求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運用典型化的藝術手法,創造出典型環境裡的典型人物和性格。這種創作,作者在自己的頭腦里加工和製作典型人物的時候,只要符合現實生活的發展規律,就不必拘泥於真人真事的原型。因此,小說、詩歌、戲劇,講的是藝術真實。

但抒情散文的創作,則要求必須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抒寫真情實感。所以,抒情散文講的是生活真實。正因為抒情散文屬於一種寫實的文學體裁,所以在寫作中會碰到這樣一個問題,即寫抒情散文,能不能進行藝術加工?可不可以進行虛構?從許多優秀抒情散文作品的情況看,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種情況來處理。

一是抒情散文描寫真名實姓的人物、記敘實地發生的事件,描繪客觀存在的事物時,除去材料的剪裁、細節描寫上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藝術處理外,應當完全寫實,不能進行任何虛構。

二是作品在真人真事,真景實況的基礎上,適當運用一些合情合理的虛構,以便更突出地表現作品的主題,增加藝術的感染力。但是,寫抒情散文,絕不能“仰仗虛構”。如果抒情散文中的虛構成份多了,就會使散文變成了小說。所以,散文中的虛構,與小說、戲劇中的虛構是截然不同的,它只能在“大實小虛”的原則下使用。

2、立意要新穎,意境要富有詩意。

一切文學藝術作品,最可貴之處就在於創作。一篇散文,能不能打動讀者的心靈,也在於能不能寫出具有新穎的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說,散文的立意是不是新穎,標誌著反映社會生活的深淺,關係到散文的生命。

新穎的立意來源於作者對社會生活的深入觀察,以及在觀察、體驗的基礎上的新發現。所以,只有自己感受強烈,對生活的有深刻的領悟,才能做到立意高遠和新穎,才能寫出聲情並茂的好作品。

在許多優秀散文作品中,不僅立意新穎,而且還創造了詩的意境。什麼是意境呢?所謂意境,就是把深刻的思想和激情,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從而達到一種情景交融、能夠喚起讀者聯想的藝術境界。

在散文的寫作中,要尋求詩的意境,作者本身必須具有豐富的想像力。而一篇好的抒情散文,往往是以一個富有特徵事物或景物為觸發點而展開的豐富聯想,從而創造出鮮明的藝術形象、濃郁的生活氣息、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對生活的真實灼見相統一的意境。

對我們初學寫作散文的人來說,要想使自己的作品達到一定的藝術高度,就需要深入生活,提高認識問題的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在立意上多下功夫。

3、形式要靈活,構思要精巧。

散文具有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的特點。在常見的散文結構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幾種:

(1)、常見的結構形式

一是以時間的推移或空間的變化為線索,把較為零散、片段的材料連接起來。一般以記人敘事為主的散文,大多用這種結構形式。記遊的散文,也是以時間發展的順序來形成文章結構。

二是以思想感情為線索,把生活片段組織起來。

三是交替運用時間、空間順序和思想感情兩條線索,把材料疏密相間的組織起來。

(2)、常用的散文構思方法

第一、“抓一剎那”的構思方法。這一剎那,就是指事物的精華部分。使用這種構思方法,不僅能把零散的材料集中起來,從中理出頭緒,抓住中心,避免犯“流水賬”的錯誤,而且可以培養作者的觀察敏銳性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以便從複雜的生活現實中發現最美好的東西。

第二、從“動情的事”中尋找詩意的構思方法。這個動情的事,就是指生活中最激動感人的事。

在散文創作中,不管是用哪種構思方法,有兩點是共同的。一是對生活的熱愛,只有熱愛生活,才能發現生活中最光彩的事情,才能被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觸動感情。二是對生活中的“一剎那”閃光的東西或事物所感動了,就要去思索和調動生活的積累,並反覆思索和理解生活中的某個哲理,爾後去精心構思。

四、詠物抒情散文的筆墨重點

散文是作者感情的結晶,好的散文,每一幅景緻,每一段文字,都注入了作者對生活灼熱與純真的感情。所以,抒情散文是用情打動讀者心靈的。

抒情美是抒情散文藝術美的主要因素之一,詠物抒情散文具有短小精悍、形象生動、寓意深刻、耐人尋味的藝術特點。在抒情散文的創造中,作者可以象詩人那樣,採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借用一些藝術手段,通過創造深刻、含蓄的意境,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在寫作中,通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特定感受,選擇某種足以寄託自己情思的事物,生動細緻地描繪具體形象,刻劃其具體的性格特徵,將自己的感情蘊含在這種事物之中,以達到託物言志、詠物抒情的目的。

五、語言要優美自然

作家杜牧說:“文以意為主,氣以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其值量的優劣,固然取決於深刻新穎的思想和濃郁真摯的感情,但語言是不是優美自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很多優秀的散文作家,在語言的運用上是非常講究的,而且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散文筆調。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描寫人物的語言。人們在談到創作的時候,通常用“畫龍點睛”來作比喻。神龍往往見首不見尾,有時只在雲霧中露出一麟一爪,但卻能讓人想象到神龍的全體。因此,強調寫作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力求精粹。特別是在寫人的時候,用簡潔精煉的語言,勾畫出人物的神態,也可以收到畫龍點睛、以一當十的效果。

二是描寫自然景物的語言。對於自然景物的觀察和描寫,不能浮光掠影,不能只滿足於一點浮泛的印象,而是要進行細緻的觀察,深入探索,努力發現自然景物的美,並把它用文字準確的表達出來。

三是議論事理的語言。散文對這部分語言的要求,就是簡潔凝練,透徹深刻,富有哲理,具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四是概括敘述的語言。在散文中,作者為了使中心突出,筆墨合理,有些情節和背景性的東西,往往採用概括敘述的方式,使作品疏密有致,祥略得當,具有一種諧調變化之美。

此外,散文語言還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富有節律性和音樂的感染力。這種語調,就是“旋律”。旋律是散文的基礎,每個散文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調子。我們應該從這些範文中學習和吸取營養,使自己作品的語言文字,即能準確的表達思想意義,又具有較強的感情色彩和富有哲理,給讀者以清新、凝練、優美的語言享受。


李長諭


寫散文雜談要想出類拔萃,需注意幾點:

一是多觀察思考,能從社會生活中提取以小見大的素材,能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概括出自已獨到的見解。

二是語言要精練精譬,長短句結合,多用排比比喻,有人稱之為排喻。這樣的語言容易出現名言警句,讓人容易記住,容易傳頌,達到傳播推廣的效果。

三是分析問題要像剝洋蔥,可以層層遞進,可以環環相扣,但不能劍走偏鋒,要能說到人心裡,引起讀者共鳴。魯迅對弱者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獲得人們廣泛讚賞,能引起所有讀者沉思!

四是站得高看得遠,要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人民們命運緊密結合,像魯迅為了喚醒國人毅然“棄醫從文”,用手中的筆去戰鬥,所以獲得廣大人民的敬仰!否則,自己所寫的文章有可能成為是為敵人送的反對我們的炮彈!就像現在某人寫的日記。所以,創作要善於總結分析,把握好思想之路,不偏不倚,切中時弊能讓人警醒,歌頌社會能引起共鳴,讀完能讓人迴腸蕩氣,又能振奮精神投入新生活,這樣的文章才能起到應有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