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轟動全國的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如今怎樣了?

位於陝西北部的縣城神木,它的新城區,建的比全國許多城市都要晚。2016年以後,充滿高樓大廈的濱河新區才開始規劃,新區甚至包括一個和悉尼大劇院類似的、前衛又突兀的神木大劇院。


過去很多年,神木的老城區一直是主城區,灰撲撲的,和全國其它縣城沒什麼不同,絲毫看不出這個能源城市的無數個百萬富翁,和隱藏在樸素外表下的鉅額財富。


這一度和曾經的主政者的思維有關。2009年時任神木縣委書記的郭寶成,石破天驚地推出“全民免費醫療”。當被人質疑全國其他地區沒神木有錢,模式不可複製時,他輕鬆地回應:“免費醫療的投入,不過是一個縣少蓋半座樓,少修半條路的事。”


如今,距當年轟動全國的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已過去11年,現在已甚少有人提及。而當年,這幾個字曾經出現在神木縣十幾家醫院的結算窗口上。


2020年底,神木市第二人民醫院還是和11年前一樣,位於老城區的古城北路。從住院樓一進去,大廳右側,立著一塊殘破、褪色的“辦好免費醫療,保障人民健康”的公示牌——這是11年前的痕跡。


公示欄裡粘貼的密密麻麻的表格,卻是最新的:是2020年10月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的明細,從患者信息,到住院情況、評價指標共24列,數據非常詳細。


表格中的大多數患者的報銷比例,從60%到90%不等。不管費用高低,只要超過了500元起付線,這些患者大多隻要支付500到800元不等的費用——和11年前並沒什麼不同。


11年前轟動全國的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如今怎樣了?

△神木第二人民醫院的住院樓裡的公示牌

除此之外,當年“免費醫療”的痕跡已所剩無幾。在神木市各大醫院,當年的“免費醫療住院報銷窗口”早已被普通的出院結算窗口取代。


該院一位工作人員淡然地解釋,告示牌上的“免費醫療”,不過是醫院後勤懶於更換字樣的一個疏漏。神木縣這些年一直在淡化“免費醫療”的說法。即使在當年,媒體和專家學者們也早已指出 “全民免費醫療”,只是一種保障水平較高的“全民醫保”。


即便如此,神木當年的“全民醫保”也以“政府投入不多、廣覆蓋、高保障”的特點,讓專業醫保研究學者、官員在實地調研後,讚歎不已。而當年的神木將民營醫院引入醫保,保證充足的醫療資源,並施以務實細緻的醫保控費手段的方式,如今看來,依舊有可借鑑之處。


當年,被詬病最多的是神木醫保模式難以持續。一度,這一質疑在2011年縣委書記郭寶成去職後到達頂峰。


“神木每年超過億元的地方財政投入能否持續?主政者郭寶成離任後,是否會人走政息?神木的經驗在全國其他財政收入較低的縣市是否能夠複製?”


這些當年被追問最多的問題,在11年後應該能看得更清楚。但隨著神木“全民免費醫療”的銷匿,這些問題已無人追問,答案已無人關注。


神木醫保的“木秀於林”


神木縣地處陝西北部,位於陝、晉、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但它不是一個“陝北的窮山溝”,因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多年以來,神木都佔據陝西省第一經濟強縣的位置。


神木的富有隻是少數人的富有:神木北部的煤老闆佔有大量財富。在神木南部,大部分居民仍以務農為生,收入很低。


為了緩解激烈的貧富矛盾,郭寶成推出了一系列的民生政策,2009年推出的“免費醫療”改革轟動全國。


免費醫療,更像一個噱頭。實際上居民依舊要為看病付錢,只不過所有的居民都是一樣的保障額度,報銷比例高於全國其它地區。


具體而言,在醫保的報銷比例上,神木徹底打破身份界限——農民、城鎮居民,幹部、職工全部執行同一標準。報銷方法也簡便易行,設定了各級醫院的住院起付線,在縣級醫院,起付線為400元,鄉鎮衛生院為200元,只要是起付線以上的合規醫療費用,100%報銷;到縣外定點醫院看病,起付線3000元,補助比例70%。每人每年報銷最高封頂線為30萬元。


11年前轟動全國的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如今怎樣了?

△神木市人民醫院的出入院結算處

在醫保籌資上,城鄉居民個人個人只需繳納10元,其餘均為政府財政兜底。執行“免費醫療”政策的第一年,從3月至年底,全縣共報銷金額1.12億元,其中縣財政支付了8600多萬元,約佔77%。2010年,報銷金額進一步提升,增加至1.7億元,縣財政補助1.36億元,佔到了80%左右。


這筆錢,不過只佔神木一年財政收入的幾十分之一,恰恰因為這點,神木醫改飽受“不可複製”的質疑。


支持的聲音並不多。2010年,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親自到神木調研,他指出,這一模式可在全國複製,“不僅在百強縣做得到,前三百到四百強的縣都可以做到。”


郭寶成也在多個場合強調,神木的免費醫療花費並不多,在全國各個縣都能推行。2012年,即便不再擔任神木縣委書記後,郭寶成依舊親自撰寫不管是否有人相信的觀點:神木所做的“有條件的免費醫療並不複雜”,希望神木的免費醫療經驗能夠走向全國。


在郭寶成調任後將近10年裡,神木的全民醫保政策整體框架並沒變,也沒有做過大幅修改。


不同的是,神木居民住院報銷起付線增加了100元:由400元增加到500元;農民和城鎮居民的每人每年的籌資額度,為了和省市的籌資額度保持一致,增加到了280元,但神木財政每人再補貼180元,百姓們只交100元——比當年的10元多交了90元。


在郭寶成離任的十年後,神木政府一直對“全民醫保”保持1億多元的投入。“這個是民心政策,如果停掉,老百姓不會同意的。”上述神木市醫院的負責人強調,他這句話,和當年郭寶成在任時的回應一模一樣。


不同的是,隨著國家醫療保障水平的不斷提升,縣財政資金在報銷總金額裡的比重反而持續下降。2009、2010年,縣財政的1億多元補助,佔整個醫保報銷額度的80%左右;2013年,同樣縣財政補助的1.38億元,只佔到醫保報銷額度的60%,2014年,縣財政匹配資金佔總報銷金額比例進一步降至52%。


當年神木在醫保領域的“木秀於林”,在如今卻越來越平常。


2009年新醫改後,國家醫保籌資水平和地方財政收入不斷增加,政府連年加大對醫療保障的支持力度,全國範圍都在推進全民醫保: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群超過13億人,參保率達到95%以上。


神木政府“免費醫療”政策,這些年的確給周邊其他縣市施加了壓力,他們紛紛上調醫保報銷比例。


神木“全民免費醫療”的光環已不在,它的醫保報銷水平跟和周圍其他縣市相比,差距越來越小。目前,神木市醫院的平均住院報銷比例在84%-85%,周圍其他縣域內包括新農合和城鄉居民醫保報銷,只比它低10%多一些,而不是往年拉開的30%——40%的差距。


公立醫院大發展


神木醫改11年後,當地的醫療市場生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神木當地十幾家民營醫院,貢獻了一大半醫療資源。而過去的十年,卻是當地公立醫院大發展的時期。


2017年,有約50萬人口的神木撤縣設市。神木當地唯一一家公立醫院——神木縣醫院更名為神木市醫院。


“沒有神木醫改,就沒有神木市公立醫院的今天。”2009年免費醫療改革之後,該院工作人員最大的感受是,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明顯加大,這家公立醫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了陝西省唯一一家縣級三級醫院。


2009年2月,免費醫療政策開始實施前一週,當時的神木縣醫院剛剛完成從舊院區到新院區的搬遷。新院區的建設,讓醫院背上了4000萬的貸款。但作為整個神木縣唯一一家公立醫院,它搬遷後只有400張床位,連全縣總床位數的1/4都不到。


11年前轟動全國的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如今怎樣了?

△神木市人民醫院

在全國層面,公立醫院的床位數佔到總床位數的80%左右;而在神木,佔80%總床位數的是民營醫院。


這一“反常”的現象在當地的公立醫療系統裡,一度引發質疑,特別是實施所謂的全民免費醫療後,公立和民營醫院共享同一個醫保報銷制度,不免讓人質疑,神木政府是否和民營醫院有相關利益輸送。


但“免費醫療”政策實施後,老百姓巨大的醫療需求急劇釋放,得益最多的卻是這家唯一的公立醫院。


2009年,剛實施免費醫療兩個月,神木縣醫院就一床難求:400多張床位已經不能滿足當地人的醫療需求。公立醫療系統裡質疑,“政府能能給老百姓解決免費醫療問題,為什麼就不能投資公立醫療機構?”


2011年,成為神木縣醫院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國家提出的另一個醫改目標——“大病不出縣,縣域內要看90%以上的病”,進一步促進了當地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


當地政府不僅償還了神木縣醫院的全部債務,還撥款助其新建了內科住院大樓,醫院的床位數開始逐年增加,從當年的400張翻了一倍,增加到800多張。


在基建、大型設備,人才引進等方面的資金問題,地方財政都給這家全縣唯一的公立醫院兜底。


11年前轟動全國的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如今怎樣了?

△神木市人民醫院的CT設備

“政府辦醫的職能體現的比較明顯,以床定編,以編定補,床位增加,財政投入也會增加,我們輕裝上陣,沒有創收壓力,有節餘的話可以按照自己意願發展學科。”該院一位負責人介紹。神木政府每年給這家公立醫院的投入近一個億,財政性收入佔到醫院總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在北上廣的一些大型醫院,這一比例還不到十分之一。


經營不是壓力,縣醫院最大的壓力是提升服務能力,留住縣域內的患者。從12年開始,神木縣醫院開始學科建設工作。5年前,神木縣醫院籌備腫瘤科時,腫瘤科一年的出院病人只有700多人。現在,醫院方面估計,今年的出院將超過3500人。腫瘤患者回轉率也從16年的42%提升到80%——而這些留在縣內的腫瘤患者,可能給醫保至少節約一億多的資金。


但是,神木縣公立醫院擴張的步伐並沒有因此減緩。2009年實施免費醫療時,原來的兩家公立醫院,神木縣婦幼保健院和神木縣中醫院,一個被改制成民營醫院達11年之久,並更名為第二人民醫院;神木縣中醫院則被縣醫院合併。


現在,按照國家政策要求,縣域內必須要配備一家綜合性的公立醫院,一家中醫院、一家婦幼保健院。去年,神木衛健局將一家企業醫院電力醫院改製為神木市中醫院。神木市婦幼保健院也已在近年掛牌,神木市內的公立醫院,又恢復到最初三家。


11年前轟動全國的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如今怎樣了?

△神木市中醫醫院


民營醫院生存空間被擠壓


當年,佔神木市醫院90%以上的民營醫院則抱怨,近年來,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支持,擠壓了民營醫院的生存空間。


當年,神木醫改能夠順利推行,民營醫院功不可沒,郭寶成曾說:“正是因為較好地利用了醫療服務市場,神木縣十幾家民營醫院跟公立醫院一起參與醫療改革,遵循同樣的遊戲規則進行競爭。”


如今,在神木老城區的主幹道上,從北到南,惠民醫院、麟州醫院、中西醫結合醫等多家民營醫院混雜在商鋪中間,相隔不遠。


當地居民同樣信任民營醫院的診療能力。其中,神木第二人民醫院和神木中西醫結合醫院是民營醫院中的翹楚。即使是公立醫療系統內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兩家醫院的綜合實力“是比較強的”。2020年冬天,神木縣第二人民醫院,住院病房幾乎全部住滿,沒有空餘的床位。


2018年,神木衛健局的公開數據也顯示,民營醫院依然佔了神木醫療服務市場的半壁江山:截止當年10月底,民營醫院門、急診42.55萬人次,總收入為2.59億元,佔全神木市醫院營業總收入的50.29%。


但是和2010年左右民營醫院頂峰時佔據全市醫療資源的3/4的床位數相比,其發展已逐漸式微。


在神木,民營醫院的發展黃金期在上世紀90年代末。政府重視民營經濟,這股“民營風”也吹向了醫療領域。2010年,神木縣共有14家醫院,除縣醫院外,其餘13家皆為民營。免費醫療政策釋放百姓就醫需求,投資衝動更熾熱地進入民營醫院。


成立於2010年的惠民醫院,是在免費醫療政策實施的第二年建院,當時,醫院成立時,一下子提出設置床位400張,要和神木縣醫院持平。


11年前轟動全國的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如今怎樣了?

△夜色中的惠民醫院

在免費醫療實施前幾年,一些民營醫院確實賺到了錢。根據當時控費指標,一個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費用是4500元,因為收的病人多,醫保上有十幾個點利潤。一位民營醫院的院長算下來,“醫保一年最多收過1300多萬,除去成本,醫院能有100多萬利潤。”


2016年,這家民營醫院的的業務量開始下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公立醫院的擴張。神木縣醫院的病床數從400張增加到了800多張,而且,醫保控費越來越嚴格,平均住院費用從4500元下調到了3500元。“從16年開始,基本處於持平狀態,就是掙不了錢,也虧不了,略有贏利。首先醫保賺不到錢,門診可以掙點錢。”這位院長說。


隨著利潤的減少,神木的民營醫院數量也有所減少。2003年,籌資1200萬元建起的大興醫院,是神木縣第一家代表大資本進入的民營醫院,也是最早獲得免費醫療定點醫院資格的民營醫院之一。2018年4月26日,大興醫院貼出通告,醫院因為房屋拆遷即日停診,之後再也沒有複診。“就等於是徹底關門了,主要還是因為醫院不賺錢了。”一位瞭解大興醫院情況的當地人士說。


如今,神木目前有13家民營醫院,比11年前神木提出“全民免費”醫療時少一家。這個數字曾一度超過20家。這13家民營醫院,也在紛紛謀求轉型之路。


“免費醫療”留下的“遺產”


神木民營醫院的院長,和其他地區的民營醫院相比,有一件事,不需要擔心。


2018年開始,因為醫保政策的調整,打擊騙保成為了醫保局的一項重點工作,“對我們神木的民營醫院來講,不存在這些問題。因為從10年開始,免費醫療政策就配套了嚴格的醫療費用控費機制,我們要持續發展,不可能投機取巧。”一位民營醫院的院長解釋,他們從來無需被“打擊騙保”的工作嚇到。


這一套費用控制機制由原神木縣康復辦主任,後來的神木衛健局局長張波主持制定。作為神木免費醫療制度細則的設計者,張波制定的這一控費框架10年來未有大幅調整,神木實行的依舊是總額控費和單病種控費結合的路線。


以住院補助為例,在單病種結合“非單病種”的補助機制下,設定人均報銷總額、住院天數、藥品佔總藥費比例、檢查陽性率等多個指標,對進入醫保定點的醫院進行控費。


以產科為例,產科順產的醫療費定額為1000元,剖腹產是2600,“這是紅線,不能超過,超過了就要我們自己賠錢。下面也有個紅線,醫療費用不能低於定額的90%,也就是說,剖腹產手術你的費用必須在2350以上,2600元以下。”


在總額費用控制上,神木規定民營醫院的平均住院費用不能超過3500元。這同樣是一條紅線,如果超額,除去罰款扣分,超過的部分醫保不予報銷。


控費政策實行之初,在各家合療定點醫院,合療辦常年安排一個督察員,一份一份的檢查每個出院病人的病例。一位民營醫院的院長回憶,當時,每個醫生診療病人的時候都很謹慎,“在10天時間裡,如果平均費用超過了3500,我務必在下個10天之內把這些費用壓下來。第二個10天如果還壓不下來,第三個10天必須壓。這時如果來了危重病人,花費太大,我們只能讓患者到縣醫院去。”


除了醫生每天要算賬,醫院醫保科也要每10天算一次賬,將賬目結果報到醫務科,醫務科再對醫院的業務做出調整。


在合理檢查,合理診斷、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這些紅線之外,具體如何劃分診療費用,民營醫院則可以根據患者情況,相對靈活的則調整診療方案。


10年裡,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最初38個單病種已經完善到了100多個,基本上能涵蓋所有的常見病。


作為制度的執行者,各家醫院院長對這一套醫保控費制度評價很高。在神木的特殊的醫療環境下,這些政策的調控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分級診療網絡的形成,一些慢性病常見病患者傾向於到民營醫院,大病則到公立醫院就診。


2010年,張波為了監管免費醫療的醫療費用,花費了200多萬,買了一臺IBM刀片服務器,建立起了一個VPN內網,將免費醫療的所有服務對象的照片、姓名、住址、醫保號,全部儲存在這個網絡裡。4年前,這個VPN的內網已經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醫保報銷系統。


雖然當年的監管系統已經不服存在,但神木“免費醫療”配套的醫保監管制度,不僅讓民營醫院能夠健康良性的持續發展,也使公立醫院的平均住院費用多年來一直低於周圍的縣市。


“我們醫院的平均住院費用在4000多,今年可能高點,在5000元以上,而全國其他二級醫院的平均數是6000多。”神木市醫院的一位負責人有些驕傲地強調。


隱去的改革者


神木醫改的高光時刻是在2010年,是神木宣稱的“全民免費醫療”實施一週年之際。


不僅媒體蜂擁而至,國家的相關部門、醫保領域的學者和考察團也絡繹不絕。郭寶成在神木縣政府,那佈滿紅色天鵝絨幕布的會議廳主講臺上,一遍遍講著神木過去一年的經驗。


張波面對不斷質疑和追問細節的記者,坐在神木縣合療辦有些簡陋的桌子前,沒有迴避任何提問。


2010年9月,在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實施一年半後,55歲的郭寶成調任榆林市人大常委,這個“平調”暗含端倪。此後,在浙江參加一個經濟論壇期間,郭寶成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了自己的“調動”:“實際上就是退居二線,因為自己推行的免費醫療,讓神木成為焦點,市裡卻認為,神木捅了簍子、抹了黑。”


2016年,已升任神木縣衛生局局長的張波,最後一次公開談及神木經驗:“神木醫改能持續至今,縣財政實力雄厚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歷屆縣委、縣政府均以民生事業為大,高度重視全縣的醫療衛生事業。”


他的回答,看似只是官方辭令的雲淡風輕,但對當年真正瞭解過神木醫改的人,每一個字背後都重若千鈞。


張波最後一次出現在公開的新聞報道上是在2019年3月,當時,神木市衛生健康局首屆領導班子正式宣佈上任,張波任神木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


上任大概半年後,張波退休。如今,他已經不願意再公開談論當年的神木醫改往事。面對多年前曾和他有過面對面交流的記者的見面要求,他短信拒絕:“很感謝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有人記得我。‘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我曾經做的工作已成為歷史,再談無益。”


朱雪琦|撰稿 王晨|責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