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0多年,上海七旬老人在商丘虞城老家找到親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海峰 通訊員 汪葆夫

時隔70多年,上海七旬老人在商丘虞城老家找到親人

2月25日,虞城縣公安局人民來訪接待室收到一面錦旗,上海市寶山區王金生老人為感謝民警幫助其找到失散70年多年的親人,老人專程從上海來到虞城縣公安局人民來訪接待室為民警送一面錦旗。老人70多年未見老家親人,70多年來老人非常想念老家的親人,由於70多年沒有回來,老人無法找到親人,求助民警,民警根據老人提供的一些零碎信息幫老人找到了親人。

老人時隔70多年 回虞城老家認親

26日,記者輾轉聯繫到了王金生老人,如今老人住在上海市寶山區橫沙鄉,可說起老家,他直言自己是商丘市虞城縣人。自己的根就在虞城。

老人告訴記者,他1948年出生在上海,他的父親是商丘虞城縣人,父親因為戰亂,逃到上海市寶山區橫沙鄉,並在那安了家。小時候父親就一直告訴他,他在虞城縣老家還有親戚。

在王金生8歲的時候其父親就回了虞城老家,在他16歲的時候父親在虞城老家過世了,因為當時太小,就沒有趕回去參加父親的葬禮,感到很內疚。現在年齡大了,非常想找到老家同宗親戚,也想到父親墳前看看。

“中間根據父親給的地址,往老家寄了很多信,都因找不到人和地址,被退了回來,我現在年齡大了,總想著落葉歸根,回來找同宗親戚。”王金生老人說,自己也嘗試著找了,可是70年過去了,道路、房屋都已滄海桑田,變化太大,與父親給他的描述都不一樣了。

民警幫忙找到了老人70多年未見的親人

“2月22日,下午5時許,一個老人來到我們的人民來訪接待室,希望我們幫助他尋找70多年未見的老家親戚,並提供了人名和地名。”值班大隊長王欣說,老人專程從上海過來尋找親人,只能提供一個侄子的姓名叫“王愛良”和一個叫“毛堂莊”的地名,30多年前侄子曾去上海跟他見過一面,並記下了侄子的名字。

民警通過常住人口系統都無法查詢到這個“王愛良”,虞城也沒有“毛堂莊”,經過民警仔細對比發現,虞城有一個毛莊,隨後民警將村莊圖片調出讓老人辨認,由於70多年老人都沒有回來過,只有老人的父親跟他描述過村莊的樣貌,70年的發展太快,描述的東西都不存在了。

“因為時間比較久遠,老人提到的地名很少有人知道,經過戶政民警的查詢對比,找到了相似的地方。”王欣說,經過兩個小時的對比,最後發現稍崗鄉毛莊的王愛亮與王金生老人提供信息的情況較為相似。隨後,民警與稍崗派出所聯繫核實,王愛亮就是王金生老人苦心尋找的親人。

一家人團圓後,25日,王金生老人帶著虞城的侄子王愛亮和製作的錦旗到虞城縣公安局,對幫助他的民警表示感謝。

“非常感謝他們幫我找到失散多年的家人,了卻了我多年的心願。沒有你們的熱情幫助,我和我的親人就不會團聚!”王金生老人說。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徐華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