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體會」專業的陪伴者 用心寫故事

9月上旬,我參加了自強總社開展的“看見專業”的線上直播培訓。本次培訓特邀了華東理工大學費梅蘋教授、上海法制報融媒體副主任王菁老師。通過這次特別的培訓,我“看見”了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戒毒故事背後,我們自強社工這麼多年以來辛勤地付出和敬業精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是因為我於今年6月參加了由上海市禁毒辦指導,《上海法治報》主辦的“2020最打動人心的禁毒故事”徵文評選活動,並有幸入圍,所以對本次培訓感悟頗多,希望能與大家分享。

我們面對的是特殊的群體,當我們遇到服務對象或者家屬的冷言相待,個案輔導中遇到挫折時應該怎麼辦?聽了朱玥老師的故事,我陷入了沉思中。對於我們社工來說,任何一種理論模式的運用都離不開專業信任關係的建立。我很佩服朱玥老師的勇氣,身懷六甲的她第一次上門,就遇到服務對象家人的排斥,甚至差被推摔倒而流產。即便如此,她依然沒有放棄,再次敲響服務對象家門,找到突破口,逐步建立專業關係。而正是因為朱玥老師鍥而不捨的努力,與家屬之間的良性溝通,幫助服務對象重構了家庭支持系統,原本疏離的家人關係得以修復,家成為了服務對象戒毒路上最堅強的後盾。整個故事敘述的過程中,畫面感油然而生,對象從極度排斥到真心接納,我能夠感受到在這一路,朱玥老師作為專業的陪伴者,運用 “冰山理論”等專業方法為對象和他的家庭植入希望。這也是幫助我今後在面對有難度的個案,特別是遇到阻抗時,如何面對開拓了思路。馬宏豔老師在陪伴女性服務對象的過程中,從女性角度出發,並不是空講大道理,而是用自己樸實的語言和適度的自我披露打動了服務對象,讓服務對象願意與她分享最隱私的內心深處。建立了良好信任關係之後的服務對象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與馬老師聊天,這份信任難能可貴。很巧的是今年我寫的故事就是一位涅槃重生,走過十年康復歷程的女性同伴輔導員。感同身受的是在開展女性對象的個案輔導中,針對女性獨有的細膩與敏感,我在陪伴她的過程中更注重細節,哪怕是一杯熱茶,一個關注的眼光,我希望社工的專業陪伴讓經歷人生黑暗的她尚有一絲暖意,社工是她這段路上最重要的那個人。而這十年,我也從懵懵懂懂的新手社工成長為自強的助理督導。

寫好一個故事難,用心寫好一個故事更難。正如來自上海法制報融媒體副主任王菁老師的點評——“傳播故事的目的是讓社會認識禁毒社工這個群體,並傳遞正能量。通過曲折的康復故事,讓社會認識到戒毒人員康復的不容易。”兩位老師分享了兩個十分感人的故事,遺憾的是馬老師的故事未能入選。合上密密麻麻的日誌,我也在思考,我們社工每天忙忙碌碌,開展了那麼多個案輔導,當收穫到來自服務對象的一聲“謝謝”,來自對象家庭的一張“全家歡”,這些都是我們自強社工的工作成效,體現我們自強人的社會價值。所以,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社工很有必要通過各種媒體多發“聲音”,讓社會大眾更瞭解我們社工的工作,給予社工更多的理解,給予服務對象更多的包容。當然,相比平時撰寫案例,如何寫故事也是件頭疼的事情。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在撰寫故事時,開篇的導語非常重要,導語能讓讀者一目瞭然。第二、在撰寫時要找一個讀者的閱讀點,可以是曲折性的故事,可以是自我矛盾的改變,這樣能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情緒,推動讀者在閱讀時的情緒。之後的我也會在工作上當一名有心人,積累素材,聚集問題,從一個切入點出發,讓一個個體現社工專業元素的案例通過故事的形式更為立體豐滿,扣人心絃,打動人心。

「學習體會」專業的陪伴者 用心寫故事

精彩的分享,意猶未盡。以後的我將以優秀社工老師們為學習的榜樣,秉持社工理念,做好服務對象的專業“陪伴”者,“看見”陪伴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用心寫好每一個故事。我也十分期待之後的第二次系列培訓,學習永遠在路上!

嘉定工作站嘉定鎮街道社工點 盧瑜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