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炯:服務家鄉紮根基層

張炯:服務家鄉紮根基層

張炯律師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陳宗昊 湘潭報道

“調解與裁判相比,其實更難。”這是湖南力攻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張炯微信朋友圈裡的一句話。

在正式採訪張炯律師前的閒談中,便能感覺到他對律師職業和湘潭縣家鄉的熱愛。

“我是從湘潭縣走出去學習法律,而後回到湘潭縣執業的湘潭人。從2001年由律所的老前輩帶著辦案子,到現在已經十多年時間,論掙錢肯定沒在省城工作的同學多,但成就感我絲毫不比他們少。”

作為縣域律師,張炯承認,論專業領域的辦案水平自己不如大律所的名律師,但論服務領域和辦案數量,他卻非常有底氣。

“或許上午還在調解一樁離婚案件,下午就換了正裝為縣裡的機關幹部上法律知識講座,晚上則可能收拾行李趕高鐵去廣東為外出務工人員維權。”張炯笑著說,上學時候看香港電視劇,發現裡面的律師在庭上舌燦蓮花、口若懸河,可自己執業後才發現現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除了上庭辯護,其他時間,只要與法律有關的事都有所涉及。”

剛開始,張炯覺得自己特別累,“或許是心理有點失落吧,不過時間很短,隨著業務熟練,接觸的範圍擴大,每辦好一件案子,內心裡還是竊喜的,畢竟學有所用,自己的興趣與工作結合是件讓人快樂的事。”

十多年來,張炯走遍了湘潭縣每一個鄉鎮,服務的對象從縣領導到山村村民,“執業時間越長,越覺得咱們這種縣域律師得樣樣都能來,那種狹義上的專業化是不現實的。至少全縣範圍內,各種類型的案子都得接得了辦得好,加上打交道的人遍及各個階層,在工作中還得學會用合適的方式去溝通。”

湘潭縣是外出務工人員輸出大縣,相關維權案件多,尤其是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多。“這樣的案子很多律師都覺得麻煩、難辦,但我辦了這麼多年,已經養成了敢於接受挑戰的性格,對如何依法維權也形成了自己的經驗。”

2013年,射埠鎮的一位農民工由包工頭組織到山西的工地打工,其間不慎導致高位截癱。由於工程轉包複雜,受傷農民工的賠償要求無法完全兌現,在縣委政法委協調下,張炯成為了替受傷農民工維權的律師。

“農民工可憐啊,因為他們缺乏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在僱傭關係方面存在不少法律上的瑕疵和漏洞。”抱著試試的態度,張炯找到工程有關企業協商未果,最後通過先走工傷鑑定前置程序,隨後起訴企業申請賠償。經法院審判,最終企業敗訴,至2015年下半年,賠償金100多萬元已經到位。

“必須強調一句,是法律在全力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否則,靠我一個人也無能為力。但這件案子能辦下來,比我自己得了一百萬還有成就感。”

張炯說,由於縣域律師平時代理的案子案情相對簡單,目前他每年獨立辦案數量在50件左右,“這在大城市的很多律師看來,簡直多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張炯承認前些年他也動過“進城”的念頭,“看到大律師們豪華舒適的辦公環境,收入豐厚的高端業務,說不羨慕誰信?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我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我的家鄉,離不開我的這方天地。報酬少點,就節約著用;辦公條件差點,就多克服困難;工作忙點,就盡力做到勞逸結合吧。”

這些年,張炯不記得自己辦了多少公益性質的案子,也不記得去過多少偏遠鄉村,更不記得為多少人普及過法律知識。

“反正都是在服務桑梓,造福鄉親,能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為他們多做點實事,對得起百姓,也對得起良心。”不過,張炯唯一覺得身為縣域律師不方便的是,“因為身在基層,專業法律知識的學習氛圍不如大城市濃厚,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張炯希望,將來上級司法行政部門能針對縣域律師的需求,多組織一些專家學者開班授課,“無論行政法、經濟法還是其他領域的,我都想去聽去學。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方面的法律服務需求一定會有,即使標的金額小一點,案情簡單一點。畢竟,我們縣級法律服務市場也在不斷成長,到時候我們也能就近提供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