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翻譯專業申請及考試詳細流程,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翻譯類碩士項目分為一年制和兩年制,前者叫做口筆譯,後者叫同傳,也就是說在第二年開始學習同傳,但不管是哪個項目都是秋季開學。我選擇的是一年制,也就是不學同傳。開放申請的時間是9月份,具體時間每年需要去官網上查看。以下是申請要求的截圖: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翻譯專業申請及考試詳細流程,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在正式申請之前需要在學校的系統上註冊賬號,如下圖: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翻譯專業申請及考試詳細流程,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另外有個小細節需要注意一下,對於用windows系統的同學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如果像我一樣用mac的safari或者chrome瀏覽器登錄的時候偶爾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就是點了登錄不會有任何反應,當然這可能也要看運氣,有時候又正常。所以為了避免麻煩,建議換成windows系統,沒有windows系統電腦的話,也可以在虛擬機裡操作。

登錄進去之後按照每一步的要求上傳需要的資料,因為我已經拿到offer,所以進去之後的界面也完全不一樣了,所以在這裡就不截圖了。每一步上傳完畢之後在狀態欄會顯示“完成”。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需要注意,在上傳畢業證書,雅思或託福成績的掃描件pdf的時候,會對文件大小有要求,如果太大可以去相關在線pdf壓縮網站進行壓縮。

全部完成之後就是交費環節了,申請費300元人民幣,微信、支付寶和銀聯都是可以的。搞定之後會生成一個申請號,雖然後面用處不大,但是安全起見,我自己還是把它記下來了。在狀態欄還會顯示“正在審核中”這樣的提示。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這個漫長是真漫長,足足等了幾個月,大概12月底收到郵件告知考試安排:1月9日下午是學校組織的非強制參加的項目說明會,同時會在現場發紙質的准考證,用於第二天的考試。學校的要求是儘量參加,如果不能參加的同學電話聯繫招生辦拿準考證。當天下午大家坐在階梯教室聽教師介紹學校的這個項目,包括上課內容、就業情況等等,最後是提問環節。

第二天1月10日的考試比較累人,一直要從早上8點半左右考到下午,如果你下午你的運氣不好,被安排在最後進面試間的話,可能得5點才能結束。在這期間一定要仔細看準考證上寫的每場考試教室和時間,以及中間吃午飯的時間有多長,因為不同場的考試不僅不在一間教室,還有可能不在同一棟樓,比如我在教學樓B棟,但是也有同學要知新樓,甚至還有上午在一棟樓,下午就要轉場的可能,所以一定要時刻看好准考證上的時間和地點安排。下面簡要說明當天考試的情況:

上午要語音室,先是筆譯,也就是一篇中譯英和一篇英譯中,時間各有一小時,髮捲是同時發。時間足夠,得自己帶筆,考場不發的,當然全程只能帶著身份證和准考證,不允許查字典,手機連帶包放在教室前面,但是會發草稿紙,譯文需要謄寫在答題紙上。至於文章的主題,我當時的英譯中是一篇關於科技巨頭如何用現代技術保護野生動物的文章,裡面的詞對我完全沒有難度,但是如果你的詞彙量不夠可能會有個別障礙,比如pangolion,認識的話就沒有問題,直接寫穿山甲就好了,不認識可能會比較麻煩,相當於直接漏譯了一個信息,所以在前期準備的時候還需要加大詞彙量。中譯英的文章更短,只有兩段,內容是北京各大商場到了週末就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上補習班,然後第二段講一下某位專家對這種現象的看法。翻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完全按字面,需要靈活按英文的習慣重新調整句子的結構。

筆譯搞定之後會先被趕出教室一會兒,然後再進來考複述。需要注意的是,考的是複述不是口譯,據老師說曾經有同學把這個環節做成了口譯,這樣就沒法兒給分了,你只要聽完一段英文之後(可以做筆記,會發草稿紙),用英文把剛才的內容用自己的話重複一遍就可以了。正式開始之前會有一段試音(用的視頻與考試無關),這裡比較有意思的是,試音完,包括我在內很多同學舉手反應聲音是單聲道的,老師解釋說單聲道是正常的,好吧,雖然單聲道聽著很難受,只能忍著了。正式開始後,聽一段3分鐘左右的音頻,我當時的內容是一段演講的clip,關於世界各地的城市如何運用技術把自己打造成智慧城市,這其中包括應對環境汙染,解決交通擁堵等問題。聽完之後按提示,開始錄音,錄音之前先用英文報一遍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再開始講,講的時間是5分鐘,但我沒用這麼久。然後是視譯,也就是發給一篇英文文章,我當時的內容是關於加拿大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舉措,看幾分鐘之後(具體幾分鐘忘了),等待耳機裡的提示開始翻譯成中文,時間多久也記不清楚了,但是足夠。這裡需要說的是,和託福類似,一旦開始,整個教室就炸了鍋,戴著耳機也能聽到別人聲音,尤其是與你一座之隔的同學,所以需要自己能夠集中注意力。這部分很快就能結束,然後就是午飯時間。

午飯可以在學校食堂解決,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寶。基本吃完飯沒有太多休息時間就得回階梯教室候考。進去之後得排隊簽到,同時驗身份證。坐好之後,會有工作人員過來發材料——每人三張評分表,在進入面試間的時候給到面試老師。這三張評分表自己需要先寫好申請的項目,這也是最後一次更改到底想讀一年制還是兩年制的時候,如果想更改就以二志願的形式寫,現場的工作人員也會把這個地方講清楚。寫完後就開始等叫號。我比較幸運,大概第四組還是第五組的時候就輪到我了,一組六人(安排是事先定好的,所以實際情況會有人缺考,比如我這組就缺了兩個人)。被叫到分進一組之後就跟著老師坐電梯上到三樓,進入另一間教室準備。這個時候會發給每個人一篇文章,長度大概一張A4紙,正反兩面,我當時的內容是講在Airbnb上運營要注意些什麼,然後給了幾個人的親身經歷。看的時間大概是5分鐘(記不太清楚了,不太確定),期間不允許做筆記,只能憑記憶,到時間之後材料被收走,然後坐在原地等叫號。被叫到之後以之前的分組為單位按順序排好隊進入自己的面試間。面試間裡有三個老師,面前六張桌子椅子,按順序坐好之後,老師就開始提問了。第一部分是根據老師的提問回憶剛才文章的內容,如果知道就可以隨時舉手,被叫到就可以回答了。等到老師把文章相關的內容問完之後,就開始脫稿了,不過話題還是和Airbnb相關,比如你有沒有相關經歷,你一般用什麼APP訂酒店,為什麼,等等,知道什麼或者想講什麼舉手就可以。另外,三個老師並不一定都會問,比如我這一組,只有兩個老師問了問題,中間的老師全程沉默。這個環節結束之後這一天的考試才宣告結束。

綜合整個過程,聽說讀寫四方面考查得還是很全面的,外加翻譯能力,所以在準備的時候還是需要進行相關針對練習。先說視譯和筆譯練習,可以用CATTI相關的材料,有講解也有參考譯文,比較好對比自己的差距。但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把自己的基本功打牢。個人的沒有特別去用什麼方法,只是堅持做到了兩點:

一、《經濟學人》雜誌真正做到了除了廣告頁之外的每一頁,每一篇文章都精讀,遇到的所有不認識的單詞和表達都進行積累。以這個密度再加上到現在為止30多本的強度,堅持下去就會有一定進步;

二、BBC的新聞和相關的節目,早上開始,只要有空就會聽,也不管聽到多少,可以做為輔助吧。如果對其中某個節目特別感興趣可以用podcast的形式去反覆回聽。

整體的方法和材料我也沒有用太多,只是兩個材料做到了堅持吧。不管選擇什麼材料,只要第一適合自己,第二能堅持一下去就一定會有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