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水滸傳》已經是家喻戶曉的電視劇了,雖然不少人並不曾看完原著但至少通過電視劇也瞭解的七七八八了吧。我們無法體味作者施耐庵的心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故事裡的一些場景猜測當下的一些事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潘金蓮”這個角色的愛恨情仇吧,她只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犧牲品,而非世人仇視的淫婦蕩女,卻遭來古今人們的唾罵和嘲諷。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潘金蓮與武大郎


難道追求真愛的她錯了嗎?美與醜的落差如此之大,難道就該甘願認命嗎?

丫鬟出身的她,精明強幹卻不失為持家的好媳婦兒。試問當今,還有多少這樣的賢良的好老婆?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武松歸家

話說劇中對她的描述主要來自於“武松打虎”這一節,武松打虎一戰成名之後,回到了陽穀縣任“武都頭”。名聲遠揚的他第一次與嫂嫂見面是在陽穀縣自家中,自看到武松第一眼起,這個身材魁梧,健碩有力的男人就深深吸引了她,心中的愛慕之意久久難以平靜。在此後的日子裡,她開始憤世俗的不公,世道的不平。自己喜歡的人不能在一起,卻要和自己不喜歡的武大郎夜夜為伴,卻也是心裡有苦說不出。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潘金蓮


且說說潘金蓮如何的秀外慧中,勤勞樸實吧,烹飪、烙餅、刺繡、針織、縫紉也算得上是樣樣精通的。我們知道武大郎賣炊餅的,人稱“三寸丁枯樹皮”。不看也知道是個矮且醜的沒有樣兒的男人。在陽穀縣賣炊餅期間,每日三更便起炊餅,五更要幫大郎準備好出門的行頭。要知道“蒸饅頭”這活兒卻是個手藝活兒。就是當今的饅頭店也是如此,辛苦不說,來不得半點馬虎,弄不好賣不出去也就壞了名聲。我們看到武松搬回家裡住的時候,潘金蓮日日為家置辦好的酒菜款待武松,一般的女兒家想必是做不出來的,而且還得日日換著花樣兒的置辦,必定也是需要費一些心思才行的。還有,一次王乾孃到大郎家裡看金蓮納的鞋樣兒,說的是:“這手藝,這能幹恐怕十里八鄉也找不出第二個了吧"。再者,金蓮見到武松天寒依舊身著單衣,遂說到:”幫兄弟置辦一身衣服吧,也休要讓外人說了她這做嫂嫂的閒話“,說來也非常在理,既然都是自家兄弟,當然不能太虧待了讓外人瞧不起。由此可見,金蓮落了一手得好手藝,燒菜、烙餅、縫紉、刺繡樣樣精通,更重要的是懂得人世間的風情世故,也就是男人常說的“她是一個有女人味兒的女人”。像這樣的風情女子,放在當代,難道她不該是一個千里挑一的好媳婦兒嗎?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刺繡針織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知書達理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賢良淑德,舉世無雙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做衣服的賢惠


再瞧瞧她心裡的委屈與不甘,難道她真應該了此一生,與枯樹枝武大郎終老一生嗎? 且不說那個年代的思想,單單放在當下來看,試問一個貌若天仙,精明強幹的佳人怎麼會認命一生這樣渡過,難免頗有不甘吧。在武松住家的一段時間裡,金蓮多次尋找機會表達愛慕之意,可謂敢愛敢恨的真女子。面對這樣的婚姻,每天面對這樣的矮醜的武大郎,作為一個女人怎麼能甘心認命,怎麼能甘心餘生如此不堪。金蓮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面對自己喜歡的武松發起猛烈攻擊,看得出來,其實武松應該也是喜歡她的,只不過武松堂堂男子漢豈能奪兄弟之妻,這也非大丈夫所為,即便心中萬般無奈與不捨也絕不能做出如此令世人唾棄的事情來。因此,不久武松便作別了哥嫂,去了其他地方任職。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武大郎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示意武松


看得出來,武松的離去令嫂嫂非常的不開心,原本就算沒有真愛,作為自己仰慕的男人每天自己能夠看到也是好的,這下好了武松的離去讓這個曾經對他魂牽夢繞的女人徹底的失望了,喪失了理智,也更加迫切的想尋求屬於自己的真正的愛情,也增添了對武松的仇恨。

於是她想要報復,甚至想要紅杏出牆。當然,我覺得這樣也在所難免,試問自己喜歡的男人追了那麼久,期待了那麼久卻最終等來的是一句“嫂嫂,我走了”。作為一個貌美如花的美女,心裡自然是想要迅速找到情感的寄託,找武大郎嗎?不可能的,她與武大郎原本就沒有真愛,只是因為當時的情況無奈才下嫁了大郎,再者,五大三粗的武大郎只懂得賣燒餅,哪懂得人世間的情情愛愛。這樣的生活,與金蓮想要的美夢還相差的太遠了。於是,她開始尋求外界的情感寄託,也剛好有了之前的一次“窗杵砸頭本無意,卻是男女憶相思”啊,窈窕淑女,君子怎能不好?與西門慶的一次邂逅之後,就開始了金蓮的紅杏出牆之旅。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再次示意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巧遇西門慶


直到最後,她與西門的事情一發不可收拾,以至於到了要殺人滅口的地步,引發了武松“血濺鴛鴦樓”的終局之戰。這一路走來,也需是造化弄人,也需是世道捉弄了他們,也需是新女性對世俗的反抗和不甘。當然了整件事情,王乾孃有責任、翠蓮、西門慶和眾鄰居都有責任,他們的責任都在於逃脫不了世俗的固化和羈絆,各個為了蠅頭小利而麻木不仁。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王乾孃與西門慶謀劃


那武松,何嘗有沒有責任呢?倘若他沒有離家而去,倘若他沒有成為打虎英雄,倘若他不曾駐留在陽穀縣,倘若他像往常一樣,從沒有打破過陽穀縣這往日的寧靜,那還會有後來的悲慘結局嗎?也許,武大郎依舊在陽穀縣的大街上早出晚歸的賣燒餅;也許,潘金蓮也依舊相夫教子的做著饅頭,煨著一壺酒等待著大郎的歸來,一切的日子都是那麼平靜,一切的時光都不會再有意外。

賢良淑德的“潘金蓮”真應該認命嗎?23歲的她追求真愛有錯嗎?

23歲的潘金蓮


試問作者施耐庵先生,可能想到過:武松打虎之前,難道陽穀縣就沒有西門慶嗎?武松會陽穀縣之前,難道就沒有王乾孃嗎?日子不照樣一天天的過著嗎?難道不是因為武松的到來,才刻意打破了哥嫂這一份昔日的平靜嗎?當然了,這可能只是作者的一筆玄機吧,我們也只能這樣理解才能說得通了。對於潘金蓮這樣一個角色,我們不能一味的認為她只是一個淫女惡婦。在當時的世俗緊固的眼裡,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她敢於對世俗的抗爭,敢於對當下不滿社會的反抗,敢於對自己遭受的不公向外界宣戰。

她,只是做了所有人不敢做的事情。這就是潘金蓮,一個時代裡敢愛敢恨,不折不扣的奇女子!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