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1979年,一位來自遼寧省新金縣(現大連普蘭店區)楊樹房鄉的大隊書記李桂蓮,在鄉頭廣播站發佈了招縫紉女工廣播,十里八鄉趕著驢車而來的85位農村婦女,通過扯六尺布做衣服比拼,從600多人中脫穎而出,東拼西借了3萬元錢,用各家湊來的65臺縫紉機,開始了大楊集團的40年服裝事業。


數十年拼搏,大楊的創世牌定製西服,奇蹟般地積累了包括股神巴菲特在內,別人夢寐以求的一批高端客戶。2009年的《華爾街日報》這樣描述:真正有錢有權的人不再穿意大利頂級男裝品牌,他們都穿“創世”(Trands) 牌西裝。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2009年8月25日,巴菲特在為大楊創世30週年紀念日錄製的DV中這樣訴說:“我要告訴大家,我現在有9套創世的西裝,我扔掉了以前所有的西裝。我的合夥人查理·芒格、我的律師都穿創世西裝,現在比爾·蓋茨也穿創世的西服。”巴菲特甚至認為比爾·蓋茨和他應該開一家男裝店,“我們會是出色的推銷員,因為我們真的太喜歡創世西裝了。”


打開《大楊記憶——大楊集團創業歷程紀實》(四卷本合集)的扉頁,上面有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田紀雲的題詞:“中國農民致富之路。”而反面,則是李桂蓮自己寫的一句總結:“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如今,大楊集團有直屬(控股)成員企業24家,集團年服裝綜合生產加工能力1100萬件/套,西服出口連續多年全國排名第一。產品銷往全球,同時年定製西裝產量已超100萬件/套,是世界最大的西服定製企業。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2019年9月,在大楊集團創業四十週年的慶典上,最吸引人們目光的是那群當初和李桂蓮一起踏起縫紉機,走上致富道路的退休女工們。她們快樂地閒聊,用你能想到的最絢爛的各色圍巾裝飾自己。當李桂蓮踏入會場的那一瞬間,大夥兒都激動地立刻站了起來,她們圍繞著李桂蓮,自發地熱情鼓掌,掌聲經久不息,淚光湧動在她們已不再年輕的臉上。


年過七旬的李桂蓮,向大家揮手致意,那一刻,她的眼神,令人肅然起敬。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在大廳居中,李桂蓮的身後,有一條長長的木屏風,上面鐫刻著茅盾《白楊禮讚》的文章片段,這顯然也代表著大楊集團所推崇的精神:“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白楊是不平凡的樹,就跟北方的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


在楊樹房的土地上,我們讀懂了大楊。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管理視野》:您覺得做企業40年來,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李桂蓮 :實實在在地說,我們國家的發展,起步是比較晚的,發展過程當中也是有諸多坎坷和波折的。我們40年來在基層經營公司,對此非常有感受。在中國要把企業真正辦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從我們紡織行業來看,有無數的企業就是幾年風光,然後相繼倒下了,總體來說就是能發展到今天的企業,都是非常不易的。紡織這個行業既是傳統行業,又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紡織工廠的工作很辛苦,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吃這個苦,所以願意來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少。然後諸如其中的印染廠,如果環境保護問題處理不當,那也是難以持續經營的。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在人力資源上我說一句實話,如今招人挺難,我曾收購了一個服裝研究所,辦學習班,把服裝行業的國際大師們請過來教學生們,手把手地教,我出資讓年輕人來學習,但最後辦了差不多一年時間就停了,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下這個苦。未來,我們可以結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來做服裝,會解放部分勞動力,我們最新的“大通單裁定製西裝智能化工廠”就是這方面的嘗試。比如我們新車間用了雙軌式智能吊掛生產線、智能裁剪系統等新設備,通過數字化實現工廠的透明化,可以實時全局監控整個工廠的接單、裁剪、生產、倉儲、包裝、走貨等運行情況。但我也要強調,服裝的製作我覺得還是需要人的參與,即使機械手能做,但服裝需要人手的溫度和控制。未來可能會出現無人行駛汽車,但服裝業也能做到無人制造嗎?我有期待,但覺得完全無人化可能性不是很大。


《管理視野》:很多企業往往在發展中不能堅持主業,大楊是如何做到始終堅守服裝產業的?


李桂蓮 :40年能夠專注堅守,確實我自己也覺得不容易,能從改革開放伊始,就堅持至今的民營企業也是少之又少。一言難盡。


我的故鄉並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男人為它壓彎了腰,女人為它愁白了頭,這就是我們這個村子的真實寫照。這片土地比較貧瘠,缺水,而且也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農民都在地裡面刨糧食,這個日子是很難過的。我是一個在農村土生土長的農家孩子,對農村的落後,對農民的苦,我是非常感同身受的。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就想等我長大了以後,一定要改變我們這裡貧窮落後的面貌。長大以後,我先在大隊做支部書記做了八年,但我們村子也沒富裕起來。農民喝點水要早晨三點鐘起來排隊打井水,好不容易打上來的水也很渾濁,我就在質問我自己:你做這個基層領導,為什麼咱們村的老百姓還在過著苦日子。我覺得自己很無用,非常有自卑感。所以剛剛一改革開放,我就立誓一定要想辦法辦一家廠,但是辦一個什麼樣的廠,才能把農民真正從黃土地裡解放出來呢?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我們當時要車沒車、要技術沒技術,要什麼樣的資源都沒有。我一想,我們農村不是有一些會踩縫紉機的小裁縫做衣服嗎,把這幫人組織起來行不行?當時我就找公社的領導把一個簡陋的小樓租下來,耗時三天去招人,當時看誰家有縫紉機的都讓搬出來,每人自己弄六尺布,我們從600多人裡選出來85位女工,誰考上了誰就來上班,有親戚想讓我照顧走後門,我都沒答應。現在看,這個起點選對了,當時我們這樣一個貧瘠的鄉村只能辦這樣一個小服裝廠。


創業時候那個苦就不用說了,今天我到了我們集團新建的服裝博物館的時候,再看到那些老的縫紉機,縫紉機那咔咔的轟鳴聲音一響起來,真是彷彿就在昨天。如果說我們不努力去做,這些農民哪有出頭之日?我們走的就是一條大家共同富裕的路。就為了這塊生我養我的土地,為了我的父老鄉親們,再苦再累我得忍著,幹了40年,終於把這些員工由少到多,一點點由不懂到精通培養起來。我們的技術員、研發還有推銷員很多是土生土長的當地農民,有些人覺得服裝這個產業不夠高精尖,就覺得似乎我們進步得太慢了。但我認為事業的發展,如果跑得太快的話真的容易跌跤,一個浪頭一個浪頭的,容易把你打水裡去。所以在浪打過來的時候,你還能“手把紅旗旗不溼”,是不容易的。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管理視野》:大楊創世當初作為上市公司和圓通速遞互換股份,這個決定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李桂蓮 :當時也是朋友介紹,正好說圓通速遞著急上市,排隊IPO耗費時間比較長,所以圓通就到上海交易所去“扒拉”看看誰家上市公司信譽好,財務關係乾淨,沒有債務糾紛,就看中大楊了。圓通速遞也是一個民營企業,他們管理層我覺得人都挺好,挺實在的,我們雙方見面兩三次,我覺得這個合作很可行,圓通是物流,大楊是製造,圓通的股份裡面還有淘寶公司的持股所代表的網絡效應,這樣三者結合起來就像一個新的產業鏈,形成了以後,我們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感覺就像雞蛋一樣,你裝在這個筐裡可能只值5角錢,但要是裝在那個筐裡可能就值15元錢了,所以為什麼不這樣做?乾脆來一個資產重組。我們雙方一拍即合,僅用半年的時間,換股就大功告成了。後來很多人都認為我們這次交易,在估值上大楊也很受益,我們一起去分享了這個商業框架,將來還有產業整合的前景。但回過頭來說,我就和我們家的冬梅(兒媳胡冬梅,大楊集團總經理)說,三年時間裡咱們考慮再培養一個上市公司,我們的定製業務已經有上億元人民幣的利潤了,完全可以在滬市主板謀求單獨上市。


《管理視野》:您覺得40年商業歷程上有哪幾個時機,是特別重要的?


李桂蓮 :真的是十年八年就是一個浪頭,就是一個關口。現在回想下,有幾點選擇比較關鍵:一是根據當時的實際條件選擇了服裝行業;二是選擇西裝作為我們的主打產品

,西服的技術難度是很高的,當時我是親自帶著我們廠的技術人員到日本去學習,去摳細節。楊樹房最初的這個廠,幾十年前我們是先在日本學習了九個月回來上西裝流水線,然後發展起來以後又是重金請來意大利工藝和設計大師,非常費力打入了高級男裝核心技術圈,如果沒有一點魄力,沒有一點前瞻的意識,這個企業也走不到現在。做主營業務我們必須得有定力,你想做什麼,怎樣去做,都要考慮周全。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我們講創世西服,從選料那步開始,我們的裡子就和別人家的都不一樣,我們自己開發的裡子,裡料和麵料在穿好西服以後,它們是緊緊貼在一起的,絕對不會往下耷拉著,“不變形”這個難點我們鑽研了很多年。西裝領子也是重點,我們的領子和別家的領子也不一樣,在全中國都是獨一份的,因為這個領子是塑形拉出來的,不是縫出來的,前部都是平的,和脖子特別服帖,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平衡點,不謙虛地說這點不是一般的製作功力可以做到的。我們攻克的技術難點還有袖子,我們的袖子餘地是相當大的,普通做上袖工序的工人是“上”不去的,但只有餘量夠,胳膊抬起來時候顧客才能舒服。所以大楊的西服,不穿不知道,一穿時間長了以後,顧客再換別的品牌就會覺得不太得勁。我們反反覆覆、精益求精、不厭其煩,這一輩子就幹這一件事,把西服研究透了,能讓男士們穿上最舒服、最優雅、最有品位的西裝,我們感到非常地欣慰。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另外我創業過程中還有幾個堅守的東西。二三十年以前,和我一批創業的有一些小老闆們致富了,腰板也硬了起來,但我就對那些炫耀式消費方式沒有興趣,鄧小平同志說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富起來的這些人要幹什麼?要先富帶動後富,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我始終沒有忘記我創業的初衷。所以我從不揮霍,一直低調做事。我的兩個孩子結婚,我連一個客人都沒請,一張桌都沒安。此外我在企業做總裁,但我多年來還兼職做鎮委書記和鎮長的工作,幾十年間我放棄了所有的公務員待遇,不領一分錢工資,沒有一分錢報銷,我在想,辦好企業才是這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源頭。


還有一個關鍵點,曾經一度在做海外貿易的企業中,走私犯罪時有發生,曾經有同行試圖說服我,咱們搞外貿的,從日本、韓國把汽車弄過來那是賺大錢的買賣。我說不行,這是我的底線,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情。曾經有和我同期出來辦廠的農民企業家,他手下的人涉及走私被逮捕了好幾個,他很難過,無心工作,最後自己早早就去世了。我就跟家人和下屬們說,你看我們遵紀守法才能做得長久,我也不用為你們去操心。我認為不能做的事一定不要做,做人要有底線,做事要有定力,根據不同的時期和形勢要求,把住本心,要有主張。所以我覺得人一輩子就是寧可吃虧,也要經得起誘惑。沒有一個企業發展到今天會是一帆風順的,守住自己的初心就好。


《管理視野》:大家都知道股神巴菲特先生是大楊的客戶,除了巴菲特,大楊的西裝還征服了很多頂級客戶,您覺得這是因為什麼?


李桂蓮 :我覺得除了西裝本身過硬,和巴菲特本人的背景也有關,因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前身就是一家瀕臨倒閉的紡織廠,所以他非常瞭解辦紡織服裝企業的艱辛。巴菲特先生來到大連的時候,我們是一見如故,他聽了大楊的發展史後,覺得和他當年的創業歷史有一些地方相似相通,所以他產生了不少共鳴。巴菲特先生,我覺得最值得我們國人學習的是這個人很謙和,做事情很謹慎,非常講究細節。他跟我說,每年開幾萬人的股東大會,只要是外地來的客人,只要時間能安排得上,他都要抽空去見面和給那麼眾多的小股東們簽字,就是特別謙虛,有人情味,所以我見到股神以後覺得特別欣賞他。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巴菲特跟我說,他的這個小圈子裡,都是特別關係親密的朋友,這些朋友大約五十個人左右,都會在每屆年會以後留下來,大家再聚一下。歷年參加這個私人聚會的,包括我在內,只有三位來自中國的企業家,其他就是類似比爾·蓋茨、羅斯柴爾德家族之類的頂尖人物了。巴菲特先生說,只要是他這個私人朋友圈裡面的人,你就儘管放心吧,做什麼買賣,合夥做任何事情都用不著簽約,信譽都在他們心裡。因為都是長期的朋友,這個圈子裡誰要是不講信譽,騙了朋友,不用多,就一次,這個小圈子裡你就別想再待了。所以我一聽,就覺得和他們接觸,心裡很舒服,一點不用擔心,不用提心吊膽地疑心會被忽悠。我就希望我們將來也有這麼一天,有這麼靠譜的商界朋友圈,現在恰恰不是,商界裡往往是朋友騙朋友,很難建立信任。


《管理視野》:您這40年做生意被騙過嗎?


李桂蓮 :我一直是提心吊膽的,整個經營企業的過程都很謹慎。但我沒有吃過什麼大虧,因為我特別會識人,一般和一個人剛接觸,說了幾句話,我就能大體知道這個人他想幹什麼或者最終他有什麼樣的企圖,如果感覺不好,那就離他遠一點。所以跟巴菲特先生一見面以後,我就真覺得這位老先生可親可敬,他對我印象也挺好,他說一定要把大楊集團的故事講給美國的年輕人聽,這個故事打動了他,也會打動全世界。


巴菲特都選的中國造西裝?對話用西服征服世界的中國女性

他還說,你給我做衣服選的面料就像我們投資時選股票一樣,那麼正確、精準,他非常喜歡。所以我每一年都給他寄定做好的西服,以前是一年八套,每次寄給他,他就給我寫信說他如何喜歡這些西服,最近還特別提到,不用寄得這麼頻繁,年齡大了穿得不多,挺不捨得扔的那種感覺。巴菲特收到的每一次的西裝,都會叮囑他的秘書一定要付給我們錢,包括他介紹的所有高端客戶們,如果不收錢,他們是絕對不依不饒的,所以我們都是正常收費。未來,我是希望到一定的時候,我們的公司能在社會慈善領域和他的基金會有所合作,他的基金會在慈善方面運作十分成功,值得我們潛心學習。

□ 採訪整理/木目

□ 攝影/唐音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