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知過去,明未來,走進歷史長廊,回首千年文明。博物館的存在讓我們得以與歷史相遇,與那個無限遙遠卻又無限接近的自己相遇,魂遊千載,站在歷史的彼岸,與其相望相知。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從歷史文物中我們可以窺得當時的社會狀況,可以大膽的設想曾出現在文物身上的故事,然後去編撰一個只屬於你與文物之間的小秘密,歷史書本總是枯燥乏味,可是若將畫上的文物真實擺在眼前,卻是鮮活生動的很呢~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重慶巴南博物館,館藏文物3000餘件,時間跨度長達百餘萬年,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近現代生活中的各類器物,而其中極具代表的代表巴氏柳葉劍、戈等青銅兵器更是國家一級文物,歷史價值極高。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巴氏柳葉劍)

巴南地區多山多石,常有野獸出沒,而巴氏柳葉劍便是先人做近身格鬥防身所用,劍長39.1釐米,厚1.3釐米,重343克,比普通劍身更短、更薄。整個劍身有八種紋飾,以手和心臟作為主要元素, 且還有不少“巴蜀圖語”,做工非常精美,該劍是代表巴人善武的極其珍貴的文物。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巴人驍勇,用戰爭書寫歷史,多年來巴地不斷有武器出土,且種類的繁多, 有戈、矛、劍。其中對巴人來說是最不能缺的便是柳葉劍,該劍狀若飛柳,手感極佳。根據文獻記載可知巴人也曾憑著柳葉劍幫助武王伐紂,參與了建周滅商的重大歷史事件。怪不得和越王勾踐劍同為國家一級文物呢!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編鐘)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編鐘)

“禮、樂相須以為用,禮非樂不行,樂非禮不舉”,巴氏柳葉劍是巴人善武的代表,而編鐘的出現則是巴人文明的見證,那些逝去的歲月,總能被無心之物有心記錄下來,等待千年,將昔日繁華淺淺訴說。

物是死的,可背後的故事卻是鮮活生動的,即使今日觀來,依舊清晰,如在耳畔眼前。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乾隆49年“齒德雙榮”漆金匾)

圖為乾隆49年刻有“齒德雙榮”的漆金匾,匾額上“齒”指年齡,“德”指品德,“雙榮”是“欣欣向榮”之意。該匾為1784年巴南區時任知府王用儀為慶鄉紳八十大壽所手書的賀匾。

雖是簡簡單單幾個字,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窺得當時的社會風尚,因為只有在社會安定,崇尚孝道的前提和風氣下才能有這段佳話的誕生。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在巴南博物館這本千年歷史書卷中,記錄了不少曾驚豔了時光的才子佳人,其中最值得稱道的便是畫家龔晴皋,當地甚至傳有“家無晴皋畫,必是俗人家”之說,其畫技之高超可見一斑。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巴南炒茶)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魚洞亂針繡)

如果說前面文物書寫的是可以觸及的歷史,那麼這些巴南炒茶、魚洞亂針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巴南的獨特“巴韻”,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它隱藏在所有巴人的血液之中。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巴文化傳承已久,從遠古到巴國、到巴郡、巴縣再到如今的巴南,它歷經了百餘萬年,可至始至終“巴”名不易,“巴”風不改!

和越王勾踐劍齊名的巴氏柳葉劍,竟然藏在一個區級博物館裡?

巴南博物館採用裡了聲光電現代化技術和場景復原、虛擬現實(VR)、多媒體渲染、語音解說等展示手段將巴南百餘萬年的發展歷程和歷史成就真實還原,將歷史的精華反覆提煉壓縮,永遠定格,瞭解巴南文化,需從巴南博物館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