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Discover,discover,discover,這才是生命的目標。”——施蟄存

施蟄存先生四歲時,父親施亦政在江蘇師範學堂任職,全家由杭州遷至烏鵲橋弄沈家園子,翌年春又遷醋庫巷趙氏宅,到八歲時才移居到松江。烏鵲橋弄和醋庫巷這兩處地方我自小就熟悉,上學時不知走了多少遍。也因此,我對施先生的特殊感情裡,有一種“引為同鄉前輩”的驕傲和親切。

要描述先生一生的事功,還是他在1988年用的“四扇窗”的比喻最是直觀:“東窗指的是東方文化和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西窗指的是西洋文學的翻譯工作,南窗是指文藝創作。我是南方人,創作中有楚文化的傳統,故稱南窗。還有,近幾十年來我其他事情幹不成,把興趣轉到金石碑版,這就又開出一面北窗,它是冷門學問。”

南窗和東窗自不必說,北窗我所知不多,而餘下那面“西窗”卻是我感興趣而欲瞭解的。文學始終是交互影響的產物,瞭解施先生當年藏有、讀過哪些西文書籍,如何抉擇,如何判斷,如何轉化,就可以探知對他的文學譯介和創作的具體影響,也能窺見其審美趣向形成之一斑。因此,當我聽季進兄介紹說,他所在的蘇州大學中文系新近接納了一批施先生的西文藏書,就很想去一探究竟。

前年仲春3月20日下午,我探訪了“李歐梵書庫”(這裡也是季進老師帶研究生的工作間),親手翻檢施先生庋藏的數十種外文書,一一拍攝書影,包括章款與藏書票。摩挲著這些陪伴了施先生大半生的書冊,心情是有些激動的。要直切觀察他早年的閱讀細節,這些書籍實物比任何文字都有說服力。

李歐梵先生在專著《上海摩登》的第四章“文本置換”裡,闢有“從書刊進入美麗新世界”一節,提到了這批西文書的來歷:

自然,如今不可能再去追索他們的收藏目錄。但一九九四年我在上海和一個書商的意外相遇,卻讓我購得施蟄存多年積藏的西文書中的一小部分(三十餘冊)。這些書不僅讓我確切地掌握了施蟄存的購書情形,也幫我重建了一種直接的、儘管片面而有限的,和西方文學材料之獲取和“再造”之間的關聯:也即是說,在檢索施蟄存的個人收藏的基礎上,我試圖論證他所買所讀的書不光點燃了他的文學想象,它們也被他引用在他自己的創作中。施蟄存的個案可能也會轉而在中西現代性的“文本”關係上投上一束新的光亮。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蘇州大學李歐梵書庫入口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李歐梵著《上海摩登》

李歐梵書庫所見書影

一、庫普林《沙夏》英譯本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此書內頁上方有藍印章,不識俄文,猜想或是滬上白俄舊書店的戳印。內頁有“李歐梵教授贈書印”,是書庫藏書章。這冊SASHA是英譯本,譯者是Douglas Ashby,由J. A. T. Lloyd撰寫前言。

亞·伊·庫普林(1870-1938)是俄羅斯“白銀時代”文學時期的重要作家。胡適1916年在美國最早從英語轉譯了庫普林的小說《決鬥》,發表於該年的《新青年》雜誌,其後周作人刊出了庫普林短篇小說《皇帝之公園》《聖處女的花園》《晚間的來客》的譯作,沈澤民、胡仲持、冬芬、何公超、魯彥也譯過庫普林的散篇。1929年3月,劉吶鷗出資在四川北路創辦“水沫書店”,5月由水沫出版《俄羅斯短篇傑作集》,收入了施蟄存譯出的庫普林的這部《沙夏》;此後1932年2月,施蟄存還譯有庫普林另一作品《魔窟》。庫普林小說中有以自然主義描寫情慾的成分,這對施蟄存小說的風格形成或也產生了間接影響。

二、《奧登詩選》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W. H·奧登《詩選》書影

這是詩人奧登的第一部詩集,出版於1930年。扉頁印有The Faber Library No.39(費伯文庫第三十九種)字樣。內頁有“施蟄存”名鑑章,下方印有地址:費伯出版社,倫敦羅素廣場24號。推想施先生購得此書應在1930年至1937年之間,時間很可能會在穆旦、卞之琳他們這批西南聯大年輕詩人開始接觸奧登之前。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費伯出版社所在地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1930年的奧登

三、施尼茨勒小說《埃爾澤小姐》(即《愛爾賽小姐》)德文版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施尼茨勒小說《埃爾澤小姐》德文版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新近出版的三卷本《施尼茨勒作品集》,韓瑞祥編譯

這部是奧地利小說家施尼茨勒的小說《埃爾澤小姐》的德文版。1926年由出版商Paul Zsolnay Verlag出版。施氏是維也納現代派的核心人物,將意識流手法引入了德語文學,作品多表現心靈、下意識和內心情感,擅以“內心獨白”的手法,進行人物性格的刻畫和心理分析。

施蟄存在接受李歐梵採訪時曾坦言,他小說中兩個循環出現的主題——性慾和志怪,是多數中國作家一向不關注的。他對中國歷史小說有向來很有興趣,但靈感激發更多還是源於西方的作家和學者,如弗洛伊德、靄理士、施尼茨勒、喬伊斯、葉芝、勞倫斯、愛倫坡、薩德侯爵、德昆西(《吸鴉片者的自白》)與弗雷澤(《金枝》)。這些閱讀擴展了他的視野,某些神秘部分已融入他的歷史小說和都市幻想小說。不過,李歐梵先生提到這批藏書裡還有《上尉哥斯脫爾》(1919年版)和英譯本《破曉》(1927年版),但書影照片裡未有發現。這兩種書,或許是翻檢書冊時被我遺漏了。

在創作高峰期的三十年代前半期,施先生譯介了施尼茨勒的多部作品。不過,他不通德文,應該都是從英譯本轉譯。以下是他翻譯出版的施尼茨勒作品清單(作者名字又譯作“顯尼志勒”):

《多情的寡婦》(即長篇小說《蓓爾達·迦蘭》),1929,上海尚志書屋;

《牧人之笛》,1929,刊於《現代小說》第三卷第一、第二期;

《生之戀》(即《自殺以前》《中尉哥斯脫爾》),1931,《東方雜誌》第二十八卷第七、第八號;

《婦心三部曲》(即長篇《蓓爾達·迦蘭》,中篇《毗亞特麗斯》,中篇《愛爾賽小姐》),1931,上海神州國光社;

《戴麗莎之一生》(長篇小說,又名《薄命的戴麗莎》),1937,上海中華書局;

《孤零》(《蓓爾達茄蘭夫人》改題再版)1941,上海言行社;

《私戀》(《毗亞特麗思》改題再版),1941,上海言行社;

《女難》(《愛爾賽小姐》改題再版),1941,上海言行社;

《自殺以前》(短篇小說),1945,福建永安十日談社。

四、勒維爾迪詩選《芭蕾舞團》法文版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詩集《芭蕾舞團》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南方手冊》雜誌

此冊出版者是馬賽的《南方手冊》(Les Cahiers du Sud)雜誌,由讓·巴拉爾創辦。這部詩集出版於1928年,內頁有莫迪利亞尼的插畫。

勒韋爾迪(1889-1960)與阿波利奈爾一樣,是二十世紀法國現代主義詩歌的源頭之一,作品包括大量的散文詩,富有現代主義的抒情特徵,又具實驗性。施蟄存1926年進入震旦大學法文專修科特別班攻讀法文,與戴望舒、杜衡、劉吶鷗同班,戴望舒後來還留學法國,因此,他們這個文學小團體一直關注著法語詩歌的最新進展。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莫迪利亞尼所畫勒韋爾迪肖像兩幅

五、聖埃克絮佩裡《夜航》英譯本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Crosby Continental Editions是黑太陽出版社在巴黎的分支,專門出版法國作家的英譯本和現代美國作家的作品。《夜航》是聖埃克絮佩裡的第二部小說,法文版1931年出版,即獲當年的費米娜獎。1933年被改編成電影后,這部小說成為了當時的國際暢銷書。英譯本出版於1932年,內有安德烈·紀德的前言,譯者是Stuart Gilbert,他曾將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譯成法文。

六、哈里森《古代藝術與儀式》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簡·愛倫·哈里森(1850-1928)是英國古典學界的知名學者,與代表性論著《希臘宗教研究導論》和《古希臘宗教的社會起源》相比,《古代的藝術與形式》這本小書的書寫風格接近維多利亞時代散文,更像一部學術雜談。書中對古代各民族的宗教、道德、藝術、儀式、戲劇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揭示儀式與藝術間的密切聯繫,對諸神與神話、藝術與宗教的起源做出了極具新意的解釋。施先生收藏此書,說明他的閱讀興趣並不限於文學,而是涉獵了廣泛的領域。

七、赫伯特·裡德《現代詩歌的形式》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1934年的赫伯特·裡德

此書1932年由倫敦出版商Sheed&Ward出版。赫伯特·裡德(1893-1968)是英國詩人、藝術批評家和美學家,藝術評論雜誌《伯靈頓雜誌》編輯。裡德精於藝術分析,致力於建構“科學性”的詩歌理論,借鑑當時心理學知識,闡發了“有機形式”和“個性”這兩個詩學核心概念。

1935年10月,施蟄存曾譯出裡德的文論《今日之藝術》,此後在散文《雜覽漫記》中有記述:“一九三零年代,我在上海的時候,曾譯過一本赫伯特·裡德的《今日之藝術》,由此引起了我對西方現代畫派的興趣。我買過一二十種畫集,最大的一部是日本平凡社出版的《世界美術全集》。這些書,在抗日戰爭時期,都失去了。在這一批失去的畫集中,使我懷念的,並不是畢卡索,果庚,或超現實派畫家,而是一本法國女畫家勞朗珊的水彩畫集,一本英國吉平斯的木刻集,和一本法國杜米埃的漫畫集。”

八、簡·奧斯丁《愛瑪》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這冊《愛瑪》是“現代文庫”1924年版,內有休·湯普森的插畫。施蟄存先生小說有一個“善女人”系列,塑造的都是尋常市民生活中的女性角色,比如《扇》中的金樹珍,《春陽》中的嬋阿姨,《獅子座流星雨》裡的和氣的太太,《殘秋的下弦月》中的妻,《霧》中的素貞小姐,《阿秀》中的阿秀,另還有《港內小景》《妻之生辰》《蓴羹》等篇,刻畫描摹都細緻入微。他有沒有取法、借鑑奧斯丁呢?我想間接的影響是很有可能的。

另外,施先生購買的很多外文新書都是“現代文庫”(Modern Library)本和“人人文庫”(Everyman’s Library)本。據他自己說,這些系列叢書為他提供了他買得起的現代經典的最重要資源。

九、哈夫洛克·靄理士《散文選:哲學與神學》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這本《靄理士散文選》是倫敦J. M. Dent & Sons的人人文庫版,初版於1936年。靄理士的主要著作有《性心理學研究錄》(七部)《性的道德》《性的教育》《性心理學》。靄理士的性心理研究與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對施蟄存小說創作影響很大。這兩位傑出的歐洲學者啟發了施蟄存作為小說家的思考深度,在構思方法上提供了有力的助推。

須提一筆的是,靄理士的《性心理學》1933年在英國出版,1934年秋,潘光旦從靄理士《性心理研究錄》第六卷“性與社會”中選譯了兩篇,分別以《性的教育》與《性的道德》為書名出版了單行本。同時開始翻譯《性心理學》,後在抗戰中花兩年譯成,補入了極充分的漢語文獻的註釋文。這些英文原著和譯本,施先生肯定都有關注和收藏,這冊應只是其中之一鱗。

1935年10月15日,先生曾譯出《生涯交響曲:藹里斯論兩性異同》(“藹里斯”即“靄理士”,不同譯名)刊於《女子月刊》第三卷第十期。

此書後頁貼有施先生一幀藏書票 :

EX LIBRIS C.Z.SZE

施蟄存無相庵藏書之券

1945-1948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十、於斯曼小說《逆流》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於斯曼是十九世紀法國小說家,西方現代主義文學轉型的重要作家,擅長反諷性細節描寫,以物象表現精神世界,後期皈依天主教,其間發表的三部小說《路上》《大教堂》《居士》影響了後來一批法國作家如布爾熱、克洛代爾和莫里亞克。《逆流》情節簡單,講述頹廢主義色彩的世家子德澤森特厭棄社會而隱居鄉間,耽於個人智力活動和審美沉思。於斯曼憑藉此作突破了自然主義程式,成為了現代派文學的先鋒。在施蟄存的短篇如《魔道》《夜叉》裡 ,也活動著同樣精神氣質的主人公,徘徊於同樣曖昧頹廢的氣氛中。

這冊也是現代文庫版,靄理士寫有前言簡介。內頁有“馬書曹藏”印,一時無法破解,或是他人轉贈施先生。

十一、聖伯夫《月曜日叢談》(《週一漫談》)英譯本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這一冊是法國作家、文藝批評家聖伯夫的評論集,彙集了他1851年至1862年每週一發表在《立憲報》《箴言報》與《時代報》的連載評論文章。由E. J·特累奇曼翻譯、註解並寫引言介紹,倫敦George Routledge & Sons出版。聖伯夫此後又有《新月曜日叢談》,由此創造了“叢談批評”這種新的文學批評樣式。施蟄存一直對法國文學保持高度的關注。

十二、哈羅德·門羅編選《二十世紀詩歌選本》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此書由倫敦的Chatto & Windus出版,初版於1933年。編者是哈羅德·門羅,他是出生在布魯塞爾的英國詩人,後來在倫敦的布魯姆斯伯裡經營了一家詩歌書店,幫助了眾多詩人出版作品。新版由其助手和妻子阿麗達·門羅擴編。

十三、維爾哈倫詩集 《午後時分》英譯本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維爾哈倫出生於比利時,法語詩人,1901年後移居巴黎,出版詩集《黃昏》《瓦解》和《黑色的火炬》,撰有畫家評傳《倫勃朗》《魯本斯》,另著劇作四部:《黎明》《修道院》、歷史劇《菲力浦二世》和神話題材的《斯巴達的海倫》。維爾哈倫撰有獻給瑪爾特夫人的“戀愛三部曲”的三部詩集,即《黎明時分》,這部《午後時分》,和《傍晚時分》。

此冊是英譯本。由Charles R. Murphy 翻譯,紐約John Lane Company出版。書後頁有另一款藏書票。據作家傅彥長的日記記載,1933年8月 9日,施先生曾與傅彥長、巴金、林微音、杜衡同去葉靈鳳寓所觀賞葉氏收藏的各國藏書票,由此引發了他對藏書票的濃厚興趣。過後就向葉靈鳳約稿,四個月後,《現代》雜誌登出了葉靈鳳的《藏書票之話》。

成為藏書票愛好者後,施先生開始自己動手設計藏書票。目前能見到的施蟄存藏書票有兩種,一種是前面介紹過的“施蟄存無相庵藏書之劵”,圖案是西式紋樣與書本;另一種是他晚年使用的“施蟄存藏書”和“北山樓藏書”書票,圖案皆借用美國版畫家肯特的力士拔樹圖,分紅色、黑色兩款。兩張藏書票上乃同一個人物,只是對付樹木的姿勢有所不同,可謂對映成趣。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十四、葉賽寧詩集《安魂彌撒》法文版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這一冊是葉賽寧詩集《安魂彌撒:組詩及其他》的法文版,譯者是Marie Miloslawsky 和Franz Hellens,下方印有出版方及地址:“文學手冊”,馬拉科夫大道57號-巴黎-1926。

此頁下方蓋有施蟄存藏書印“華亭施氏無相庵藏書”。

蔣光慈於1928年翻譯葉賽寧的詩《新的露西》並撰寫葉賽寧專論,刊於《創造月刊》第一卷第八冊。李一氓譯出葉賽寧的《變形》一詩,收入郭沫若編譯的《新俄詩選》,1929年由中華書局出版。1936年,歸國後的戴望舒與詩壇好友創辦《新詩》雜誌,翻譯了葉賽寧的組詩《母牛》《啟程》《安息祈禱》《最後的彌撒》(應該就是《安魂彌撒》)《如果你飢餓》,之後用筆名“艾昂甫”將這組《葉賽寧詩抄》發表在《新詩》1937年第7期上。另外,這一年的4月10日,施先生也譯過C.A·曼寧的一篇評論文章《葉賽寧的悲劇》。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值得留意的是,此書扉頁空白處有題字:“莪伽三拾年秋,買在巴黎。”

我在書庫翻閱這批藏書時,季進兄就從旁提醒,“莪伽”或是某位旅法中國詩人。過後考證,果然就是詩人艾青的筆名。1929年初春,艾青接受恩師林風眠建議赴法學習。旅法三年中,艾青在藝術方面獲得了豐富的滋養,文學方面尤愛凡爾哈侖、波德萊爾、蘭波等人的詩歌作品。在開明書店1951年版《艾青選集》自序中,艾青曾如此回顧自己當時的閱讀經驗:“從詩上說,我是喜歡過惠特曼、凡爾哈侖,和十月革命時期的大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布洛克的作品的;由於出生在農村,甚至也曾喜歡過對舊式農村表示懷戀的葉賽寧。法國詩人,我比較歡喜蘭波。我是歡喜比較接近我們自己時代的詩人們的。”

1932年回國後不久,艾青因參加“左聯”被捕入獄。在獄中開始創作詩歌,寫出了《巴黎》一詩。這冊葉賽寧詩集《安魂彌撒》法文版很可能就是艾青回國後贈予施蟄存的,具體時間不詳。

十五、拉迪蓋小說《魔鬼附身》英譯本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此書由Kay Boyle翻譯,阿道司·赫胥黎撰寫前言。與前面那本聖埃克絮佩裡《夜航》英譯本一樣,出版社也是Crosby Continental Editions。扉頁有施先生的“無相庵”藏書印。

拉迪蓋是一位蘭波式的早熟天才。1920年,十七歲時即以自己十五歲時的愛情經歷為題材寫出了小說《魔鬼附身》。之後又創作歌劇、短劇與一部著名的詩集《燃燒的雙頰》。1923年寫出第二部小說《德·奧熱爾伯爵的舞會》,這一年《魔鬼附身》正式出版,拉迪蓋一舉成名。1923年12月12日,拉迪蓋因傷寒逝於巴黎,年僅二十歲。

十六、恰佩克隨筆集《親密事物》英譯本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此書是捷克著名作家卡雷爾·恰佩克(1890-1938)的隨筆集《親密事物》的英譯本,出版商是位於倫敦博物館街的George Allen & Unwin Ltd,英譯者是Dora Round。這部作品收入了恰佩克一系列主題不相關的短文,文筆輕鬆歡樂,篇目包括:關於文學,霜花,寄語書蟲,雪,關於夢,地圖,火,憂鬱症,一個失敗的計劃,春日貓咪, 怪事件,春的預兆,鳥兒,內在的聲音……內頁有施先生的藏書章“施蟄存藏書印” 。

十七、《愛倫坡詩集》法譯本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愛倫坡詩集》的法文版譯者是大名鼎鼎的法國詩人馬拉美,出版社伽利瑪也大有名氣。這冊詩集或是戴望舒從法國帶回。不過,也可能是施先生自購。

十八、《列奧帕迪散文、對話和隨想錄》英譯本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賈科莫·萊奧帕爾迪(Giacomo Leopardi,1798-1837)是意大利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承續文藝復興抒情詩的傳統,融浪漫抒情與悲觀主義於一體,詩風樸素洗煉,格律自由多變,對意大利近現代詩歌有很大影響。萊奧帕爾迪也是散文家,著有《道德小品集》和《雜記》,這部應該是散文的補編集。此書譯者是Patrick Maxwell,出版商是倫敦的Walter Scott Ltd。

稍可留意的是,此書背面貼有中英文的藍色條籤,印有“九江路429號116-7室”的字樣。這間舊書店的中文店名叫做“中西舊書商店”,英文名是The Great China Second-hand Book Store。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十九、阿波利奈爾《醇酒集》法文版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1880-1919)是法國詩人和小說家,超現實主義文藝運動的先驅之一。著有詩集《醇酒集》(1913)、《圖畫詩》(1918)及小說集《異端派首領與公司》(1910)、《被殺害的詩人》(1916)等。《醇酒集》收入了他1898年至1913年所寫的詩。小酒店、咖啡店、啤酒店、客棧的字樣在詩集中頻頻出現,詩中意象也多與酒或醉飲有關,折映了阿波利奈爾對現代性的熱情。

二十、安德烈·布勒東 《白頭髮的左輪手槍》法文版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此書是安德烈·布勒東的超現實主義作品《白頭髮的左輪手槍》,巴黎“自由手冊”雜誌1932年出版。

書中有達利所作插圖。此前的1930年,達利也曾為布勒東的《第一次超現實主義宣言》作過插畫。施先生對超現實主義也有關切,1933年1月12日致戴望舒函中提到:“英文的大大(達達)主義宣言及超現實主義宣言如有,也請設法。”4月28日致戴望舒信中提到,“Breton的超現實主義宣言法文本我也買了”,這本很可能也是他自購。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達利在《白頭髮的左輪手槍》中所繪插圖

二十一、艾呂雅詩集《戀歌》和《艾呂雅詩集》法文版

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馬鳴謙︱施蟄存外文藏書摭談(上)

《戀歌》,伽利瑪出版社

《艾呂雅詩集》

保爾·艾呂雅是法國現代詩人,參加達達運動和超現實主義運動,又投身反法西斯鬥爭。出版詩集數十種,主要有《痛苦的都城》《不死之死》《公共的玫瑰》《丰采的眼睛》《詩與真》《鳳凰》《為了在這裡生活》《獸與人,人與獸》《當前的生活》《天然的流水》《和平詠》等,詩作富有抒情性和音樂性。

二十二、阿亞拉小說《老虎胡安》英譯本佩雷斯·德·阿亞拉是西班牙小說家、詩人、散文家和外交家,共和國時期曾任西班牙駐英大使,內戰爆發後前往美國。1954年回國,任皇家學院院士。以創作小說聞名,曾受“九八年一代”作家的影響。《老虎胡安》(1926)是他晚期的作品。

二十三、塞利納 《茫茫黑夜漫遊》法文版《茫茫黑夜漫遊》是法國小說家塞利納的半自傳體小說,這本是1932年由巴黎出版商Éditions Denoël et Steele出版的法語首版。這家出版商由比利時人Robert Lucien Denoël創辦,1930年後由美國人Bernard Steele收購,發掘過布萊士·申德拉斯、讓·裡思、娜塔莉·薩洛特、讓·熱內、埃爾莎·特麗奧萊等詩人作家,也出版過安託南·阿爾託、呂西恩·雷巴特和路易斯·阿拉貢的名作。

二十四、佩特羅尼烏斯《薩蒂利卡》《薩蒂利卡》是古羅馬諷刺作家佩特羅尼烏斯的一部著作,有時也稱為《薩蒂利孔》《薩蒂爾的故事》。佩特羅尼烏斯是尼祿皇帝的親信,公元61年任比蘇尼亞總督,後進入尼祿身邊的密友集團,公元66年因被控謀逆而自殺。

這是一部詩文結合的諷刺故事,以兩個年輕人和一個男孩的冒險經歷,描繪了羅馬時代意大利南部半古希臘化城市的享樂淫逸生活,人物語言融合當時方言,文筆典雅,機智諧趣,既有嚴肅的成分,也有喜劇因素,色情頹廢和俚俗穢聞穿插其間。這部作品在古代默默無聞,曾在文藝復興時期重見天日,後來被人從偷走下落不明,至1650年才在達爾馬提亞海峽邊的小港口特羅吉爾(Trogir)被再次發現。此書原為二十卷,目前存留傳世的是這部作品的殘卷,即第十四卷、十五卷和十六卷的部分內容。現存部分的主要情節一般稱為《特里馬爾奇奧的晚宴》。學術界傾向於將它看作歐洲文學史上的首部流浪漢小說(早於古羅馬阿普列烏斯的《金驢記》一百年),儘管其形式與標準意義的近現代小說仍有差距。

1694年,威廉·伯納比將《薩蒂利孔》譯成英文,此後相繼出現了法語譯本、德語譯本。奧斯卡·王爾德在其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畫像》中就提及了《薩蒂利孔》,因為對這部作品的由衷喜愛,王爾德還將其從拉丁文翻譯成英文,於1902年在巴黎正式出版,掀起了一股“薩蒂利孔熱”。施先生收藏的這版《薩蒂利卡》就採用了奧斯卡·王爾德的譯文,配以Allen Lewis的插畫,出版商是紐約的Covici Friede。

詩人T. S·艾略特的《荒原》和埃茲拉·龐德的《詩章》也受到《薩蒂利孔》的影響,而菲茨傑拉德最初就是以“西卵的特里馬爾奇奧”(Trimalchionis in West Egg)為《了不起的蓋茨比》命名的。現代社會的蓋茨比,追溯其原型的話就是古羅馬的特里馬爾奇奧,因兩者都出身低微,經過一番努力才躋身豪富,同樣都希望通過舉辦豪華盛宴博取眾人認可。當代作家也有援引化用這部作品而創作的,英國作家D. B. C·彼埃爾(其諷刺小說《弗農小上帝》曾獲2003年布克文學獎)在其新作Lights Out in Wonderland(《燈照仙境》)中,就引用了不少《薩蒂利孔》的段落。

二十五、約翰·戴維森《詩集》 約翰·戴維森是蘇格蘭詩人,劇作家和小說家,以謠曲廣為人知。他也做法文和德文的翻譯。1909年,因財務壓力和身心健康問題自殺。此冊有R. M. Wenley的序言。

二十六、《布爾芬奇的神話》 此書也是現代文庫版。

托馬斯·布爾芬奇(1796-1867)是馬塞諸塞州的作家和銀行家,以英語重述了希臘、羅馬、東方、斯堪的納維亞、亞瑟王和中世紀的神話故事,系列作品曾經流行一時。此書包括寓言的時代、騎士的時代和查理曼大帝時代三個部分。

二十七、《古埃及神話》這冊《古埃及神話》是某出版社“東方智慧系列”之譯作。

二十八、薩克斯·羅默《傅滿洲博士歸來》這冊是薩克斯·羅默“傅滿洲系列”的第二部,部分情節上是第一部“傅滿洲博士的秘密”的延續。這是一本通俗小說,無甚可觀。

二十九、語法書《法文初範》 看此書封面內容,《法文初範》乃天主教傳教團委託上海徐家彙土山灣印書館印行,時間在1927年,為第七版。編撰者是 Le P. L. Tsang,應是上海本地的教會牧師。1926年9月,施先生入震旦大學法文專修科特別班攻讀法文,這冊語法書應是入學後所購。

責任編輯:鄭詩亮

校對:欒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