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出現一個特殊病例,一位患者不明原因張口困難,已嚴重至無法進食,曾轉診多家醫院就診卻始終未明確病因。最終,轉診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被確診為破傷風。
破傷風是一種嚴重的潛在致命性疾病。在我國,破傷風仍屬高發疾病,常見病因包括皮膚外傷史或破損史、皮膚軟組織感染史和消化道破損病史。破傷風重症患者可發生喉痙攣、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在無醫療干預的情況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經過積極的綜合治療,全球範圍病死率仍為30%—50%。在我國破傷風救治經驗豐富的醫院,即使病人及時就診,病死率也在10%左右。
任何傷口都有可能感染破傷風
據患者王女士介紹,發病前她在家烙餅時右手無名指不慎碰到餅鐺被燙傷,局部出現了水泡,她當時認為做飯被燙傷是常有的事,就沒有到醫院就診,而是在家自行處理了傷口。此後幾天裡,王女士繼續每天做家務,傷口每天都會沾到水。一週後,當王女士出現張口困難、無法進食的症狀,便開始四處求醫。最終轉診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通過王傳林主任的診斷和治療,7天后得到治癒。
據王傳林主任介紹,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種誘因會引發破傷風,而公眾往往容易忽視,導致嚴重後果。目前,我國外傷後破傷風仍高發,誤診率、漏診率高。身為一名急診外科醫生,王傳林主任接診過許多破傷風病例,例如,開放性骨折、含鐵鏽的傷口、傷口小而深的刺傷、盲管外傷、火器傷,牙齦出血、內衣掛鉤劃傷等引起的破傷風,在臨床上時有發生。雖然破傷風在發達國家,甚至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幾乎絕跡,但在免疫規劃項目執行不規範或開展較晚的國家和地區,仍然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動物致傷是破傷風發病高風險因素之一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範(2019年版)》,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動物致傷處置中的規範化程度,使全國不同地區以及城鄉之間共同提升至應有的同質化水平。
《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範(2019年版)》主要執筆人之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劉斯,在“2020中國動物致傷診治高峰論壇”上發表演講,就動物傷害後破傷風預防進行講解,並指出動物致傷是破傷風發病高風險因素之一。目前我國不同地區的醫療水平發展尚不平衡,部分醫療機構對動物傷害救治經驗尚不足,需要有面向臨床一線基層醫生的規範化培訓,以達到動物傷害救治的同質化、規範化、科學化和精細化。如何才能有效的預防破傷風呢?
主動免疫,是抵抗毒素的最佳方式
王傳林主任介紹,人體受傷後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中和破傷風毒素來預防發病:被動免疫製劑(破傷風針)和主動免疫(疫苗)。被動免疫製劑是外源的抗體,雖然可以臨時抵擋毒素一段時間,但是外源性抗體有較高的過敏風險。而且,被動免疫製劑在人體內提供保護作用的時間比較短,最多28天后即被人體代謝而失去保護作用。疫苗是主動免疫製劑,它可以使人體自身持續產生抗體而起到長久的保護作用。
1978年我國開始實施計劃免疫,百白破疫苗被納入其中。1988年我國要求省、縣、鄉三級免疫覆蓋率達到85%以上。到目前為止,我國99%以上的新生兒都注射過百白破疫苗。
我國破傷風防治的核心理念是:破傷風預防應變被動為主動、變盲目為精準;破傷風診治診療應早發現、強幹預、補缺口。貫徹上述破傷風防治核心理念將為持續降低我國非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