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黃河生態 弘揚黃河文化——陝西渭南地域特色高質量發展側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地處陝、晉、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的陝西渭南市,積極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做足黃河生態保護大文章,探索出了一條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保護黃河生態 弘揚黃河文化——陝西渭南地域特色高質量發展側記

滔滔黃河,虎踞雄關,做為陝西省唯一容納黃河、秦嶺兩大國家重點生態要素的渭南潼關縣,自然而然的成為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秦嶺整治的疊加著力點。面對新要求帶來的新機遇,素有“黃金城”美譽的工業強縣潼關順勢而為,緊扣“生態立縣、旅遊興縣、黃金強縣”發展戰略,堅持生態優先,加速推進經濟轉型、城鄉融合發展,縣域經濟持續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邁出了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一步。

依託黃河文化 推進旅遊興縣

古渡秦關,千年古城,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哺育著勤勞進取的潼關人民,為潼關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依託獨有的黃河文化資源及當地黃金工業底蘊,潼關縣委縣政府強力推進“一城三園一街”和“十里畫廊·慢遊潼關”兩大旅遊體系建設,全面構建大景區、大旅遊總體格局,加快黃金業向旅遊業的轉型發展。

潼關古城以城門、水關、城牆恢復為重點,以女媧摶土造人、馬超刺槐等戰爭文化為元素,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立足古城遠眺,遊客可感受秦川之壯美,可感懷歷史之滄桑。目前,古城招商已基本完善,可為遊客提供吃住行遊購娛全方位的完善服務。三河溼地公園以溼地為背景,“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以夸父逐日、棄杖桃林,周武王放馬南山,楊震槐市等為文化元素,建設國家級溼地公園;嶽瀆公園以嶽瀆相望成語為背景,以黃河與華山對話為主題,建設國家級公園;黃金礦山公園依託當地黃金工業為基礎,以黃金地質形成、歷史開採、選礦冶煉為內容,以黃金博物館、礦洞建設為主體,建設國家級黃金礦山公園,成為陝西省工業旅遊的一個亮點。潼關古城內水泊巷,以保留明清建築修復為主體,展示中國北方水街建築風格,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十里畫廊·慢遊潼關”以慢遊為主題,以棧道工程為基礎,以棧道兩側景點恢復建設為重點,恢復建設漢潼關城、十二連城等,把潼關古關、古城、古戰場,大山、大河、大溝壑,黃金、黃河、黃土地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展現在遊客面前,建設詩意潼關、畫意潼關。

保護黃河生態 弘揚黃河文化——陝西渭南地域特色高質量發展側記

革新農耕方式 助力鄉村振興

“引入新技術了,規模擴大了,把農民帶富了,咱的榮譽就也來了,不然,你就是天天鼓動說今年你種了明年你給娃娶媳婦就有錢了,農民也不會信”。在位於潼關城關街道慶豐村的陝西金橋現代農業園區,負責人王新軍指著一排排各部委頒發的示範基地的銅牌,興致勃勃的介紹著園區給當地農民帶來的收益。據介紹,該園區推行“畜-沼-果-遊”四位一體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是一個以生豬養殖、沼肥應用、軟籽石榴種植及休閒園林為主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產業園。

該園區2007年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引進軟籽石榴品種,發展至今已有十多年時間,已經建成軟籽石榴生產基地5000餘畝,育苗基地300餘畝,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350餘畝,年可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300餘人,發放勞務工資500餘萬元。園區發揮龍頭企業產業扶貧作用,託管屯豐村61戶貧困戶小額信貸資金305萬元用於發展軟籽石榴產業,每年分紅18萬3000元,同3個村合作經營,每年按10%的比例為貧困戶分紅14.7萬元;與6個村級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建設石榴產業園295畝,帶動貧困戶415戶。

這是潼關縣農耕方式革新的一個縮影,在縣委縣政府的倡導下,該縣農業農村局按照“種植建園子,畜牧上規模,園區爭創建,品牌樹名優”的工作思路,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抓手,突出軟籽石榴、花椒、黃花菜、核桃、櫻桃等產業,引導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同時,該縣林業部門也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花椒產業,僅花椒一項,年產值就可達到4億元。

保護黃河生態 弘揚黃河文化——陝西渭南地域特色高質量發展側記

產業守正出奇 小吃走出國門

潼關肉夾饃相傳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以千層餅的脆酥、潼關滷肉醇香著稱,自然形成了諸多品牌,但多年以來大多是以小規模小吃店的形式存在。潼關縣在地域品牌建設方面充分發掘,以小吃協會名義註冊了“潼關肉夾饃”34類商標,啟動43類商標工作。隨著以盛潼餐飲、潼蘇祥等為代表的企業加入,潼關肉夾饃產業逐步進入產能工業化時代和營銷“雲時代”。

盛潼餐飲公司年產值超億元,已與騰訊簽訂合作協議在全國新開設連鎖店;潼蘇祥食業公司年產值幾千萬元,兩家企業都建立了肉夾饃加工廠,以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提高產能,以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廣開銷路。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潼關肉夾饃從初期帶動就業人口500人,到現在近5000人的創業團隊,從名不見經傳的縣城小吃,到如今閃亮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金字招牌;帶動從業人員6000多人,孵化潼關肉夾饃店3000多家;每天陝西地區從西安各大物流中心發往全國各地的潼關千層餅達百萬餘個。目前,潼關速凍餅已出口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經統計,2018年從潼關企業和轉移出口超百萬美元,盛潼餐飲今年在布達佩斯開始投資204萬元建店,計劃在匈利亞投資建廠,逐步進軍歐洲市場。

同時,該縣積極致力於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該縣支柱產業黃金產業已基本形成探、採、選、冶、貿易、旅遊、尾礦綜合開發利用的產業格局;潼關縣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約57.77平方公里,由聚集區、加工區、循環經濟區和飾品貿易區組成。園區主導產業為以尾礦綜合利用為主,冶煉、建材、裝備製造為基礎的循環產業;以再生資源拆解及深加工、固廢處理等城市礦產為主的靜脈產業;以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環保產業。

高舉生態旗、打響旅遊牌、走好轉型路,潼關這座黃金城再一次煥發出勃勃生機,潼關縣委副書記唐嫻表示:“潼關縣將一如既往,努力做好黃河生態的守衛者、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黃河文化的傳承者,堅定不移的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李彥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