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今天就入夏,一起看看古人如何送別春天?

送春,即送春歸去,杜牧有“一年春盡送春時”之句。參閱眾多古代文獻可知,送春的傳統,或者說這樣的雅事,主要為詩人所為,所以古來送春詩很多套用白居易“不獨送春兼送老”句,今年則是“不獨送春更送疫”。但願各處詩人之送春,送別春天,同時也永遠地告別這場瘟疫

2020年的春天,太不尋常了。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每個國人的心理和生活。所以人們都盼望隨著春天的離去,新冠肺炎病毒也能退去。由此,我想到了我國古來的傳統習俗“送春”。

過了今天就入夏,一起看看古人如何送別春天?

送春,即送春歸去,杜牧有“一年春盡送春時”之句。參閱眾多古代文獻可知,送春的傳統,或者說這樣的雅事,主要為詩人所為,所以古來送春詩很多。

最著名的送春詩應數唐代賈島的《三月晦日送春》:“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宋代宋祁《三月晦日送春》亦佳:“倏忽韶光第九旬,無花何處覓殘春。長繩萬尺非難具,誰與天邊絆日輪。”深深惜春之情,皆頗能感染讀者。

最有意思者應是大文學家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竟然說:“吏人休報事,公作送春詩。”因要作送春詩,而不願有公事。

過了今天就入夏,一起看看古人如何送別春天?

最為倜儻有趣者應為唐代張登,又有書中說是宋代張士遜,總之是位退休高官,晚春出都城遊,抵暮方歸。關吏捧牌請書官位,相當於現在的登記,他不書官位而醉中題一詩:“閒遊靈沼送春回,關吏何須苦見猜。八十衰翁無品秩,昔曾三到鳳池來。”

白居易多有送春詩,有“四十六時三月盡,送春爭得不殷勤”及“一曲狂歌醉送春”“不獨送春兼送老”等句。蘇東坡送春詞甚至有“回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句。

春將盡時人易多感,可知流傳千載的送春之習,是讓詩人們抒發春盡時的各種感受,其實是給詩人一個賦詩和雅聚的由頭,正如宋人吳芾《又和金克家送春》所云“幸有良朋同雅集,不妨爛醉罄餘罍”,金元詩人李俊民《承和複用韻》所云“草草杯盤興不妨,一年一度送春忙”。所以古來又有“餞春”之謂,即以酒送春。

過了今天就入夏,一起看看古人如何送別春天?

古來送春,多在三月晦日,即三月最後一天。又有人按節令於立夏前一日或立夏日送春。也有因故而推遲的,如清人陳恭尹《西湖送春次王紫詮使君韻十首,時積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積雨偶晴,故有此作,寄餘索和》,便因雨而推遲,有如“補登高”的“補送春”。厲鶚《一剪梅·立夏後一日同人集晚清軒補作送春之會》即雲補送春。

古人送春,或是各自以詩送之,如上文所引賈島、宋祁詩,陸游便曾多次以詩送春。或是約幾位友人一起送春,如白居易《湖上招客送春泛舟》詩云:“欲送殘春招酒伴,客中誰最有風情。”宋人周紫芝《同季再見和二首複用韻以謝》:“海內同為客,西湖共送春。”

過了今天就入夏,一起看看古人如何送別春天?

張元幹有《菩薩蠻·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書》詞,亦與友人一起送春。明人陳鴻有《三月晦日集交蔭軒送春》詩、曹學佺有《安藎卿招集蔣弢仲鄭肇中徐興公諸子送春》詩。“集”者,聚集也。更多乃至一群詩人集體送春之事,則不多見。

宋代愛國名臣、詩人王十朋《三月晦日與同舍送春於梅溪,因誦賈閬仙詩云“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時有二十八人,遂以齒序分韻》,王十朋分得“三”字,詩為:“記得來時手自探,預知今日思難堪。樹頭綠暗鶯如訴,地上紅多蝶尚貪。此夜鐘聲那忍聽,明朝酒盞可能酣。卻因送別還驚我,老境如蠶已食三。”

明人朱本洽有《社集郊外送春》詩、清人龔鼎孳有《風流子·社集天慶寺送春和舒章韻》詞,應指詩社之雅集送春,惜不能知參加社集者多少人。所以王十朋等二十八位詩人的梅溪送春,是如今所知古代詩人集體送春人數最多的一次。王十朋號“梅溪”,梅溪乃其故里,在浙江樂清,南北雁蕩山之間。2013年初夏我與一些詩友曾尋訪梅溪,果然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宜詩之地。

過了今天就入夏,一起看看古人如何送別春天?

清代康熙年間,著名學者、詩人毛奇齡曾召杭州諸名士,立夏前一日於城東藥園送春。有資料顯示,參加者有數十人之多,但據吳焯《藥園詩稿》,說有二十三人。那次送春之詩多有佳作。其中陪末座的青年詩人錢杲,集唐人句成詩二首。一首三四兩句用王建、杜甫句“每度暗來還暗去,暫時相賞莫相違”,一首五六兩句用翁綬、白居易句“百年莫惜千回醉,一歲唯殘半日春”,毛奇齡大為讚賞而錄入其詩話。以至道光年間,又一名家梁章鉅垂暮之年還一再於其《楹聯叢話》和《浪跡叢談》談及那次送春。

王十朋等的樂清梅溪送春和毛奇齡等的杭州藥園送春,都發生在浙江,既可見江浙詩風之盛,也是江南春色最好而最令人憐,正應了清人朱曉琴《送春》的“柳外鶯聲窗外絮,江南處處送春歸”。

目下之春,新冠肺炎疫情,自然是繞不過的一個話題。套用白居易“不獨送春兼送老”句,今年則是“不獨送春更送疫”。但願各處詩人之送春,送別春天,同時也永遠地告別這場瘟疫。

(tyx)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

作者:馬鬥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