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聊寫作】好作品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1、

去年,有一個很火的小視頻。

武漢的一家酒吧裡,一位中年男人撕聲裂肺地演唱一首叫做《假如》的歌。

假如時光倒流 ,我能做什麼,找你沒說的,卻想要的;假如我不放手,你多年以後,會怪我恨我或感動。

記得當時一聽到這個聲音的時候,心底為之一顫。就像小視頻的旁白說的:“到底經歷了什麼?才能讓這個男人唱出這樣的聲音。”

前幾天,無意中也刷到類似的一個小視頻。是臺灣歌手方季惟在舞上演唱《愛情的故事》,期間他把話筒遞給臺下的一位觀眾接唱。接唱的聲音裡,一句“我不懂,只是一路上我們都在沉默。”瞬間又把我的情緒淹沒。

我知道,唯有這樣的音樂與這樣的聲音,才能直擊我的心靈。讓我們想起很多往事,讓我們震撼到快要窒息。

我們聽過太多太多的歌,就有會那麼幾首歌,曾經讓我們不斷地單曲循環播放。就有那麼幾個人的聲音,曾經無比尖銳地穿透過我們的心靈。

一首震撼人心的歌,一個穿透人心的聲音,就是歲月長河裡上天賜予我們的好作品。

文學作品呢?

一篇好的文章或者一本好的書,是否也能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經久不衰、回味無窮的痕跡呢?

【徒步聊寫作】好作品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2、

最近閱讀到很多的文章,主要是讀後感、書評、聽書稿。

我發現到一個現象: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餘華的《活著》、還有很多國外作品如《百年孤獨》、《月亮與六便士》特別受大家青睞,留給大家的體悟特別深刻。

說明什麼問題呢?

說明這些作品能夠深入人心,是經典之作。這些作品足以影響很多很多人。

它們能夠成為經典,一定有它們成為經典的理由。這個理由便是:作品震撼到我們的內心。

好的文學作品與好的音樂作品是一樣的,是相通的。它們的最高本質就是直擊心靈、震撼人心!

凡是不能直擊心靈與震撼人心的創作,均不能稱之為好作品。

【徒步聊寫作】好作品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3、

我曾對好朋友直言:目前的我,是一定無法創作出好作品的。

因為我知道,我還很浮躁,內心無法沉澱。因為無法寧靜,所以無法致遠。

其實更重要的因素是:我尚活在舒適圈內,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可以自由行走,有簡單的歡樂與幸福,在人生的軌跡裡,仍沒有發生重大變故,仍沒有讓我無比痛苦與沉淪,仍不能深刻領悟與悔悟。

人,一定要經歷撞擊,才會產生漣漪。好的作品都是在惡劣的絕境中創作出來的。

記得在青春年少時,情竇初開的我可以因為女生一句話,一口氣寫下長達16頁稿紙的情書。現在能做到嗎?現在把一切情感都看破了,早已成為油膩的中年大叔,還能寫出深情的情書嗎?

路遙寫《平凡的世界》時,經歷的是怎樣的人生窮途?《月亮與六便士》中所敘述的,一位天賦異稟的畫家是在人生多麼艱難無助的情況下,才創作出絕世之作的。

如果沒有這些人生的苦難,可能就不會有那樣的曠世之作的。

很多好的作品,是用生命的代價去完成的,最起碼是嘔心瀝血去完成創作的。

倘若生活在舒適圈當中,還拿什麼去創作出好作品呢?所有的搗鼓,均是無聊的、無趣的、無血無肉的做作與呻吟。

【徒步聊寫作】好作品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4、

前段時間,綜藝節目《天賜的聲音》。汪小敏與阿朵同臺演唱一首歌《身騎白馬》。

正像歌手胡海泉評價的那樣,汪小敏的聲音是標準化的,阿朵的聲音是歷經歲月滄桑沉澱過來的。

我也正想說,汪小敏的聲音讓我聽到耳朵裡,而阿朵的聲音卻能讓我聽進心裡。

可能,我們很多人的創作,只停留在標準化上。我們不斷地學習寫作的套路與技藝,不斷地學習如何取一個吸睛的標題,我們卻始終逃不出一個世俗的標準化的圈子。

你每天寫故事小說,掌握著寫故事小說的方法與套路,能有一篇故事小說讓讀者記憶超過一週嗎?

所以,我不斷地告訴自己:文章一定要具有思考力,要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震撼可能還遠了一點,我們目前還做不到。哪怕是寫一個微小的故事,也需要思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