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三毛的美好爱情是骗人的……

原本不太想再去惊扰她沉睡多年的魂灵。

似乎只要谈到轨迹独异的女性生命个体,就不能绕过她——三毛,不然将会丧失一片神秘、美丽的风景。

果然,三毛的美好爱情是骗人的……

夏日的塞歌维亚原野拥有一片雄厚的苍黄,似乎故意灿烂给回归故里的三毛看的。

这个西班牙小城,是三毛和亡夫荷西许下山盟海誓的地方,如今已经越发地寂寞了。

突然,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出现了,不禁三毛颤栗了一下。

原来是他,那个在马德里与三毛在咖啡坐上有过一面之缘的的希腊男人。

他绅士地自我介绍:“女士您好,我叫亚兰。”

他和荷西一样,留着令三毛情有独钟的大胡子,还有温暖的眼神以及深沉善良的气质。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两人一同乘车去马德里,他们只是相视一笑,沉默不语,内心却汹涌澎湃。

第二天下午,两人相约见了面,地点是在三毛下榻的旅馆大厅。

那一天上午,三毛感到异常的烦躁。她把所有的衣服摊在床上严格地挑来挑去,仿佛时间过得非常煎熬。

在她走出去的时候,亚兰早就在大厅等候。

之后,他们去吃了心爱的事物,尽管两人的心思都不在吃上,散了以后又款款散步归来,等他们到了旅馆时,天已经亮了。

一转眼就到了离别的瞬间,他瞧着她,她望着他。似乎都在期待着有什么事可以发生。

三毛轻轻呻吟了一声,仿佛梦醒一般地推开了大胡子,然后跑向空旷的大街上,消失不见。

这个浪漫又悲伤的故事,发生在荷西去世后的第七年。

七年,这个不短的时间也无法打开三毛心里那个幽闭已久的情感圣地。

不可否认,荷西的离开给三毛留下了巨大的精神空白。

那个和荷西一般的大胡子希腊人亚兰,只是那个寂寞夜里的一个虚幻的替身。梦醒时分,也就消失不见了。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一生都在经历着非同寻常故事的她,在浪漫的文学想象里建立起了自己的“橄榄树”。

三毛曾被世人“天涯浪女”。也有很多人分享自己的出游日记,有时也会让诸多无缘于游山观水的人羡慕甚至钦佩,但绝不会使我们感动,因为那远远不是我们所想象中的“流浪”。

“天涯浪女”这个称谓对于三毛来说,并无太大的悲剧意味,她的“流浪”并非是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很多人受到老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流浪”而影响,误以为女作家三毛就是那个孤苦无依的小三毛。

很明显,三毛能够游历五十几个国家,这样的“流浪”是需要巨大的财力作为基础的。

换言之,三毛属于有闲阶层的贵族消费,并非是那种忙碌于生计问题的清贫之人可以做得到的。

三毛的流浪之所以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沧桑之感,多是因为她自身所携带的一种特殊性情,她所谓的“境由心造”的生命状态,有意无意地被做了文学意义上的放大和夸张。

就三毛本人而言,也常常是亦真亦幻,她的“流浪”也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旅游,平时活得似梦似醒,主观想象的悲喜自然而然也被放大。

果然,三毛的美好爱情是骗人的……

没有“流浪”就没有三毛和荷西的爱情童话。

三毛说:年龄、经济、国籍、种族、文化都构不成择偶、婚嫁的障碍,最重要的是品格和心灵。

这句话虽然真诚,却不是很服众。

后来就有人出示了各种证据,说荷西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他们的婚姻其实很平淡很凡俗,只是读者对三毛的作品有着基本的信任罢了。

一直都活在文学世界里的三毛很明白,荷西是命运赐予她的一份独特礼物、一份厚爱、一份幸运。

三毛和荷西相识于西班牙,当时的荷西还只是个少年,不满18岁。

对三毛一见钟情的他,一直恳请三毛等他六年,等他他长大成人,等他通过读大学和服兵役的两道人生关口。

一般情况下,少年的纯真初恋面对漫漫数年光阴以及迢迢异域险阻,通常会脆弱得不堪一击。

而荷西却专情地令人意外。

六年的时间过去了,三毛几乎是忘记了那个单纯的西班牙少年,但没想到的是,已是满脸大胡子的荷西却如期而至出现在她的生活里。

荷西是一位纯西班牙汉子,不知中国文化为何物,所学专业是潜水工程,和三毛的文学也相差甚远。

若换做他人,这已经不仅仅是反差而是沟壑了。像是月老硬要做媒,硬是撮合这两人成为了一对传奇的夫妻。

三毛和荷西不顾家人的反对,来到了远离欧洲现代文明喧嚣的非洲撒哈拉沙漠隐居下来,过上了类似于“男耕女织”的古朴浪漫。

这份幸福来得太容易,总有一点突兀与玄虚,导致三毛经常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于凡尘之上。

而让三毛更感到恍恍然的,是一种对死亡的冥冥预感。

果然,三毛的美好爱情是骗人的……

终于,三毛那可怕的预告轰然应验了。

那是一个阴冷的日子,仅仅30岁的荷西突然身亡。

三毛不禁怀疑,这是否也是命运的安排?它让她享受了独有的爱情奇迹,同时,也要面临灾祸的打击。

失去荷西的三毛恍如脱胎换骨,她把自己和荷西的记忆写下来,开启了为遗爱写作的寂寞苦旅。

虽身在滚滚红尘之中,但三毛却靠着袅袅想象,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也以此来释放自己内心有关爱情、亲情、友情的超重能量。

三毛所娓娓诉说的故事,有些读者无法深刻理解,分不清她所臆造的世界究竟应归于生活中的自传还是更属于虚构的文学。

可无论是现实还是虚构,都在说明三毛是一位魔力与魅力兼具的女人。

很多人为三毛的自杀行为而感到遗憾,但也会心存疑惑:

三毛总说“爱情不可说,一说就是错”,可为何她总在展示自己的情爱史?

她总是说要倾其全力以行孝道,却又以死来回报父母。

乐观、浪漫、豁达、坚强的三毛和伤感、敏感、自恋、忧郁的三毛哪个才是更接近真实的她?

或许去探究这个问题只是庸人自扰。

果然,三毛的美好爱情是骗人的……

三毛在遗言里说:我想变成风,自由自在地,去到任何一个我想去的地方……

三毛确实像风,她的故事如风过耳。

前段时间突然听到一个耸人视觉听的新闻:

某旅行家通过长时间的追踪、调查和求证三毛的生活遗迹,最后揭秘这位“天涯浪女”实际上是个虚假的、敢世的存在。

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可怜的三毛,早已仙逝那么多年,如今又莫名其妙地被死了一回。

我无法理解发出这样新闻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想必,要么是为了晔众取宠,要么就是新闻发布者的文学常识掌握得实在不多。

或真或假,三毛的那些故事早已作为一个艺术存在的客观事实,如今再以新闻的真实性角度来加以辩驳,实在是大可不必。

三毛的骨子里有着一份煽情的自恋,所以她的文学作品偏向浪漫,或许可以说,现实里的三毛和文学里的三毛早已融为一体。

三毛的人生最主要的就是“流浪”和写作,现在回顾,她的人生就像是一出绝无仅有的好戏:罗曼奇特的序幕,无限沧桑的高潮,百味绞肠的剧终……

峥嵘无限的生命风景最后还是回归了虚无。

关于三毛故事里的神秘,并没有因为她的离去而消失,它还在幽幽地诱惑着一批又一批的破译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