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2年,我變“強”了很多

依然記得,自己剛畢業的時候面臨著怎樣的窘境。

學的數學專業,太基礎,不考研不好找工作,考研吧,沒有下定了決心,才看書幾個月,又要為錢的事愁。

我不想畢業了還靠父母養,也不想結婚了就靠老公養,我不能沒有工作,我不能沒有收入,一週都不行。

畢業2年,我變“強”了很多

我以前不是那種能吃苦的人,隔夜的飯菜基本不吃,出去逛街不能不買東西,就算不買衣服,吃一頓好的,買些零食、飾品、蛋糕、奶茶,都是好的。

我也不會理財,總是月月光。

總而言之,我以前就是那種比較散漫的人,比較隨著性子活,說好了要做的事,過幾天就拋到腦後了,非常之瀟灑。

喜歡的人,會去表白,討厭的人,也會當面給臭臉。不懂什麼叫矜持,也不懂什麼叫情商。

幸運的時候,是大四就去廣電實習,跟朵朵姐入了內容這行,並和她保持了美好的友誼,已三年。

不太好的是,自己一直沒弄清楚自己的定位。我從來都沒有想做一個純粹的編輯,四年的理科學習沒有用上,也是一件比較惆悵的事情。

後來我不斷嘗試不同的工作和不同的行業,畢業到現在,換了4~5份工作,我從來沒改過微信名,還是蘇語。

直到今天,我把微信名換成了真名,並加上了公司名的前綴,這意味著,我可能要在這裡長久待著了。

畢業2年,我變“強”了很多

如果說,上大學之前的我,還有自卑的心理在,那麼上完大學以後的自己,獲得了一種心境。

我上的也只是普通的一本,不是211、985,我也不是學霸,不是學生會主席,不是部門幹部,甚至也沒拿過國家獎學金。

可這並不妨礙我在進入社會以後的篤定,這種自信從何而來?我想與我大學時期的經歷分不開。

大一,我進了院新聞部,開始撰稿,很認真地在寫稿。記得學研部組織了一場新老生交流會,我們新聞部的新生要寫新聞稿的,我就坐在那裡聽,把每個學長學姐講的話都記錄了下來,比高中數學課還認真。

那時候起,我沒把自己當學生,而是想著,如果這是我的工作,我該怎麼對待?並且,是基於一份對寫作的熱愛去做的,所以格外投入。

對於本專業的課程,我沒有那麼投入,只是確保自己不掛科,順利拿到學位證就好了。那時候,不愛數學,也不討厭,知道它有用,所以數學建模我參加了,我喜歡這種接近實踐的活動。現在看來,真的沒錯。

大二的時候,和學長、系裡同學,一起辦了網絡電臺,開始做原創的節目。那段時光真的好極了,雖然沒有一分收入,也從來沒想過商業化去運作,單純只是喜愛。

為了節目的原創性,我們幾個人堅持寫稿,為了監督還相互為對方的節目寫稿,協助對方錄音,再互相給對方剪輯。每個週二是我的節目,那時候就特別忙,那時候才知道,做好內容,還真的是不容易。

我們為了錄呼臺,翹了課去草地上找安靜的場所,冬天很冷,晚上我們去湖邊錄民國節目的稿子,還把火車的聲音錄進去的,特別有味道。

因為經常要找配樂,積累了很多素材庫,到現在我電腦裡都還有純音樂的配樂包,全網找下載的插件,自學AU剪輯、混響。

我們總共做了100多期的節目,播放量也有幾萬次,可惜的是,學長一畢業,團隊也散了,我自己也沒能堅持下去。

這段經歷對我影響深遠。撰稿的習慣保留了下來,且喜歡跨越不同的品種,畢竟,我們那時候又要做民國節目,又要做電影節目,還要說情感節目、讀書節目、訪談節目。

甚至,我們曾打算拍一部小成本電影,以浩子寫的《赤道雪山》為劇本,在網上眾籌,拍一部中國版的“追風箏的人”。

可惜最後我們散了。

我應該是比較早散了的成員,雖然我還當了一學期的臺長。畢業的時候,三觀還是在發展中的,逐漸再成熟,所以,現在的我也不明白當初的決定和想法。只能說,我理解並接受,因為那是曾經的自己。

畢業2年,我變“強”了很多

這兩年,我換過很多工作,遇到過很多挫折,也經歷過很多美好的事情。雖然才短短兩年,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

比如,我覺得我變“強”了。

雖然我還在寫文案,但是也轉型了,在公眾號寫文章,純粹是愛好。本職工作還是在寫商業性的實用性文案,例如,白皮書、視頻腳本、項目介紹書等等,並從中學習軟科學知識。

除此之外,我多了很多技能,比如,給孩子和家長上課,不會怯場了,不知不覺兼職上繪本課一年多了,我是個合格的繪本課老師,就在前不久,我在臺上上課的時候,一個家長為我端來了一杯他買的咖啡。

我想他是真的覺得我講得好,才會主動送我咖啡。這點滴的美好,比拿到的報酬更讓我覺得開心。

我也寫了兩篇短篇小說,雖然比不上駐站的作者們的創作量、名氣、收入,好歹被很多讀者所喜,這未嘗不是一件讓人有成就感的事。

畢業2年,我變“強”了很多

2018年,我只是一個新媒體編輯,2019年,我是一個成長中的人,公眾號不是我的全部,明星熱點也從我的生活中遠離。我有時間看一些深刻的書,關心一些我想學習的領域,學我喜歡的東西。

我也在慢慢增長收入,雖然談不上能買房,好歹能養活自己。我在慢慢變得能吃苦,書中那種“嚼得菜根,百事可為之”的感覺,我開始懂了。

當過火鍋店服務員,去奶茶店削水果,我因此知道所有的服務業都不容易,做過電商的工作,我因此知道了銷售的壓力有多大,社會上的物慾是如何被推動。

見過有的人為了一個客戶喝酒到不省人事,見過剛畢業的學生賣房子,被客戶掛在朋友圈罵,也見過50歲的人學賣保險在那裡唱著跳著。

這世界光怪陸離,你不合群,不去兜售你自己不買的東西,可能會不好找工作,但能提高找到適合自己領域工作的機會。

我喜歡現在的自己,很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