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夫妻隱居深山27年: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北大學霸夫妻隱居深山27年#

夫妻倆本是北大學霸,卻隱居深山27年,富豪同學知道後嚎啕大哭。80年代時,王青松和張梅在遭到工作各種不如意,於是開闢了人生的另一條道路,他們毅然相繼從北大辭職,放棄優渥的工作,選擇承包荒山2500畝,從此與世隔絕隱居深山27年。

兩人的孩子出生後一直隨他們在深山生活,現到了上學堂的年齡,擁有高學歷的王青松和張梅一致決定為了孩子的未來和成長而選擇迴歸城市,將會告別這個居住了27年的家。

學霸夫妻隱居深山27年: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誰人心中沒有桃花源?像王青松和張梅夫妻倆同為天之驕子,為了心中的追求,放棄了城市的喧華,甘願來到山村鄉野生活,在詩和遠方之間權衡抉擇,最終遵循內心的呼喚,選擇了詩般的生活。

縱使我們內心一直嚮往著那份平靜的鄉間生活,卻又無法割捨離開這繁華的塵世,也許我們會選擇短暫性對生活的逃避,但總是會有歸期!

學霸夫妻隱居深山27年: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隱居27年,是一場理想與現實的博弈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多少佛系居士的嚮往,唐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更是讓我們對桃花源充滿了神秘。當生活遇到不如意時,我們腦海中總會浮現那個美好的桃源世界,沒有紛爭沒有煩惱,一切都順應天意,每天感受著大自然的美景,享受著生活的安逸,正好彌補了生活的空虛,看盡人間的瞬息萬變,安守內心的一片寧靜,理想的桃源總是超越現實的束縛而能隨心所欲,然而生活的柴米油鹽總是要回歸現實,在工作與生活中來回切換,苦惱與喜悅中品味人生,在考驗中不斷前行拼搏。

學霸夫妻隱居深山27年: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王青松夫婦當初放棄體面的工作,放下身姿來到深山,過著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這聽起來很美好也令人神往,但深山裡沒有社交,沒有網絡,沒有充足的生活物資,很多東西都要自給自足,兩人更是對外界變化一概不知,心中會漸漸的產生一種落寞感,盡然夫唱婦隨般生活,但畢竟人是不可能會長期離開群體生活,不然會喪失社交能力,而且會對人群產生恐懼。

不可置否王青松夫婦在隱居深山期間內心是富有的,但是他們卻浪費了創造生命價值的最好時光,我覺得他們隱居是一場理想與現實的博弈,沒有輸贏,只有自己與別人眼中的值得與不值得!

學霸夫妻隱居深山27年: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迴歸社會,卻是心靈與思想的妥協過程

王青松張梅夫婦為了他們七歲大孩子的未來,最終決意選擇迴歸社會,這是個考驗,也是內心掙扎已久的決定,27年來他們過著迴歸大自然的生活,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禮和淨化,但他們的思想與觀念價值卻並沒有太多改變,對現今社會的科技進步也是一知半解,要想重新融入這個社會,是件讓他們感到很吃力的事情。

儘管他們曾經是高知識份子,但長久的封閉隱居生活也讓他們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在適應過程中會容易產生自卑感,心理難免會有落差感,父母如此,更何況是自小在深山中長大的孩子呢?迴歸社會,是他們心靈與思想的妥協過程,也許不是因為孩子,我想他們夫妻倆也許更願意在深山中繼續隱居過著生活。

學霸夫妻隱居深山27年: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生活環境的轉變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自小過著原始的深山生活,沒有玩伴,只有父母的陪伴,缺少了與同伴相處的時光,卻有著與牲畜玩耍的童年,相信他與人相處的能力會稍差,生活環境的突然轉變對他的影響最大,他要學習融入新環境,學會與他人相處,接納身邊所有的一切新事物,然而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只會讓他一時難於招架和接受,心靈容易產生受挫感,所以他在學習適應過程中,父母需要陪伴和鼓勵,給予關心和多留意他的情感變化。

父母雖然給予了孩子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但同時也扼殺了他對外界的認知,這點在我看來夫妻倆的做法帶著點自私,他們一直在深山隱居27年,經濟一直入不敷出,但仍繼續過著隱居生活,可看出他們其實一直在逃避社會,害怕將要面對生活的一切未知,同時也恐懼多年來與社會脫節,會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正因為這些不安的情緒才讓他們倆夫妻決意迴歸社會,而且

他們也擔憂自己的執著任性會害了他們孩子的未來。

學霸夫妻隱居深山27年: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結語

回想起這些年來掀起的佛系居士歸隱故事,卻沒有多少人能一直堅持到最後,曾經他們因為工作、情感、生活等等不同的原因,選擇了歸隱大自然,每天感受著世界的生生不息,最終卻敵不過現實,

不得不跟理想說再見,下山迴歸社會繼續去為生活拼搏,有時理想再豐滿也是抵不過生活中的柴米油鹽。

學霸夫妻隱居深山27年: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北大學霸夫妻歸隱深山27年,現在選擇重回社會,王青松也深知夫妻倆人與社會脫節太久,必然會產生多種的生活不適應,他說希望用三年時間能重新融入社會,但對於歸隱深山27年的學霸夫妻來說,要重新接受一切新事物,3年時間可能會有點困難,畢竟有著年齡和心理接受能力的問題,也許還需要更長一點的時間,但仍希望他們: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少年!#心晴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