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1⃣️ 序幕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新中國成立之前,山西省昔陽縣的大寨,是太行山區一個窮山村。

全村有七十五戶,可耕地約八百畝;其中四百畝,為四戶地主、富農所有。

其時糧食平均畝產,若遇上好年景,亦不超七十公斤。

一九五三年春,大寨組建初級合作社;陳永貴任社長,兼黨支部副書記;黨支部書記由賈進才擔任。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新中國其時,充滿新精氣神!

新精氣神之新農民,渾身上下新幹勁!

村幹部帶頭,群眾不甘落後;夜以繼日爭上游!

是年也,大寨糧食平均畝產,幾近翻了一個番:由解放前的七十公斤,一躍攀升,達到一百二十公斤。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一九五三年間,賈進才三思後行;堅決“真薦才”,一薦功成。

党支書一職,由陳永貴轉正。

賈進才甘居副手;然留下“大寨伯樂”令名!

假令賈氏系“戀棧者”,當時不願“讓賢”;或無日後陳永貴-貴為“副總理”之傳奇!

此乃後言,言歸正傳。


2⃣️ 典型


有黨的正確方針指引,一九五三年秋,陳永貴、賈進才,組織村幹部上山下田,實地調研,制定了大寨“十年造地規劃”。

有了發展藍圖,有了前進“火車頭”……

全村幹群團結一心,自力更生,苦幹加巧幹;提前實現了規劃。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十年間,大寨糧食平均畝產,由一九五二年二百三十七斤,

一躍摸高:在一九六二年,達到七百七十四斤。

成績如此驕人!“大寨崛起”了,開始引人矚目,從而成為“先進典型”。

新中國之“大寨紅旗”,由是冉冉升起,紅遍了神州大地……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間,中共山西晉中地委,在大寨開現場會;

發出號召:向大寨黨支部學習。

一九六二年又號召,在全地區推廣:大寨幹部“參加生產與領導生產”相結合,“革命幹勁與科學態度”相結合,以農田基本建設為中心,運用“八字憲法”高速度-發展農業生產之先進經驗。

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學習大寨先進典型,始於一九六零年二月:

中共山西省委批轉-中共晉中地委之報告,發出號召-學習模範支部書記陳永貴。

《山西日報》同時發表社論-《陳永貴-黨支部書記的好榜樣》。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一九六三年三月,中共山西省委,請陳永貴在全省勞模會上,介紹大寨先進經驗。

是年十一月九日,中共山西省委,向全省各級黨組織:發出“向大寨學習”之通知。

然不能不提,此回之“向大寨學習”別有背景。

一九六三年八月,“特大洪災”肆虐大寨-莊稼皆倒伏;房窯七成塌了;梯田土層被衝光,比例達二成半。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直面特大洪災,更顯雄心與壯舉!

大寨人說到做到-“三不要救”:

不要救濟糧,不要救濟款,不要救濟物資;

大寨人說到做到-“三不少糧”:

不少上交徵購糧,不少儲備集體糧,不少發社員口糧。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大寨抗災壯舉,大寨人氣概;豈止“虎虎生威”於虎頭山,幾可謂氣蓋三秦大塊!

當年對大寨壯舉,山西省委如此總結:

一是“英雄氣概”-藐視困難,敢於革命;二是“堅強意志”-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三是“高尚風格”-以國為懷,顧全大局。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是年底,大寨壯舉,大寨人情懷;為最高層所聞悉。

一九六四年一月,應國務院之邀;陳永貴赴京,在首都人民大會堂,向萬人演講“大寨經驗”。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陳永貴講話,富含哲理,通俗言出新意;多次被掌聲打斷。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當其時,轉播現場實況。

二月十日的《人民日報》,長篇報道大寨事蹟;同時配發社論-《用革命精神建設山區的好榜樣》。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社論強調:“要學習大寨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優良作風;嚴格要求自己、整體利益為重的共產主義風格。”

在此之後;全國農業戰線,掀起“向大寨學習”運動。


3⃣️ 上奏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八至二十九日;應毛澤之召,陶魯笳、林鉄、劉子厚等,來到主席專列彙報工作。

山西省委第一書記陶魯笳,向主席彙報:

昔陽縣大寨党支書陳永貴,是個生產能手,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能手;

管理抓得很嚴,公私分得很清;提過一個很好口號:“參加生產,領導生產”。

毛澤東聽後說道:很好嘛!就像打仗一樣,紙上談兵不行;你不參加打仗,怎麼會指揮戰爭呢?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陶魯笳繼續彙報:

陳永貴要求每個黨員,勞動要好於一般群眾;支委又要比一般黨員好;党支書更要好於委員;

只有如此,黨支部才有資格領導生產。

十年來,大寨工分賬和財務賬,從來是一清二楚,接受群眾監督,定期向社員公佈。

大寨評工記分,陳永貴的說法是:“有制度,不繁瑣;有差別,不懸殊”。

毛澤東聽後說道:這個辦法好。評記工分,就是不要搞繁瑣哲學。又有差別,又不懸殊;才能調動廣大群眾的社會主義勞動積極性。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向毛澤東彙報時,陶魯笳再誇陳永貴:

群眾都說陳永貴有才幹,領導集體生產,年年有新套套。

陳永貴常說:你沒有新套套,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不會增產一斤糧。

他的新套套,不是憑空想出來,是實踐中琢磨出來的;是請教山西農學院老師,經過科學試驗得出來的,所以很見效。

用陳永貴話說:集體生產有了新套套,才能變土地、變技術,才能穩產高產。

陳永貴講究實事求是,大躍進那幾年,不少村隊跟風虛報:糧食平均畝產“過長江”,大寨實報單產四百多斤。

毛澤東聽到此時,饒趣問陶魯笳:

陳永貴是哪幾個字?他識字不識字?

陶即在紙條上,寫了“陳永貴”三個字;同時說明:他四十二歲才掃盲,今年五十歲,如今能讀報,還懂得什麼叫邏輯。

不久前,他在太原作報告,趙樹理聽了很佩服;曾對陶說,陳永貴講話,沒引經據典;但其觀點完全符合-毛澤東思想和辯證法。

此時,毛澤東欣然結語:

窮山溝裡出好文章!

唐朝時,你們山西有個大學問柳宗元,在我們湖南零陵縣做官;那裡也是窮山區,他就寫過許多好文章。

毛主席學識淵博,風趣借題發揮:讚賞大寨與陳永貴。


4⃣️ 欽定


毛澤東返京甫兩旬。

一九六四年四月廿日,農業部長廖魯言,領周總理之命;親赴大寨考察凡廿天。

部長率隊調研,實地細察後,殊贊大寨“海綿田”。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所謂“海綿田”,乃精修築之“水平梯田”-活土層在一尺以上,既有“蓄水保肥”功能,也有“抗旱保墒”功能;故於發展我國旱作農業,具有普遍科學意義。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廖魯言返京,遂向主席和總理,作了書面彙報。

一個月後,陶魯笳赴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

在討論第三個五年計劃時,

毛澤東講到:抓農業主要靠“大寨精神”,在種好16億畝地的基礎上,建設四億多畝穩產高產田;要逐步減少糧食進口,以增加新技術進口,需要加強內地建設。

依陶魯笳說法,此或“農業學大寨”之來由?

至於“農業學大寨”完整句,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四日的《八屆十一中全會公報》:在講到毛澤東近年決策中,寫明瞭:“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準確字句。


5⃣️ 查田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三屆全國人大會召開;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周恩來首次公開表彰大寨,是農業戰線一個先進典型。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而《報告》經毛主席審批,此程序乃必不可缺。

《報告》措辭,頗詳盡: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大寨大隊,是一個依靠人民公社集體力量,自力更生地進行農業建設、發展農業生產的先進典型。”

“這個大隊,原來生產條件很差,是一個窮山惡水土地薄、全部耕地散在-七溝八梁一面坡的地方。”

《報告》中還提到:

“十幾年來,這個大隊在黨的領導下,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以加工改造耕地為中心,結合運用‘八字憲法’,高速度地發展了農業生產。

他們進行了大量的、艱鉅的農田建設,把過去的四千七百塊土地,併成了二千九百塊;並且都建成為旱澇保收、穩產高產農田……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他們正確處理了集體和國家的關係,他們只向國家借過一次錢,第二年就還了。

從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三年的十一年中,這個大隊在逐步改善社員生活的同時,

向國家總共交售糧食一百七十五萬八幹斤,每戶每年平均交售兩千斤。”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在《報告》中,

周總理概括了“大寨精神”:“大寨大隊所堅持的政治掛帥、思想領先的原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愛國家、愛集體的共產主義風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然不久,不諧“插曲”飄逸-一份內參上報道:說大寨耕地畝數不實,是年糧食平均畝產超八百斤斤,其報道也不實。

周總理遂找華北局李雪峰、陶魯笳、山西省長衛恆,到中南海面詢此事;隨後派員赴大寨,丈量土地,核實糧食產量。

周總理說,如果確有虛假;《政府工作報告》一公佈,外國記者會捅出去的,這樣國際影響將很不好。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遵周總理之囑,山西省委派省農業廳長康丕烈、省委辦副主任劉貫文,率專家工作組;同國務院工作組一道,對大寨進行查田定產。

查田核產,為時長達一個多月;經認真細緻核實:大寨耕地面面積為:七百九十六點六九畝;一九六四年,糧食平均畝產八百零九斤。

在上報國務院同時,對全省作通報。

從而用事實證明:《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大寨經驗的總結,對大寨精神的概括,是符合當時大寨實際的。


6⃣️ 覲見


大寨典型聳然樹立,無疑契合-

毛澤東所向往之境界: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廿六日,全國三屆人大例會之後;

周總理遵主席之囑,帶著陳永貴、邢燕子、王進喜、董加耕四位勞模,到人民大會堂一小宴會廳,讓其與毛主席同桌就餐。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應邀同桌的還有:錢學森、曾志、羅瑞卿等。

主席對大家說:“今天既不做生日,也不是祝壽,而是‘三同’。我用自己的稿費,請大家吃頓飯。我的孩子沒讓來,他們沒有資格。

這裡有工人、農民、科學家、解放軍,不光是吃飯,還要談話嘛!”

毛主席在談話中,再次首肯大寨“先進典型”。

毛主席對陳永貴說:你是莊稼專家了,多大歲數啦?

陳永貴答:“五十歲。”

主席說:“五十而知天命,搞出一個大寨來,很好!”

陳未聽懂主席湖南話,無意識點了點頭;事後方知主席意思,對之前點頭十分後悔。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7⃣️ 登頂


“農業學大寨”之指示,在毛主席號令下,迅即傳遍大江南北。

隨著“大寨紅旗”高高升起,擎旗人陳永貴之政治地位,理所當然節節攀升。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一九七三年八月間,陳永貴進黨中央政治局;

當時,他寫信給毛主席:

“要知朝中事,上山問野人。舊社會把咱這‘野人’踩在腳下,如今,毛主席把‘野人’請到中央,可得給毛主席長臉,給共產主義爭氣”。

“工人黨員帶上兩手油,進了政治局;農民黨員帶著兩手泥,進了政治局;如今的中央和過去大不一樣”。

“列寧、斯大林的時候,沒有把工人黨員和農民黨員,直接選進政治局”,中國共產黨把工人和農民黨員,選進中央政治局,“解決了防修反修一大問題。”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據傳,陳永貴認得之字,不逾五百個;故可推斷“致毛主席信”,大概率是:“口述其意由他人代筆”所成。

然透過信中“革命詞彙”,亦不難窺見陳氏-既進入決策最高層,則不無躊躇滿志之概!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山西省昔陽縣,地方雖窮,然注重讀書;

從唐朝貞觀四年,到清朝光緒十二年,在科舉考試中:

共出三狀元,一探花,三十一進士;

官階登頂止“尚書級”,皆“貨真價實”大知識分子;

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方聳一更高階之官:“副宰相級”之副總理,卻是個“半文盲”。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時山西有傳順口溜:“昔陽竟有一大怪,文盲能把宰相官帽戴。”

一九七五年一月中旬,四屆全國人大會上,掃盲廿年後之陳永貴,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

總理乃是周恩來,副總理中有鄧小平、李先念、華國鋒、紀登奎等。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日後談及官運,陳氏不諱言:

“我當上副總理,思想上真是沒有準備,可開會時一鼓掌就通過了。”

一九七八年在五屆全國人大會上,陳永貴再被任命為副總理。

然世事不依意志所轉移,此屆副總理未能盡職;

一九八零年九月間,召開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陳永貴副總理之職務,被解除了。

掐指滿打滿算,陳永貴官職副總理,總共五年零八個月。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特定年代之陳永貴-可謂“世界第一”怪官;這對大寨之肯定與獎勵,也就成為一樁“難為事”。

當年陳永貴作為-大寨黨支部書記時,縣級、地級、省級,都能給予肯定並獎勵。

而今省領導也不夠格向-政治局委員兼村支部委員-所領導之大寨發獎吧?

上級對下級發獎才順當,現在誰是上級?誰是下級?

但又有誰敢不對大寨發獎?

難矣哉!

若不獎勵大寨,豈非大寨有“不先進”之嫌?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然而,全國都在“農業學大寨”,誰敢冒“大寨不先進”之大風險?

實在為難縣、地、省領導了。

後來無論什麼“先進表彰會”,一律發給大寨一面大旗子,但不敢書“獎給”二字,只能寫“贈給”二字;

既以示對大寨之敬重,也以示頒獎方面之謙虛。


8⃣️ 謝幕


《大寨崛起記》拙札,從“序幕”至“登頂”,凡七則,至此“謝幕”。

茲引張映泉所著-《陳永貴傳》序言,以為“謝幕辭”:

他曾是一顆明星,光耀中華大地幾十年;

他是個忘我的佈道者,在現實與理想中頑強奮戰,勇敢地將自己暴露在天地之間。

他臉朝黃土,經營著一方貧瘠的土地,探索著中國農業的大課題,影響著億萬人民跟著奮進;

他的探索飛出國門,吸引那麼多國家元首登門求教;

他沒有多少文化,卻在人民大會堂面對千萬聽眾侃侃而談,

傾倒了幾多一生寫作的老作家老哲人們……

可謂前無先例,千古絕唱!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陳永貴,一個時代的象徵。

他是英雄,英雄演出的卻是悲劇。

他創造了一方聖土,但給朝聖者並沒有送去福音;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他本是一員悍將,但太多光環扭曲了他的面目;

他本是一位樸實的農民,但在讚歌面前有時也難以自已。

他是一個殉道者,為了理想奮鬥終身。

他赤條條來,赤條條去;該領略的人生起碼溫馨和享受,都被他自己剝奪乾淨。

為了什麼?

只為那心中的信仰。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參考文獻:陶魯笳《毛主席教我們當省委書記》,陳春梅《我的爺爺陳永貴》,孫啟泰·熊志勇《大寨紅旗的升起與墜落》,映泉《陳永貴傳》,2001/11-12期《湖北檔案》所載《陳永貴奇事》〗


陳永貴:從“矻矻莊稼漢”到“堂堂副總理”-大寨崛起記

野魚塘·今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