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杜牧在《夜泊秦淮》中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字里行间,言说自己江·湖漂泊的孤寂凄清,羡慕那抱着琵琶莺莺燕燕的女子,只管唱歌,而不管世事,未尝不是一种生存之道。

《诗式》讲:“杜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秦淮河畔至今留有“秦淮八艳的传说

似乎,在大家心里,“商女”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群体,但老舍笔下,尤桐芳却是一个颠覆者,用最近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服,尤桐芳是《四世同堂》里,乘风破浪的传奇女子。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老舍《四世同堂》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图为冠家几位女性

《四世同堂》中,尤桐芳一共出场不到二十次,却在读者心中留下一个嘎嘣脆,火辣辣的印象。她如果泉下有知,对这个形象应该是心满意足的,她终于让大家知道:她, 尤桐芳,是个有骨气的巾帼英雄。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老舍的《四世同堂》被演绎成多种形式的戏剧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尤桐芳是谁? 她自己也不一定清楚。

她是个苦命的孤儿, 连自己的父母是谁,都不记得。四岁被人拐卖之后,她就姓了尤,那是他养母的姓。

8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10岁凭着一股子聪明伶俐的劲儿,能够登台唱大鼓,她懂得在台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也知道,取悦别人能够养活自己,也可以少挨几次皮鞭加身的苦楚。

13岁,她被师·傅糟蹋,自己还是个孩子,便已经是失掉两个未出世的孩子的人,这样的经历影响了她长身体。

但这不影响她成为一个好看的女孩子,小扁脸儿,皮肤细润,眉眼秀美。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黄磊版本的《四世同堂》电视剧中,尤桐芳由演员金玉婷扮演,个人觉得非常符合原著形象。


她殷切盼望有一个老实的男人,哪怕穷一点,苦一点也不要紧,给她一份安稳家庭主妇的生活,可是,她只能做姨太太。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尤桐芳渴望一个安稳的家庭


22岁,个子小小的的她被·冠晓荷看中,成了冠家的姨太太

原以为到了冠家,便不至于每天为赚吃食而满场子卖笑,可是,生活再次教她知道,姨太太是把取悦众人的功夫用来取悦一个人——只是专有的玩物罢了。

在冠家,冠晓荷不是真心爱护他,正房太太大赤包嫉妒辱骂她,她需得拿出江·湖儿女的架势打起十二分精神与大赤包抗衡,才能叫大赤包在糟践她的时候,存着一份收敛的心。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尤桐芳跟大赤包对骂,毫不示弱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她深知道华美的衣服,悦耳的言笑,丰腴的酒席,都是使她把身心腐烂掉,而被扔弃在烂死岗子的毒药。

表面上,她嬉笑玩闹,以赚取一个栖身之所暗地里,她以泪洗面,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亲戚,孤身一人,像空旷的湖面无根的浮萍。

浮萍还会遇着浮萍,而她,每天睁开眼,世界是空的。

尤桐芳的选择


老舍先生说:假若桐芳能够好好的读几年书,以她的聪明,必能成为一个很有用的小女人。即使她不读书,而能堂堂正正的嫁人,以她的社会经验,和所受的痛苦,她必能一心一意做个好主妇。

无奈,她生在那个山河飘摇的时代,生活没有给她选择读书或安稳的机会。

她需得在冠家谋一条生路,一面讨好她的丈夫冠晓荷,一面叫大赤包觉得她不是那么好欺负:“我告诉你大赤包,你以后嘴里再不三不四的,我就找根棍儿把你嗓子眼儿堵上!我,就是个唱玩意儿的,我十几岁就被师傅糟蹋了,我没啥不敢说的!”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每一次吵架,都觉得尤桐芳有一种破釜沉舟的豪气


她虽然是一个姨太太,却没有姨太太养尊处优的毛病,反而因为在江湖上行走习惯了,比一般人更豪气一些。

她同情穷苦的邻居,故意的雇他们的车,而且多给点钱。她是那么渴望认真经营一个家,而羡慕小崔的太太,虽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终归是一家之主妇,在钱家遭难的时候,不顾大赤包与冠晓荷的阻拦而送去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样的尤桐芳,向前一步,便是勇敢的女战士与很贤良的女人,是与柳如是,赛金花,李师师一样名垂青史的女中豪杰,后退一步,则是衣食无忧,左右逢源的姨太太,在乱世中求得安稳。

往前一步是深渊,退后一步是人生,尤桐芳无论如何选择,世人都不会责备她,反而因着她的苦命对她保有一份的同情。

毕竟,在沦丧的国土上,国人的生命太卑微,能生存下去,已是不易,能活出尊严者,少之又少。

叛逆者与清醒者


尤桐芳不愿意做无根的浮萍,为此,她凭着自己的口音和4岁前的一丝丝沿街卖唱的记忆,给自己找了一个可能的家乡——东北。

大赤包对她的侮辱谩骂是家常便饭,倘使她心情好,便置之不理,且当她是一只大老鸹在聒噪;可若是 大赤包冒犯了她的家乡,她必定会像一只勇敢的小鹞子不怕老鹰那样,扑到大赤包的面前,用极高的嗓门和她对骂。

她痛恨一切污蔑或者侵占她家乡的人,并且,决意与他们死磕到底。

她知道日本人骗去了她的老家,也晓得日本人怎样虐待着她的乡亲,加之北平的陷落,邻居的苦难,都让她看到一个人丧失了国家主·权的可悲。她痛恨使她流离失所的日本人,也恨大赤包和冠晓荷想尽办法接近日本人。

在冠家,她成了唯一一个清醒的人。比起那些被日本人打一个巴掌都只懂得点头哈腰的人来,她是一个知道“疼痛”,并且立誓要打回去的人。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尤桐芳抢过了钱先生的手·雷,说,我的恨,不比你们少


她帮助高第去给钱先生通风报信,鼓励高第与家庭决裂,去追求光明。

她期待公平与正义,期待北平解放、光明到来。为此,她不惧风险,默默地配合着钱先生干抗战工作。

故事的结尾,仿佛是注定的结局,她们之所以被人记住,是因为以她们的血肉之躯,换取在历史上一个清白而美丽的名字。

她们已经注定了是要牺牲的角色。

与书中为救若霞,而“袭击失败”的结局比,我更喜欢黄磊版本的《四世同堂》的结局,尤桐芳拉响了导·火索,虽然她犹豫,颤抖,笨拙,但她终究没有让自己失望,她勇敢的实现了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理想,用自己的生命向世人宣明:尤桐芳不只是一个只会“唱玩意儿”的,她不止能做一个姨太太,而是一个女中豪杰。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她是配的上这样壮烈而辉煌的结局的。

她们是光


我猜想,老舍先生在写尤桐芳这个角色饿的时候,脑子里肯定想到了尤三姐这个原型,所以他给她取名“桐芳”,谐音“同芳”。

《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是大观园的叛逆者,而《四世同堂》中的尤桐芳,是冠家那个汉奸窝子里的叛逆者。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87版《红楼梦》中的尤三姐


尤桐芳为自己的国和家牺牲。尤三姐为自己的气节和爱情牺牲。

还有老谋子的《金陵十三钗》中的玉墨,为自己的同胞牺牲。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金陵十三钗》中的玉墨,为了救几个女学生,和姐妹们牺牲了自己


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小姐讲:练武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我想,人活着也是一样,在她们的心里,是有天地,有众生的。天地是自己的国土,众生,是自己的同胞。

她们都是风雨飘摇时候,社会底层的女性,他们都生活在“不被尊重的”世界里,但她们都有一种胸怀天下的大无畏精神,不惜用生命捍卫自己所珍视的东西。

结语:

近几天,乘风破浪这个词儿很火,其中,大堤上“乘风破浪”的姐姐特别感动我,她们平素喜欢跳广场舞,因为“洪水来了,她们就卷起袖子,从广场“转战”鄱阳湖岸,“扛不了沙袋,就装沙袋;修不了圩堤,就协助巡护” 。在她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朴素而单纯的美,是中国女性一直以来普遍心愿——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不被侵犯。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拼过尤三姐,媲美十三钗,《四世同堂》里,她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今天,我们讲究女性解放,倡导女性自强,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无数个“她们”抗争的结果,活在今天的我们,除了光鲜亮丽的舞台,还应该记得多看看她们,

正是因为无数个美丽的她们,我们才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曙光,那束光,名字叫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