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河南洛陽奉先寺盧舍那佛坐像 / 唐

中國營造學社攝於1936年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的主窟。建於唐高宗咸亨三年(672)至上元二年(675),是唐代石窟藝術中的精品。盧舍那大佛結跏趺坐於五角臺上,高肉髻,波狀發紋,嘴角略翹,稍含笑意。僧伽梨完全蓋住身體,身前衣紋彎曲舒緩。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河北寶坻廣濟寺三大士殿西次間造像 / 元

中國營造學社攝於1932年

三大士像或說出自元代著名匠師劉元之手,梁思成評價其造型猶有唐代造像遺風,“衣褶流麗,雕飾精巧,在明清雕塑難找可與比較的作品”。而脅侍菩薩保留的唐代風格尤其明顯。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五彩倒坐觀音像 / 明

摩尼殿佈局奇特,四面均有“抱廈”。殿內的五彩觀音被魯迅先生譽為“東方美神”。觀音頭戴花冠微右側,身稍前傾,足踏彩蓮,面帶微笑,右腿自然斜壓於左腿之上,右手繞膝輕搭於左手腕部,溫文爾雅。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重慶大足石刻

中國營造學社攝於1939年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始建於唐永徽元年(650),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圖中是位於北山崖的一處造像,頭戴寶冠,面龐儒雅清秀,衣紋舒展。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四川安嶽毗盧洞石窟第19龕水月觀音像 / 北宋

入宋以後,以水月觀音為題材的造像日漸流行。現存於安嶽縣石羊鎮毗盧洞的水月觀音像為該題材在宋代的代表作。觀音像束髮高聳,戴有華美的冠飾,眉眼低垂,體態輕鬆,採用傳自印度的舒腿坐姿。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遼寧義縣萬佛堂石窟內雕像/ 北魏

萬佛堂石窟群位於義縣城西北的萬佛堂村,共計有大小窟龕16洞,當與雲岡石窟第三期(北魏太和十八年至光武年,494—524年)屬同一時代,是東北地區始建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第147龕正壁 / 西魏

麥積山石窟大約開鑿於後秦時期(384—417),後又經多個朝代的不斷修建。第147窟開鑿於北魏,正壁龕內塑坐佛一尊,坐佛身後的牆壁上畫有火焰紋佛背光。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平遙鎮國寺萬佛殿金剛 / 五代

鎮國寺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1540)改為鎮國寺。萬佛殿是前院的主要建築,殿內有塑像14尊,五代塑像原作11尊。金剛闊口圓臉,護法威嚴,盡顯唐代遺風。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四川安嶽圓覺洞第11窟淨瓶觀音像 / 北宋

觀音像頭戴寶冠,冠中有一立佛,右手執楊柳枝,輕搭於肩。耳飾色彩明豔,與華美飄逸的衣衫相映。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天津薊州獨樂寺觀音閣右脅侍像 / 遼

在獨樂寺觀音閣中,觀音塑像兩側各有一尊脅侍菩薩塑像,塑像是遼代的原塑,雖製作於遼代,但其藝術風格類似盛唐時期的作品。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第三層四方佛 / 遼

釋迦塔內有26尊遼代彩塑,分佈於上下五層內。第三層共4尊彩塑,面部均保存完好,面相十分接近,螺發,圓臉,面頰緊緻,神情肅穆,遼塑風韻猶存。據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記載,“各像背光都是馬蹄形,頭光圓形”。可見當時還有背光,系近代毀壞,實為可惜。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靈石資壽寺三大士殿十八羅漢彩塑 / 明

資壽寺為明代建築。寺內三大士殿的十八羅漢為寺內最動人的彩塑,他們姿態各異,表情豐富,形態逼真,有的抿嘴含笑,有的挑眉瞪目,有的閉目養神,有的寧靜祥和。1993年,十八羅漢頭像曾全部被盜,流落海外,1999年被臺灣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先生重金購得並捐贈回鄉。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平遙鎮國寺萬佛殿文殊菩薩像 / 五代

萬佛殿系鎮國寺核心建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全殿共有塑像14尊,其中11尊為五代北漢天會年間建殿時的原作。圖中為文殊菩薩像,半跏趺坐,眉目秀麗,肌膚盈潤,給人愉悅之感。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鎮國寺萬佛殿內的彩塑,是全國寺觀廟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遼寧義縣奉國寺大殿七佛之釋迦牟尼佛像 / 遼

奉國寺大殿七佛是現存體量最大的七佛主題造像;其中釋迦牟尼佛造像在戰爭年代曾被一顆炮彈擊中,但落在造像手掌中的炮彈奇蹟般的沒有爆炸。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遼寧義縣奉國寺大雄殿東六佛東脅侍像 / 遼

此菩薩塑像高 2.5 米,皓齒微露,面帶微笑,兩足踏蓮花一朵。寶相莊嚴,神態自然,栩栩如生,堪與山西大同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之合掌露齒脅侍菩薩相媲美。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第6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層佛龕 / 北魏

龕楣自上而下雕飛天、坐佛和伎樂天各一列,楣尾雕朱雀。飛天綵帶飄舞,身姿婀娜。龕內正中為坐佛,身後飾舟形背光與火焰紋頭光。雕刻精巧。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雲南安寧曹溪寺木雕漆金彩繪三大士像之一 / 宋

曹溪寺大殿位於縣城西北二十里的鳳城山。殿平面方形,每面三間,重簷歇山頂。但僅下簷為元代原物,上簷斗拱及門窗裝修為明代重修。殿內佛像皆為宋塑。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釋迦涅槃像 / 唐

釋迦摩尼全像身長15.8米,頭部約3米。佛像左手放在腿上,右手枕在頭下,頭朝北,面朝西,側臥在窟內的高臺上,神情安詳。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天津薊州獨樂寺觀音閣十一面觀音像 / 遼

此十一面觀音塑像通高約16米,直達閣頂鬥八藻井。觀音本面帶慈笑,束髮戴冠,本面頭頂的冠內圈排列10個小頭像。觀音像為黑褐色,長目圓頜,鼻子長而挺,耳垂大而長。仍保留了遼塑時的大唐遺風,甚為珍貴。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忻州南禪寺大佛殿主像 / 唐

南禪寺大佛殿建於唐建中三年(782),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構遺存,殿內唐代彩塑也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佛教塑像。釋迦牟尼佛端坐於蓮臺之上,慈光四照,肅穆安詳,充分體現了唐代藝術之美。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平遙雙林寺彩塑 / 明

雙林寺位於平遙縣城西南6公里處的橋頭村,原名“中都寺”,北宋時改為今名。分佈於寺內各殿宇的元明彩塑共2000餘尊。其中一尊塑像,頭戴花冠,身著鎧甲,雙唇微張,怒目斜視,生動細膩的刻畫出威猛剛毅的形象。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平遙雙林寺大雄寶殿韋陀立像 / 明

雙林寺大雄寶殿位於第二進院,明初重建,是全寺最高大的建築。韋陀被雕塑家錢紹武先生譽為“全國韋陀之冠”——他右手握拳,挺胸側立,重心放在左腿,軀幹和頭頸的扭轉和位移超出了人類的極限,但是整個塑像毫無造作之感。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侍女像 / 宋

晉祠聖母殿是晉祠的主殿,始建於宋太平興國九年(984),為晉祠內最古老的建築。殿內彩塑43尊,除中央龕內兩尊侍女像為明代補塑,其餘皆為宋代原作。她們形態各異,表情生動,並且開創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遼寧義縣奉國寺力士 / 遼

從整體風格看,這尊力士應該和脅持以及佛像一樣,同為大殿創建時的作品。力士拄著杵(杵為後世所加),戴寶冠,著披膊、身甲,經過了後世的補塑和重妝。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寶殿吉祥功德天彩塑像 / 金

善化寺始建於唐玄宗時期,賜名開元寺。後戰亂焚燬大部,金代奉敕重建,明代更名為善化寺。寺中大雄寶殿為遼代遺構,其中的二十四諸天是殿內最具特色的彩塑。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朔州崇福寺彌陀殿天王像 / 金

彌陀殿是崇福寺的主殿,建造於金皇統三年(1143)。殿內的金代彩塑堪稱遼金彩塑藝術之傑作。西側天王披著盔甲,背飾項光火焰,十分威風。赤面油亮,眼睛大睜,嘴巴緊閉,一身英氣。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山西大同善化寺山門內四大天王(之一) / 明

善化寺原山門已毀,因此天王殿便直接作為山門使用。殿內有天王四尊。分持琵琶、寶劍、長蛇、寶塔。四大天王塑於明代,橫眉怒目,姿態威嚴。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長安城光宅寺七寶臺十一面觀音像 / 唐

弗利爾收藏的立菩薩像中可見到來自長安的風格。立像來自西安寶慶寺,原為武則天所立光宅寺七寶臺上的作品,是典型的唐代長安十一面觀世音立像。直立之姿,身軀豐滿窈窕,突出地刻畫了女性優美的身段。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白石鏤空雕雙思惟菩薩像 / 北齊

弗利爾美術館藏

圖為河清四年(565)曲陽縣容城諸劉村邑人等造的白石鏤空雕雙思惟菩薩像。二菩薩像背後有雙樹構成背屏,是北齊白石雕像中流行的樣式。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迴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30幅珍貴圖片,走近造像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